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天文台研究人員驗證銀盤加熱機制

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驗證銀盤加熱機制

銀盤內恆星在方向上的速度彌散度,圖中橙紅色標示了年老的貧金屬恆星,藍色標示了富金屬恆星。

Credit: 國家天文臺俞錦程、劉超

近日國家天文臺科研人員俞錦程、劉超利用LAMOST銀河系巡天項目得到的海量光譜數據,精確分析了銀盤上的恆星運動學信息,給出了恆星年齡與其速度彌散度之間的關係,驗證了銀盤的加熱機制。

我們都知道銀河系外部區域的大部分恆星都集中在銀盤上,並圍繞著銀河系中心轉動。與銀河系中心距離在一定範圍內的恆星,都有著相近的繞轉速度,約為220千米/秒。然而這個速度並不是絕對準確的數值。每個恆星或多或少會偏離這個速度,並表現出一定的隨機運動。天文學家通常用速度彌散度來描述這種隨機運動的強弱。

觀測表明,銀盤上的恆星速度彌散度會隨著恆星年齡的增加而增加,普遍認為,這是由動力學效應造成的。天文學家稱之為“盤的加熱機制”。而通過數值模擬,天文學家發現銀盤上的旋臂結構會顯著地加熱銀盤,盤上恆星因此獲得更高的速度彌散度。

結合GAIA DR1和LAMOST觀測數據,我國天文學家使用新的統計方法,建立了銀盤上完整的三維速度信息,從而精確地給出了恆星年齡與速度彌散度之間的關係。這一發現也驗證了銀盤的加熱機制。此外,俞錦程等人認為將銀盤劃分為薄盤和厚盤能更好地描述銀盤地運動學和化學特性(儘管這一觀點還存在爭議)。從結果圖還可以發現,年老的貧金屬恆星(多位於厚盤中)有更高的速度彌散度,這也間接表明了銀盤中薄盤和厚盤兩部分運動學性質上存在顯著差異。更多關於這一研究的內容發表在3月下旬出版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驗證銀盤加熱機制

中國虛擬天文臺(China-VO)是以國家天文臺為代表的中國天文界共同打造的一個網絡化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資源平臺,得到中國科學院科研信息化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北京市科委科技專項等的資助,以及阿里雲、微軟研究院、浪潮集團、中科曙光、北龍澤達、銳捷網絡等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微信公眾號ID : China-V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