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垣印記」從張北走出的共和國少將——柴書林

張 垣 印 記

柴書林,一位從張北走出的共和國少將。他曾是熱血青年,棄筆從戎;深明大義,還田於民;奔赴華東,開拓國防;委以重任,鑄建大橋。今天張垣方誌向大家介紹共和國少將柴書林,歡迎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張垣印記」從張北走出的共和國少將——柴書林

投筆從戎的共和國少將

柴書林,1913年12月出生於張北縣饅頭營村,後遷居康保縣柴家營村。少時在張北縣城讀書,早年接受進步思想,積極投身革命活動。1935年考入北平大學法商學院 ,學習成績優異,曾獲張北、康保兩縣的獎學金。強烈的愛國心驅使他積極參加了“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並任北平學生聯合會組織部長、華北學聯主席等職。193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七·七”事變後他投筆從戎,1938年2月,為了尋求救國真理,柴書林徒步40多天到達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通過這段時間學習,柴書林認識到武裝鬥爭在革命中的重要性,這也對他醫生的革命實踐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1938年12月,柴書林到晉察冀邊區,任晉察冀軍區三分區二十團的營政治教導員、團總支書記。參加了“百團大戰” “黃土嶺戰鬥”和晉察冀邊區1939年以來的歷次抗日反“掃蕩”作戰。1941年起先後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二十團、六團黨總支書記、平北地委敵工部副部長。抗日戰爭後期,他帶兵開闢察北,通過石窯子初戰,智取驛馬圖敵警察所、黃臺壩巧殲敵運糧隊,開拓了張北縣東壩頭一帶抗日根據地。

「張垣印記」從張北走出的共和國少將——柴書林

投筆從戎的共和國少將

1945年5月,柴書林奉命赴察北開闢工作,任張北縣工委書記,察蒙地分委副書記兼辦事處主任等職,同年8月奉上級指示,在張北縣與蘇聯紅軍會師,在平北軍分區司令員詹大南的帶領下,經過艱難的談判,蘇聯將張北縣城移交察蒙騎兵支隊。是年9月,他出任察北專署專員,冀察軍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之後又投身到剿匪戰鬥中,經常騎馬率隊出征,被人稱為“馬背上的專員”。他和察北地委、專署及軍分區領導共同指揮,集中優勢兵力,給察北匪患以沉重打擊,同時也挫敗了國民黨借土匪之名進佔察北的陰謀。

1946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 “五·四”指示),柴書林積極響應,7月30日,柴書林動員父親和親友將自家在康保的3800畝土地獻給貧苦農民,晉察冀日報刊出了《地主家庭出身的共產黨員、察北專署專員柴書林獻地三千八百餘畝》的報道,高度評價了柴書林一家的義舉。

1949年3月,柴書林離開家鄉,他帶兵南下參加了渡江戰役,先後任華北南下幹部總隊四支隊副司令員,皖南軍區池洲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指揮了皖南、池洲剿匪等戰役、戰鬥,他率領部隊轉戰南北,英勇頑強,屢建戰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張垣印記」從張北走出的共和國少將——柴書林

投筆從戎的共和國少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柴書林參與指揮了池洲地區清剿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的戰鬥。後在華東軍區任高幹訓練班副隊長、幹部辦公室主任、華東軍區上海國防建築工程指揮部軍建處副處長,華東軍區工程兵部第二副主任 ,南京軍區工程兵副主任、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兼上海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主任、上海警備區正軍職顧問。

柴書林長期從事國防工程、人防工程建設的指揮工作,是華東地區國防工程的開拓者。柴書林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文化大革命”中,他兼任上海鐵路局軍管會主任,是南京長江大橋建設指揮部負責人之一,為穩定生產秩序、恢復南北鐵路運輸,保證一批國民經濟骨幹工程運轉做出了貢獻。

柴書林離休後 ,享受副兵團待遇,1995年4月因病醫治無效去世。根據他的遺願,為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其夫人李志平及子女捐資人民幣6萬元,在張北一中設立柴書林教育基金,用以獎勵學校歷屆模範教師和優秀學生。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張北縣誌》《張家口軍事志》《赤城英烈》,如有轉載,請聯繫作者)

感謝您關注方誌張垣頭條號和張垣方誌微信號!希望您對我們的內容多提寶貴意見,也可以把您想了解的題材發給我們,我們會盡量收集,讓大家瞭解更多的張家口歷史和市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