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國家的貨幣都是不斷貶值的麼?

行者東海


  

貨幣貶值有兩種表現形式:對外以外匯表現,對內以通貨膨脹表現。

  如果是對外,可以存在不貶值,比如人民幣兌美元,多年以來它的比例是圍繞6-7上下波動,那麼便不存在人民幣貶值的說法了。很多貨幣都這般,起碼有幾年是那樣,但是人民幣對外始終是較為穩健的貨幣幣種。

  如果對內,基本不存在不貶值的貨幣,因為經濟要發展,那麼GDP必然有增速,而GDP增長就應由對應貨幣提供,比如2016年GDP是744127億,到2017為827122憶,增速是6.9%,那麼這多出來的82995億(827122-744127)就需通過貨幣發行來供給。

  一旦貨幣增加,那麼就會導致一定的通貨膨脹,最起碼的表現形式為CPI漲速,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就會被抬高。如果單從CPI去看通貨膨脹,那只是表面的通貨膨脹,實際的通貨膨脹應該是貨幣超發,即M2增速-GDP增速。

  實際通脹最直接的表現為個人財富增長跑不贏社會財富增長,那麼對普通民眾來說便是壓力山大,比如拼多多一上市,黃崢和主要股東身價上漲,即社會財富在增長,而普通民眾只能乾瞪眼。

  也可以說,社會財富增長主要體現在資本運作,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而普通大眾只能拿慢慢增長的工資來牴觸社會財富增長,也就會給人一種錯覺——錢是存不住的,越存越虧。

  又因社會財富增長速度快,對普通大眾,特別是保守型投資者來說,資本增長更為緩慢,甚至貶值。因為社會財富增長的快,而市場並不缺錢,那麼對企業來說融資成本就下降,即會導致銀行存款利率或相應的理財收益下降,這也是美國的融資成本為什麼那麼低下的主要原因,自金融危機以後提倡寬鬆貨幣政策,甚至貨幣大量溢出以致投資其他國家金融或實業。直到特朗普上臺以後進行了五次加息,可結果融資成本依舊低於我國(表現為聯邦基金目標利率1.75%,而我國上海銀行間拆借利率隔夜利率為2.28%)。

  並不是通貨膨脹不好,而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不好,通貨膨脹可以有效的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促進經濟發展,造福於國人。但是長久貨幣超發,不利社會和諧穩定,特別是拉大了財富分化,比如個人財富增長速度跑不贏社會財富增長速度,那麼普通大眾就會報怨了。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貨幣對內不進行貶值,比如GDP不漲,甚至倒退,還有的就是戰亂,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三人聚眾


基本如此吧.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說,每一個國家的貨幣都是在貶值的。這是一種必然現象。具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種因素同時作用,形成全球貨幣貶值格局。

① 紙幣含金量的降低。在經濟增長條件下,貨幣增發是不可避免的。而市面上過多的貨幣,必然會導致紙幣含金量降低,紙幣的購買力下降。但另一方面,也不要把貨幣增發都當成對人們的惡意掠奪剝削,必要的貨幣增發是為了讓企業經營者獲得生產積極性。

② 貨幣適當貶值,即輕微通貨膨脹會刺激經濟增長。因為輕微的通貨膨脹會將銀行的資本擠出,從而消費、投資進入流通領域會刺激經濟增長。相反如果持有的貨幣不但不貶值而且會有相當的增值,那麼資本傢什麼也不用幹只用囤積貨幣就會獲得財富,這是一個不公平的秩序;另外因為通貨膨脹,使原來積累足夠存款的人會發現自己的的財富變少而不得不去賺更多的錢,從而迫使其從事社會生產。

③ 通貨膨脹會鞏固政府的勢力。假設一個國家他的錢都掌握在老百姓的手裡,而政府又要建立一個維繫社會公平運轉並且掌握國民經濟的政府,那麼除了稅收之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貨幣貶值。如一個國家其國民有10萬億存款,政府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合法的掠奪人民的一半財富呢?答案就是政府再印刷10萬億貨幣。這麼說似乎有點誇張,但很多就是這麼隱形的在發生。


牛熊交易室


可以說,全球所有國家的貨幣基本都在貶值,包括作為國際硬通貨的美元。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張圖。

上圖是2016年11月1日到25日,亞洲地區幾個主要貨幣貶值幅度,可以看到,日元、馬來西亞林吉特、印尼盾、韓元、新加坡元、菲律賓比索、印度盧比、人民幣、泰銖、越南盾、新臺幣、港幣等均在貶值。

國際上貨幣貶值速度最快的幾個國家主要有委內瑞拉,據說委內瑞拉印出的貨幣都不夠支付印刷貨幣所需的成本。還有津巴布韋、俄羅斯、越南。

貨幣為什麼會貶值呢?從供需角度來解釋,就是市場上的供應大於需求,商品就會貶值,也就是說貨幣發行量大於市場需求量,是貨幣貶值的直接原因。

那麼,各國政府為何要超發貨幣呢?

