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一,看成信大教师帮扶贫困村二龙村“变形”旅游文化示范村!

去年6月,我校教师石欣鹭来到了达州市通川区挂职锻炼,担任通川区旅游局副局长和安云乡二龙村驻村干部。在这一年有余的扶贫工作中,石欣鹭的点滴扶贫故事令人津津乐道……

二龙村海拔800多米,位于通川区和宣汉县北部交界的地方,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加上山地多,土地贫瘠,且海拔较高夏季缺水严重,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匮乏,产业发展十分滞后。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170人,扶贫任务较重。

从零到一,看成信大教师帮扶贫困村二龙村“变形”旅游文化示范村!

石欣鹭与群众交流

深入基层,下定决心真诚扶贫

过惯了城市生活,突然离家六百多公里,到一个贫困山区工作和生活,石欣鹭的驻村生活一开始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不知道驻村工作“做些什么”;生活上不习惯;自己的孩子才八个多月,嗷嗷待哺。几天下来,因为不适应达州夏季暴热的天气,脸、脖子和手臂多处皮肤被晒伤。村民们看到这位柔弱的女干部,在背后悄悄议论:“成都这么远来我们这个地儿,又是走走过场吧,肯定干不了几天就要走”……

但是,让村民们没想到的是,这个晒得黑黑的女干部不久后就找到村民们家里,夹着柔和的普通话问:“李叔,你们家有几个人,家里主要收入是什么呢?”“高奶奶,您看您的腿脚不方便,我过几天要去达县,需不需要给您带一些膏药回来?”……

从零到一,看成信大教师帮扶贫困村二龙村“变形”旅游文化示范村!

石欣鹭为贫困户讲解扶贫带框资金支持政策

在村里走动多了,村民对石欣鹭慢慢地不再感到陌生,开始主动和她攀谈,偶尔也会倾诉家中的困苦,并关心地说:“石老师,其实我们都是四川人哒,你和我们聊天可以说四川话的,我们听得懂哈”;“石老师,今天回达县估计搭不到顺风车了,就在我们家吃晚饭,住我们家里嘛”......对村民的邀请,石欣鹭心里想:“我是来这里帮扶他们的,怎么能反过来让他们帮助我呢?” 她虽然一次次婉拒乡亲们的邀请,但乡亲们的淳朴增强了她驻村的信心,渐渐地适应了驻村生活,工作也更加深入到村民的心里。

精准扶贫,上下合力结对帮扶

一周七天里,石欣鹭除开到村上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之外,还要到通川区旅游局挂职,身兼两职,事务繁多,风里来雨里去,忙碌和困难,都挥不去她心里的坚定与执着:“我是一名年轻的党员,要时刻不忘初心,才能兑现百姓们对党员的期望!”

脱贫攻坚,基础先行。石欣鹭下驻二龙村后,充分摸底,了解村情,与驻村工作组成员一起认真开展实地调研,与村干部座谈、交流,听取建议。通过与群众、贫困户的交流、沟通、走访,及时掌握了二龙村的村情社貌和产业发展现状。

从零到一,看成信大教师帮扶贫困村二龙村“变形”旅游文化示范村!

石欣鹭在做贫困户的思想引导工作

“没有看出来,这个小女生还挺能吃苦耐劳的!”村民们私下议论着。现在,村上已经发展红辣椒、青花椒基地100多亩,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零”突破,贫困户有务工收入,老百姓有土地流转收入。

石欣鹭深入各乡镇实际调研,发掘各乡镇的产业特色与旅游业态,遴选安云乡二龙村等积极申报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并且获得省上和区上的专项补助资金100万多元。通过不到半年的艰苦努力,村里立起了村牌、建起了旅游厕所、修好了停车场。2017年11月,二龙村成功入选为省级旅游示范村。村民孙怀富兴奋地说:“村上终于有太阳能路灯啦,我们晚上赶夜路也不用怕了,石老师给我们村上带了这么好的旅游项目,还修了高档厕所,以后我们都可以发展农家乐,自主创业啦!”

石欣鹭还积极协调局校双边关系,想贫困户所想,落实村上实际需要。时常陪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领导到贫困户家里看望慰问,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争取早日脱贫奔富。2017年期间共发放慰问金10.8万元,学校教职员工现金捐款共计6.11万元,全部用于帮助二龙村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争取学校帮扶资金16.68万元修建硬化通往蒲家镇外出主干道2.1公里,极大方便了村民外出,获得村民们的纷纷点赞。

看着这一条蜿蜒的水泥公路,贫困户李清华感慨到:“过去村上去蒲家赶集非常不方便,一遇到下雨天爬坡上坎还真怕摔了闪到老腰,现在水泥大道通到各家各户门口,路灯也安起了,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方便,感谢帮扶单位成信大学的慷慨捐赠,我们真的不敢想象有这样的变化!”。

2017年10月,二龙村二组贫困户朱如义之女朱璐瑶,因为突发颅内感染高烧不止被送往重庆市儿童医院抢救,但因为家境贫寒,交不起昂贵的治疗费,生命面临着危险。得知此事后,石欣鹭同志积极协同驻村第一书记李光勇想办法、找门路,争取学校公益募捐以及“轻松筹”等多种方式积极筹措慈善资金,共计筹措爱心捐赠资金23800元,终于帮助她渡过难关,顺利完成治疗,康复返校。“石老师,要是没有您和李书记的帮忙,我们根本不敢想象孩子的病情如何发展,感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领导、老师们,谢谢您们及时施以援手,给了我家孩子第二次生命,由衷地感谢您们!好人有好报!”朱如义握住石欣鹭同志的手激动地说道。

引领文明风尚,展现特色扶贫

日子一天天过去,石欣鹭认为二龙村要脱贫致富,必须要在文化扶贫上下狠功夫。她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专业优势,在村里深入开展“走基层、送教育、送文化”等活动,协助乡风民俗建设,实现扶贫工作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2017年7月,石欣鹭带领本专业学生前往二龙村开展“提升乡风民俗、助力精准扶贫”活动,结合当地红色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进行巴人文化墙绘制,打造创意文化名片,展现了二龙村美丽多彩的新农村形象;此外,石欣鹭还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普知识进农村、义务支教、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切实提高村民的文化科学素质,不断地引导村民在物质脱贫的同时实现精神脱贫。

从零到一,看成信大教师帮扶贫困村二龙村“变形”旅游文化示范村!

石欣鹭与村民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欣鹭驻村干部的角色越来越深入,幼小的孩子也渐渐习惯了妈妈不在身边。领导也经常嘘寒问暖:“村上的生活苦不苦?累不累?你生活住得习惯吗?”。听到这些沁润心田的问候,石欣鹭心里也是甜甜的,她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作为一个年轻的党员,就要有这样的担当,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忘初心,青春才会书写精彩,青春就是要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