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说起梵净山,

大多数人想到的,无非“弥勒道场”。

每天,数以千计的朝圣者不辞辛苦,

或徒步攀登8000级,

或苦苦排队数小时乘搭缆车,

就为了登上金顶,

在风云相会处一览佛光,

南面殿拜完释迦佛,

再横跨天桥,来到北面殿拜弥勒佛。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佛光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自然物理现象。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金刀峡

据佛经上讲,

弥勒佛是释迦牟尼佛祖的弟子,

先于佛入灭,上升到弥勒净土。

释迦牟尼预言他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

当下生人间成佛。

因此,他是佛门三世佛中的未来佛,

严格来说,现在只能称作弥勒菩萨。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弥勒佛在中国有5大道场,

梵净山是其中一个,历史悠久,

因有“古佛道场”而被称为“古迹名山”。

在今年7月份,

梵净山成功入选世界遗产,

成为中国13项世界自然遗产之一,

显然,这跟“弥勒道场”的头衔没什么关系,

更珍贵的,

是人们看不见的“奇珍异宝”。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在黔东北连绵的低山丘陵地带,

梵净山拔地而起,

形成了顶天立地的高峰峻岭,

溪流潺潺,飞瀑宣泄。

亿万年的风雨侵蚀,

雕琢了老金顶附近的高山石林峰群,

诸如“蘑菇石”“老鹰岩”“万卷书”“将军头”等,

鬼斧神工,妙趣天成。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

使梵净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梵净山常年笼罩在云雾里,

不见天日。

它的蛮荒和美丽不时向世人绽放,

但从不轻易袒露真面目。

就连住在山谷里的村民,

都很少见到梵净山的真实面貌。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梵净山就像绿海里的孤岛,

烟雾缭绕,自带天然屏障,

护佑了山里无数的动植物,

孕育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拥有大量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孑遗物种。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气候多变,地理环境独特,

也阻止了人们对它的了解,

山上山下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只有在极端恶劣的天气里,

村民们才能偶尔见到一些形态奇特的动物,

在树林和农田的边缘地带寻找食物。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梵净山珍稀植物珙桐,俗称鸽子花。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1902年,

英国传教士汤姆逊来到梵净山,

从当地的皮货商手里,

偶然购得一张无头长尾的兽皮:

肩部有一道明显的白斑,

背部呈灰黑色,腹部灰白,

肢体的内侧为金黄色,

一条长长的尾巴远远超出了身体的长度。

这是汤姆逊从未见过的一种动物,

对动植物学颇有研究的他,

马上意识到: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汤姆逊将残皮寄回英国,

引起了轰动。

生物学家们根据残皮,

把它命名为“白肩仰鼻猴”,

也就是后来的黔金丝猴。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黔金丝猴颜面天蓝、鼻孔朝天,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美丽而多情。

这种隐匿在梵净山幽密丛林中的神秘生物,

引发了世人无限的好奇和疑问。

遗憾的是,此后数十年,

却再未有关于黔金丝猴的研究和报道。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整整一个世纪以来,

国内外的科学家们前赴后继,

深入梵净山腹地,

为揭开黔金丝猴的神秘面纱,

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许多人被土匪绑架,或被恶劣天气围困,

或殁于林瘴草毒之中,或被毒蛇猛兽戕害。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幼年黔金丝猴

黔金丝猴只栖息在梵净山深处,

生存范围狭窄,

天性敏感,动作迅敏,

是世界上最难用镜头捕捉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时至今日,

人们对该物种的研究一直举步维艰。

目前,梵净山境内的黔金丝猴,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也是世界濒危度最高的物种之一。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摄影/李健

在梵净山保护区建立初期,

当地人乱砍滥伐、过渡狩猎,

对黔金丝猴的栖息造成过严重威胁。

1962年到1977年期间,

据不完全统计,猎杀就有317只之多。

随着专家的研究,

黔金丝猴的名声大噪,

猴贩的魔爪也伸向了梵净山。

直到1978年,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建立,

黔金丝猴的保护工作才有所加强:

在提高当地人保护珍稀动物意识的同时,

对乱砍滥伐和盗猎者绳之以法。

如今,猎杀的现象鲜有发现。

贵州|在这个佛教圣地,猴子比佛祖更有名

但愿这种美丽又多情的精灵,

藏匿于“孤岛”,

繁衍后代,生生不息,

永不被打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