和樂蟹、對蝦、沙蟲……海南萬寧海鮮味獨美!

和樂蟹、對蝦、沙蟲……海南萬寧海鮮味獨美!

烏場魷魚乾。 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攝

和樂蟹、對蝦、沙蟲……海南萬寧海鮮味獨美!

港北對蝦。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和樂蟹、對蝦、沙蟲……海南萬寧海鮮味獨美!

港北沙蟲刺身。 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攝

和樂蟹、對蝦、沙蟲……海南萬寧海鮮味獨美!

烏場港碼頭忙著出售漁獲的漁民。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萬寧有數不盡的美食,尤其是海鮮。一是因為萬寧物產豐富,二是因為萬寧人善廚。行走在萬寧的大街小巷、村頭海邊,每到一處,品嚐美味時你都可能遭遇驚喜,不起眼的店,不出名的廚師,卻讓你品嚐到地地道道的美食,這就是萬寧。

提到萬寧海鮮,和樂蟹、後安鯔魚、港北對蝦和港北沙蟲都久負盛名。

後安鯔魚

元明時期就成水產名牌

後安鯔魚是萬寧市後安鎮的特產。後安鯔魚盛產於後安小海。鯔魚又分為烏頭鯔、白宜鯔、赤魚鯔、青鯔、硬磷鯔5種。後安鯔魚,體長稍扁,頭部平扁,下頜前端有一突起,上頜中央有一凹陷,背鰭兩個,小的長約10釐米,大的長達50—70釐米。後安鯔魚四季均可捕獲,秋冬為旺季。它是高檔魚種,海鮮補品,不但是宴席上的佳餚,又是老少病弱者、婦女產後的最佳補品之一。

後安鯔魚歷史悠久。據《萬州志》記載,後安漁民的祖先是宋代從閩粵沿海地區“漂移”過來的;此後,後安漁民就已在內海捕撈後安鯔魚。據當地漁民說,後安鯔魚至遲是在元明時期就已成了當地的一大“水產名牌”。

港北小海是一個大潟湖,海岸線長達59.5公里,面積近50平方公里,內海各處都有鯔魚,但從後安鎮的曲衝灣至白石灣出產的鯔魚最肥美,而從後安灣和潮港灣捕捉的“後安鯔魚”才能算是正宗的。鯔魚以泥表所附的硅藻及其它微生物為食物。萬寧第三大河流——龍尾河流入後安海灣,此灣海底泥沙層深厚,海藻類生長豐盛,浮游微生物和腐植質等各種天然餌料非常豐富,於是,後安灣自然而然地成為後安鯔魚的天然牧場。

後安鯔魚肉質鮮美,潔白細嫩,吃法也很講究。紅燒、清蒸、生炒、氽湯、油煎皆可,而以清蒸最能體現原汁原味。

 和樂蟹

膏滿肉肥宴上佳餚

比後安鯔魚更為出名的和樂蟹產自港北小海。

和樂蟹學名鋸緣青蟹。雖然在廣東、福建等地也有出產,但是與產於小海一帶的相比,脂膏、口味都要遜色許多。在和樂鎮,以港北、樂群村一帶的螃蟹最有名,其膏滿肉肥為其它蟹種罕見,特別是脂膏,金黃油亮,如鹹鴨蛋黃,富含營養。

產自小海的螃蟹肥厚味美,是因為這裡是太陽河、龍首河及龍尾河三河彙集流入小海之處,海水較淡,長有大量海草、海菜,適宜螃蟹生長。每年清明到端陽,從中秋到冬至,是捕蟹旺季。

和樂蟹名聲最鼎盛時期當是明清時期。當地地方誌上有記載稱,和樂蟹為當年官府和富紳座上賓之佳餚。品嚐和樂蟹,兩個時節最佳,一是端午節、一是中秋節,此時和樂蟹蟹膏最多。和樂蟹的烹調法多種多樣,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以清蒸為佳。

港北沙蟲

肥大鮮美烹調獨好

港北港緊靠小海,港北沙蟲、港北對蝦,是以港北來命名的美食。

港北沙蟲,在萬寧是十足的美味。港北的沙蟲以肥大、鮮美出名,在萬寧,沙蟲做法也不同於其他地區。

萬寧港北漁民何大周是當地一位抓沙蟲的高手,他告訴記者,在海南西部,抓沙蟲一般是趕海為主,而在港北,抓沙蟲一定要潛水。潛水抓沙蟲,不但要選擇好區域,還要等天氣,一般是陰天或者是打雷的天氣,潛到海底沙灘才會捉到沙蟲。

萬寧沙蟲肥大,絕不是空口,港北沙蟲一般都有成人小指粗細,長度也有15釐米到20釐米。殺沙蟲也有講究,從中間一把揪斷,把沙蟲血放到盆子裡,然後用筷子將沙蟲翻過來,就像翻小腸一樣,然後洗去體內的沙子和內臟。

港北沙蟲,一般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沙蟲炒韭菜,有經驗的廚師才能做出美味。在和樂的一家海鮮店,記者看到了廚師的做法,首先炒韭菜,快熟時,將沙蟲血淋上翻炒,先把韭菜盛在盤中,然後再起鍋,把沙蟲放入鍋中,炒一分鐘即可,少半分不熟,多半分不爛,這就是技巧,炒完之後,將沙蟲鋪在韭菜上。

另外一種做法是火鍋,先將清水煮開,將紅紅的沙蟲血倒入開水之中,清水迅速變成白湯,然後將沙蟲放入該湯中燙十幾秒,就可以吃了。在每一位食客的碗中放入蔥花、胡椒,將沙蟲血湯盛入碗中,十分鮮美。

 港北對蝦與藥蟹

鮮而不腥的人間美味

港北對蝦是野生的,個頭不小,蝦色與味皆獨具其美,肉鮮紅,皮有光澤,頸部有淡黃色。皮脆而肉嫩,味鮮而不腥,就算一些怕腥而不適應海味的遊客,嚐了港北對蝦也讚不絕口,改變了海鮮就是海腥的偏見。

在萬寧,還有一種螃蟹叫做藥蟹,這種螃蟹在石梅灣、南燕灣一帶的海鮮排檔可以吃到。藥蟹生活在萬寧的大洲島、加井島、洲仔島邊的石縫裡,以島上的樹根、草根、靈芝草等為食,此螃蟹身形比和樂蟹要小,因為外形和顏色有些像靈芝,所以當地又稱靈芝蟹。

萬寧美食還有很多,像小海魚湯、醪糟魚湯、炮彈魚煮蘿蔔乾、萬寧馬鮫魚等等,來到此地,慢慢品嚐,定不虛此行。 (記者 於偉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