貨幣超髮帶來的貨幣貶值,有助於刺激國民消費,而消費是帶動經濟發展的幾架馬車之一。貨幣貶值為什麼會刺激消費呢?

貨幣貶值的結果,會造成物價、房價上漲。換句話說,你再不買,就要虧大了。所以,許多人就會去主動消費,其實是被迫消費。

日本最近十幾二十年經濟持續低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國民的消費意願不強,日本已經進入了低慾望社會,國民不願消費。

既然貨幣貶值有助於經濟發展,那麼在適度範圍內超發貨幣,並不是什麼壞事。各國政府的政黨都需要作出一些政績以保住自己的選票。


天天說錢


實行發債經濟手段的國家政府,無法避免通貨膨脹——因此本幣貶值,勢之必然!


塵光4322056


題目是有歧義的,如果說以美元為標準貨幣,那所有國家的貨幣不一定是不斷貶值的,比如歐元,對美元匯率有高有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既有升值週期,也有貶值週期。

所以我想題主想問的應該是購買力,也就是現在的100元能買到的東西和20年前的100元能買到的東西作比較是不是貶值了。

總體來說購買力是不斷下降的,比如以前的萬元戶,那就是富豪了。但也有例外,比如日本,日本最大的問題不是通貨膨脹,而是通貨緊縮,通貨緊縮就是物價不斷的降低,所以就算以購買力來說,也不是所有國家貨幣都是不斷貶值。

為什麼大部分國家的貨幣購買力都是不斷下降的呢?因為經濟要發展,市場上必須要有錢,錢多了才能促進經濟增長,錢少了,就會引起很多破產,比如現在的P2P跑路,就是因為市場上錢少了,週轉不過來了。而適當的通貨膨脹可以刺激經濟發展,所以稍微的超發貨幣是好事。

但購買力下降不代表生活水平下降,比如雖然現在100元沒有20年前100元錢值錢,但現在收入也比20年前高很多,現在的錢能買到的東西也更多、更好。


上丞工作室


貨幣一產生,就落了一個結局:或慢或快的不斷貶值。

紙質貨幣會貶值好理解,即使是金幣銀幣也會貶值。紙質貨幣貶值是開動印鈔機多印,金幣銀幣等金屬貨幣貶值是做小、做薄、參上其它低檔次金屬為雜質,如稱重就可在銀幣里加上鉛,或者比大小就讓銀幣中間鏤空,等等。

那貨幣為什麼會貶值呢?一般來說掌握貨幣發行權的是國家或者是大銀行,無論國家或者大銀行都掌握在人手中。

一是發行貨幣的人都有貪婪之心,都會遲早去“偷”錢,不能直接偷,只能多發行來“偷”:即紙質貨幣多印,金屬貨幣參假做小以便同等金屬可做出更多的錢。

二是戰爭開支很大。俗話說得好,“槍炮一響,黃金萬兩。”打仗打的是人和軍火裝備,人要軍餉和撫卹金慰問金醫療費,軍火裝備要消耗。古代多少戰爭是沒錢打敗的,別提現代戰爭一個導彈一艘艦艇一個航空母艦都是非常值錢的,打仗就是打錢,短期來錢只有多徵稅多印錢。美國即使很強大,打的還是小仗,養那麼多軍備軍人,霸權世界,遲早國力被印錢印空!

三是印錢以補國家開支不平衡。國家總是在發展壯大,總是收入不抵支出,在增加收入主要是稅收也不能補虧空時候,多印錢。美國欠債還錢也是靠多印美元,反正美元不和黃金掛鉤,想印多少印多少。

四是現代凱恩斯國家干預經濟刺激經濟。經濟蕭條時,需要多印錢增加貶值,刺激消費,消耗商品,從而刺激商品生產和工人就業,從而帶動上游和原料市場等等,盤活經濟。

五是理性國家都傾向於適度貶值,讓錢不是太多到不可控。如果不理性或者使用別國貨幣,容易失控,如非洲拉美一些國家。適度貶值但不多,刺激經濟,刺激生產消費和就業,增強國力。關鍵是掌握好這個度!

但無論如何,上述來錢途徑都是靠多印錢靠貨幣不斷貶值來實現的。




華夏曆史文化


先給答案:貨幣貶值是一種必然現象。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貨幣本身並沒有價值,它只是方便我們交易而已。所有國家的央行,用他們的信用,而發行出來的人們都認可的等價交換物,這就是貨幣。一般情況下,貨幣總量=社會總財富。那為什麼貨幣會貶值呢?



