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成爲第二個「中國製造」,然而中國製造是不可複製的!

印度想成為第二個“中國製造”,然而中國製造是不可複製的!

在過去4年裡,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入印度的比例在2017年有所下降。與此同時,外國直接投資流動的構成表明,這不會為印度政府的“印度製造”計劃提供多少動力。

印度想成為第二個“中國製造”,然而中國製造是不可複製的!

最新的數據顯示,在“印度製造”最初確定的行業中,外國直接投資(FDI)所佔的比例不到2016- 2017年和2017-2018年的一半(截至2017年12月)。政府已確定25個行業為“印度製造”,包括食品加工、汽車、建築和採礦。

印度想成為第二個“中國製造”,然而中國製造是不可複製的!

印度想成為第二個“中國製造”,然而中國製造是不可複製的!

在這些數據中,已經考慮了20個部門的可用數據。

然而,上述製造業領域的許多外國直接投資可能不代表有新的投資進入。Biswajit Dhar和S. Chalapati Rao K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間對FDI流入的分析顯示,在這段時間內接受FDI的製造業企業中只有1.6%是2014年10月後成立的。

因此,對於剩下的公司來說,投資決定已經做出,或者外國投資者已經決定接管或收購現有的公司。兩位作者的結論是,“印度製造”計劃對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在製造業中的新項目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

因此,政府的目標是到2025年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5%,這仍然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根據官方的預估,在2017-2018年,製造業實際佔GDP的比重降至16.6%,低於一年前的16.8%。

印度想成為第二個“中國製造”,然而中國製造是不可複製的!

長期外國投資者對印度製造業的興趣似乎不太濃厚,這令人擔憂,因為外國直接投資通常被認為是技術轉讓的重要途徑。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經濟學教授BiswajitDhar表示,“政府已經決定了(印度製造)計劃的各個部門,但這可能不是投資者的優先領域。如果政府希望投資於製造業,首先需要解決基礎設施方面的差距。”

然而,印度並不是FDI流入減少的唯一國家。大多數主要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FDI流入也出現了下降,而這一比例與GDP的比例是一致的。

經合組織(OECD)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在2017年下降18%後,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動可能會在2018年受到進一步的壓力。因為美國企業將現金匯回國內,一次性對未分配的外國收益徵稅。

因此,印度的FDI流入前景與一年前相當不同,當時投資銀行非常樂觀,一些人甚至預測,印度的FDI將達到印度GDP的2.5%左右。FDI流入印度佔GDP的比例實際上從2016年的2%下降到2017年的1.6%。

目前外國直接投資放緩與美國貨幣政策收緊之際投資組合流向新興市場的放緩有關。

孟買的企業經濟學家Ritesh KumarSingh認為,由於外國直接投資減少或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導致的淨流入增長放緩,對盧比匯率的影響將是負面的,特別是當我們的貿易赤字很高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