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精準扶貧,詳解楊英俊家可支配收入構成,脫貧要新路

《十八洞村》精準扶貧,詳解楊英俊家可支配收入構成,脫貧要新路

一句話導讀:文章通過分析楊英俊的四項收入,如果按照原有路徑,收入的增長無法實現脫貧,只有衝破原有桎梏,激發人心中的靈魂,打破發展障礙,才能實現脫貧致富。

由苗月執導,王學圻、陳瑾領銜主演的《十八洞村》於2017年10月13日上映。這部影片在豆瓣現有923人評價,豆瓣評分為6.9,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主旋律文藝電影,優美的自然風光,特色的苗寨風情,淳樸的鄉村生活,還有那與生俱來大山的貧窮。交通不便、基礎薄弱、思想守舊,留給村民們的只有外出務工一條路,但教育缺失,面對的只有最低層的工作和最微薄的收入。

《十八洞村》精準扶貧,詳解楊英俊家可支配收入構成,脫貧要新路

王學圻扮演的楊英俊一家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主要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不到2850元,一家三口人一年不到8550元,低於深圳在崗職工一個月的收入(深圳市2016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7480元),如果沒有精準扶貧,這種差異將會越來越大,在無法做到全部整體搬遷、舉家外出的情況下,整合現有資源,發展比較優勢,通過智力幫扶實現脫貧成了一條必由之路( )。

《十八洞村》精準扶貧,詳解楊英俊家可支配收入構成,脫貧要新路

1.貧困線的確立

我國貧困標準調整了3次,從1986年的人均年純收入206元調整到2001年的865元、2010年的2300元。目前按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的貧困線標準,根據對應價測算,2015年對應價是2850元左右,到2020年是4000元左右,貧困線並非一成不變。

《十八洞村》精準扶貧,詳解楊英俊家可支配收入構成,脫貧要新路

2.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即調查戶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現金,也包括實物收入。

2013年前我國人均收入數據入統計對城鎮居民按可支配收入統計,對農村居民按純收入統計, 分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兩種數據, 2012年國家統計局實施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改革,統一了城鄉居民收入名稱、分類和統計標準。

《十八洞村》精準扶貧,詳解楊英俊家可支配收入構成,脫貧要新路

3.收入的構成

按照收入來源包含5項,分別為: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轉移淨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淨租金。

工資性收入:楊英俊一心一意種田也捨不得離開婆娘和小南瓜,加之交通不便,未外出務工,沒有工資性收入。

經營性淨收入:楊英俊種了自己三畝水田和幾分地,同時還種了外出務工人員的七八畝水田,水田裡面養了稻花魚,還有幾隻雞,主要產品有稻穀、苞谷、酸魚和雞蛋。全村只看到了一頭豬仔,估計是山區養豬太難。出售的只有稻穀,其他都是自產自用了,每天只吃1條魚,雞蛋給小南瓜補充營養,通過食用量按價進行折算,扣除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就剩下足夠隻日用的幾百元錢了。

財產性淨收入:剛夠吃用和小南瓜治病,口袋沒有一分錢,也就沒得財產性收入了。

轉移淨收入:兒子、兒媳雖在外打工,但主要是用來還自己和小南瓜治病的債,也沒有錢寄回來;楊英俊好面子的性格也不會跟戰友開口,戰友給他也不會收;種田國家給了補貼,平均120元/畝。

通過楊英俊四項收入的分析,一心一意種田,種出個貧困戶,市場不變的前提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實現脫貧,願“楊家班”填土造田大業改變一方水土,依靠自身奮鬥改變命運,獲得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