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通釋13

[原文]13

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問①曰:“此蠻夷之國,大夫何以儼然辱而臨之②?”

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③’。如此,破越必矣④。且夫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⑤也;有報人之志使人知之,殆⑥也;事未發而先聞⑦,危也。三者舉事之大患。”

勾踐頓首再拜⑧曰:“孤嘗不料力,乃與吳戰⑨,困於會稽,痛入於骨髓⑩,日夜焦唇乾舌⑪,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⑫,孤之願也。”

遂問子貢。子貢曰:“吳王為人猛暴,群臣不堪;國家敝以數戰⑬,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內變;子胥以諫死⑭,太宰嚭用事,順君之過以安其私⑮:是殘國之治也⑯。今王誠發士卒佐之徼其志,重寶以說其心,卑辭以尊其禮⑰,其伐齊必也。彼戰不勝,王之福矣;戰勝,必以兵臨晉,臣請北見晉君,令共攻之,弱吳必矣。其銳兵盡於齊,重甲困於晉⑱,而王制其敝⑲,此滅吳必矣。”

越王大說,許諾;送子貢金百鎰⑳,劍一,良矛二。子貢不受,遂行。

[原文通釋]13

越王清掃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貢,親自駕著車子到子貢下榻的館舍來慰問說:“這是個偏遠落後的國家,大夫您怎麼以莊重的身份屈尊光臨我國?”

子貢回答說:“現在我勸說吳王援救魯國攻打齊國,他心裡想這麼做卻害怕越國,說‘等我攻下越國才可以’。如果這樣,攻破越國是必然的了。再說了如果沒有報復人的心思卻讓人懷疑有這份心思,就太愚蠢了;如果有報復人的心思又讓人知道了這個企圖,就不穩妥了;事情還沒有發動卻讓人先知道,就太危險了。這三種情況是做大事的最大隱患。”

勾踐叩頭到地拜了又拜說:“我過去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才和吳國交戰,被圍困在會稽,痛苦進入到骨髓了,上火得天天唇焦舌燥,就是打算和吳王拼個死活,這是我的心願啊。”

於是問子貢怎麼辦。子貢說:“吳王為人兇猛殘暴,大臣們難以忍受;國家疲憊卻屢屢對外用兵,士兵不能忍耐;百姓怨恨國君,大臣內部發生變亂;伍子胥因諫諍被殺死,太宰嚭執政當權,奉承國君錯誤的決策來保全自己的私利:這是殘害國家的統治啊。現在大王果真能派兵跟從吳王來迎合他的心思,用重金寶物來獲取他的歡心,用謙卑的言辭來表現對他的禮敬,他攻打齊國就確定無疑了。如果那場戰爭不能取勝,就是大王您的福氣了;如果打勝了,他一定會帶兵逼近晉國,請允許我北上拜見晉國國君,讓他們共同攻打它,使吳國的勢力被削弱是一定的了。他的精銳部隊都在齊國消耗了,重兵被晉國牽制住,那時大王趁它疲憊不堪攻打它,這樣滅掉吳國是一定的了。”

越王非常高興,答應按計行事。送給子貢百鎰黃金,一把寶劍,二支上等的矛。子貢沒有接受,就走了。

[註釋]13

①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問:越王清掃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貢,親自駕著車子到子貢下榻的館舍來慰問。除道,清掃道路。郊,名詞作狀語,在郊外。身御,親身駕馭車子。舍,館舍。問,慰問,問候。

②此蠻夷之國,大夫何以儼然辱而臨之:這是個偏遠落後的國家,大夫您怎麼以莊重的身份屈尊光臨我國。蠻夷,古代泛指華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數民族,用此謙稱本國偏遠落後。儼然,矜持莊重的樣子。辱,客氣說法,屈尊。

③待我伐越乃可:等我攻下越國才可以。乃,才。

④破越必矣:攻破越國是必然的了。必,一定的。

⑤拙:愚蠢。

⑥殆:危險,與下文的“危”義同,這裡可以解釋成“不穩妥”,下文的“危”解釋成“太危險”。

⑦事未發而先聞:事情還沒有發動卻讓人先知道。發,發動,開始。

⑧頓首再拜:叩頭到地拜了又拜。頓首,周時九拜禮之一,頭叩地而拜。子貢受此禮實乃不知禮,不守禮。

⑨孤嘗不料力,乃與吳戰:我過去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才和吳國交戰。嘗,曾經。料,預料,估量。

⑩痛入於骨髓:痛苦進入到骨髓了。痛,痛苦,又含有“痛恨”意。

⑪日夜焦唇乾舌:上火得天天唇焦舌燥。日夜,整天,猶言“天天”。

⑫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就是打算和吳王拼個死活。徒,只,就是。接踵,足踵相接,這裡有“一塊兒”的意思。踵,腳後跟。死,拼死。

⑬國家敝以數戰:國家疲憊卻屢屢對外用兵。敝,疲憊。數,音shuò,屢屢。

⑭子胥以諫死:伍子胥因勸諫被殺死。伍子胥多次進諫吳王伐越,停止伐齊,吳王聽信太宰嚭讒言,賜子胥劍讓他自殺。《左傳·哀公十一年》是這樣記載的:“吳將伐齊,越子率其眾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饋賂。吳人皆喜,惟子胥懼,曰:‘是豢吳也夫!’諫曰:‘越在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其柔服,求濟其欲也,不如早從事焉。得志於齊,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越不為沼,吳其泯矣,使醫除疾,而曰“必遺類焉”者,未之有也。《盤庚之誥》曰:“其有顛越不共,則劓殄(yìtiǎn,商朝的一種死刑名稱,劓,割鼻的刑罰。殄,滅絕。劓殄,即刑殄,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後代都殺掉,有如後世的族誅)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邑。”是商所以興也。今君易之,將以求大,不亦難乎?’弗聽,使於齊,屬其子於鮑氏,為王孫氏。反役,王聞之,使賜之屬鏤以死,將死,曰:‘樹吾墓檟(jiǎ,制棺之木),檟可材也,吳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盈必毀,天之道也。”按這個記載,子胥死於“艾陵之戰”前是沒有問題的。也就是說,按本文所說的子貢出使的目的正是要賄賂吳國,此時伍子胥還沒有死。

⑮順君之過以安其私:奉承國君錯誤的決策來保全自己的私利。順,奉承。安,保全,使……安定。

⑯是殘國之治也:這是殘害國家的統治啊。這是一個判斷句。是,此。殘,亦可看作“使……殘破”。治,統治,措施。

⑰今王誠發士卒佐之徼其志,重寶以說其心,卑辭以尊其禮:現在大王果真能派兵跟從吳王來迎合他的心思,用重金寶物來獲取他的歡心,用謙卑的言辭來表現對他的禮敬。誠,果真。發,派出。佐,輔佐,幫助。徼,音jiǎo,同“僥”,使……僥倖。徼其志,就是“讓他產生僥倖的心理”。重寶,用作動詞,送貴重的寶器。說,同“悅”,使……歡心。卑詞,使自己的言辭謙卑。尊其禮,使對待他的禮節尊貴。

⑱其銳兵盡於齊,重甲困於晉:他的精銳部隊都在齊國消耗了,重兵被晉國牽制住。銳兵,精銳的部隊。盡,消耗盡。重甲,重要的部隊,困,被牽制。

⑲而王制其敝:那時大王趁它疲憊不堪攻打它。制,控制,趁機控制。

⑳鎰:音yì,古代重量單位,一鎰為二十兩或二十四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