&舉個例子(有點極端哈,但不影響)

假如市面上流通的錢有200萬,富人A從銀行裡貸出了100萬,用於生產經營,一年後賺了200萬,人工支出50萬,此時市面上可用於流通的只有100萬是吧?市面上的錢少了,錢此時增值,物價變低,這時候商家們就不高興了,為了維持物價,那麼政府就開啟印鈔機,銀行貸款100萬給富人B,通過生產分配,錢就進入市場了;此時富人A也把所有錢投入市場,用於生產流通,那麼此時錢是不是變多了?錢一多了,相比之下物價就高了,錢也就貶值了。


縱向對比一下,改革開放初期,萬元戶是什麼概念?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幾百萬吧;那現在的一萬元呢?可以買什麼?也就是說錢(貨幣)會越來越不值錢(貶值)。

從投資的角度看,貨幣具有時間價值,有一句話叫做,減少當前的消費以換取未來更多的消費,比如基金理財,100萬存進去1年定期後,變為110萬,這10塊利息就是這100萬在這一年內的時間價值,100萬到110萬,表現為貨幣的膨脹,也就是100萬在一年前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110萬,也就是說貨幣貶值了。

只要有利息這個東西,貨幣就會貶值,2017年我國的通脹率為5.2%,就是說我們手中的財富正以5.2%的速度在貶值!

怎麼跑贏通脹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只要讓錢流動起來,我們的錢才有機會增值,我們可以通過投資理財來實現,黃金、基金、股票、P2P等,根據自己的個人需求進行選擇不同的理財方式,讓自己的錢不斷增值!


痞子說財經


正確的回答應該這樣。從歷史的長河看。所有國家的經濟都是增長的。以前用金屬貨幣。後來金本位,也退出了。為什麼?兩方面原因。一個是經濟增長需要更多的貨幣交易。金屬貨幣不能滿足需求。也就是供給不足。供給不足的結果就是貨幣增值。他的另一面,通過緊縮。這種情況在西方一些國家發生過。

另一個情況。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分內生性通貨膨脹,外生性通貨膨脹。鈔票過量發行,輸入性通貨膨脹是外生。有經濟增長本生引起的通貨膨脹,是內生性。

嗨,小夥伴們的問題來了。


華175601587


貨幣必須貶值,金本位之所以被放棄有一個原因就是工業革命以後人類的生產能力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農業時代,而黃金的開採和增加速度根本跟不上社會財富增加的步伐,這樣的話就會出現通貨緊縮,生產者造的東西越多就越便宜,利潤越低,生產積極性就會收到打擊,傾倒牛奶那種事就會發生,社會生產收到阻礙和破壞。而信用貨幣體系確立後,以國家信用背書的紙幣可以被調節,讓政府部門更好的為社會生產創造優良的環境和秩序,畢竟對於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真正重要的是能夠生產什麼東西和服務,而不是那些花花綠綠的紙


覺悟高


很遺憾的回答:是的。

所有國家的貨幣都是不斷貶值的。難道說從技術層面來看,貨幣就必須要通貨膨脹,不通貨膨脹就不行麼? 並不是,理論上貨幣並不一定非要通貨膨脹,甚至通貨緊縮也沒問題,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基本不存在。



如果說原因,就得從貨幣的本質和人類的本性說起嘍。

先說貨幣的本質。

貨幣本是沒有價值的,就是一些紙給印上了花花綠綠的圖案,之所以這個東西大家爭著搶著要,是因為貨幣的發行方——各國政府在背後用信用擔保,擔保這張花花綠綠的紙在你需要財富的時候可以隨時兌換。所以大家要明白一點,貨幣並不等於財富,而是每個國家在用國家信用給貨幣做了擔保,讓貨幣人為了等於財富。所以貨幣本質上是一張欠條,一張以國家信用為背景可以隨時兌換財富的欠條。

再說人類的本性,人類的本性都是貪婪的,國家也是由人統治的,各項法律、制度也是由人制定的,貨幣該印多少也是由人決定的。既然是由人決定的就逃不脫人的本性。

既然貨幣是一張欠條,並且這張欠條你自己還有權利隨便寫,寫個欠條就能拿別人那裡換財富,換了是你,你會怎麼做?



所有人的做法都是不斷的寫欠條來為自己換更多財富。區別只在於,絕大多數人還會考慮一下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所以雖然印但也會比較剋制。但也有一些不剋制的,比如津巴布韋,甩開膀子使勁印。

但財富是一定的呀,並不會因為你多印了貨幣財富就會增加,但你攔不住人家多印錢啊,這是人性啊,所以貨幣貶值、通貨膨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