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無感停車:智慧停車場拒絕「弱智化」

車牌自動識別進場、車位誘導找空位、電子視頻監控、線上計時收費、共享停車……今天,智慧停車一日千里,大型商場、寫字樓、住宅區等大部分區域已建成智慧停車場。相比傳統停車場,智慧停車確實讓停車變得更輕鬆,更快捷。然而,由於系統技術缺陷,智能停車場“弱智化”傾向開始暴露。

人工智能無感停車:智慧停車場拒絕“弱智化”

“現在很多停車場都安裝了新系統,使用起來也是很高大上,確實比平時容易找到空位,但是,我發現挺多停車場都不能直接手機付費,得先在場內找到自助繳費機,掃碼付費再出場,結果在繳費機前又要排起長龍”,有市民經常抱怨說:“既然是智慧停車場,那麼用戶體驗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現在微信支付那麼發達,手機直接付費應該不是難題。”

在微博論壇和貼吧等社交平臺上,有關智慧停車場的吐槽並不少。智慧停車場“失靈”的情況確實存在,比如車牌識別效低,部分“綠牌”根本識別不了;計時計費系統故障導致無法正常付費,車主被困停車場時有發生;缺少反向尋車技術,車主尋尋覓覓形同迷宮闖關,勞心勞力;智能設備形同虛設,停車取證非常困難。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通俗來說,智慧停車是靠技術吃飯的,不應該在技術上栽跟頭。目前,智慧停車場智慧度不高,乃至出現大範圍癱瘓的情況,主要與市場上產品缺乏個性化、差異化有關,很多系統實際上僅限於在出入口控制稍稍改造,勉強實現免取卡入場和線上支付,其他子系統基本維持原樣,並無“智慧”可言。

一套理想的智慧停車系統,除了出入口控制系統,還應該具備車位誘導、反向尋車、共享停車、開放接口、車場管理、賬戶監控等功能,並且具備更新換代的技術條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人性化服務不可缺失,尤其在市場起步階段,必要時增加人工輔助,幫助一些老年人用戶學習停車軟件、適應新型停車方式,並開通多種線上繳費通道,讓用戶自主選擇。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無感停車領跑者——迪蒙智慧交通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尖端前沿技術成果,研發出中國首款真正實現“無感出入 、無感支付、無人值守”的人工智能停車APP——掌停車,實現一鍵找車位、預約車位、路線導航、共享停車、自動計時、無感停車、違章處理、掌上社區等強大功能,繳費方式靈活多樣,全面打通路側、小區、商業停車場車位大數據,實現一體化、共享化、智慧化停車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停車管理效率,有效緩解城市車位短缺、交通擁堵等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