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守陵的宮女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

gdhycgs


可能很多人很好奇守陵的宮女是怎麼伺候死去的皇帝,畢竟伺候死人聽看起來就很奇特,但是可能要讓大家失望了,因為守陵宮女伺候死後的皇帝,基本就是皇帝在位的時候該怎麼伺候怎麼辦唄,主要就是伺候死後皇帝的飲食起居,表演歌舞,把死人當作活人伺候;同時還要哭靈、祈福、定期舉行祭祀活動。

首先,說一下守陵制度的起源及守陵宮女是哪些人

古代守陵制度始於西漢,守陵的宮女裡面不僅僅包含地位低下的婢女,也有後宮失寵的妃子、沒有子嗣或者生育過孩子不幸夭折的妃子,還有個別的皇后。比如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在成帝暴亡之後過了幾年被廢,遣往延陵守陵,她不堪受辱,最後選擇了自殺。

西漢初年,呂后妒恨劉邦的寵妃,在高祖駕崩之後,呂后便把那些沒有生育子嗣的嬪妃打發到陵園去居住。漢武帝后宮人數膨脹,他死後,守陵的嬪妃宮女人數更多。

守陵宮女需要伺候死後的皇帝飲食起居,表演歌舞

宮女們在宮中的時候,主要是負責皇帝的飲食起居,到了皇陵也是如此。她們每天要整理皇陵寢殿中,皇帝的被褥,為皇帝準備洗漱用品,清掃陵園,保持陵園衛生乾淨。當然她們不是對屍體做這些事,而是為了所謂的“靈魂”,古代人認為,人死後是有靈魂的,即使沒有人使用,也要每天更換。此外,還要準備一日三餐,也是同一個道理。

上面這些是照顧了死去皇帝的日常生活,但是皇帝還有娛樂生活。曹操曾在死前立下遺囑,命令在他死後,他的小老婆和宮中的歌舞伎定期要對著他的墳墓唱歌跳舞,他要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享用。所以守陵宮女們需要在每天固定的時間點,為死去的皇帝跳舞、唱歌,稍有懈怠卻會有性命之憂。

守陵宮女還要哭靈、祈福、定期舉行祭祀活動

守陵的宮女每天要把自己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按部就班地去前殿裡跪著為先皇祈福,雖說先皇已是一個死人,但宮女們每天還是要像侍候活人一樣伺奉他。

其次宮女們還要哭靈,需要有一些基本功,畢竟是技術活,要哭得像模像樣,稍有懈怠,便會被認為是對先皇的不敬而遭責罰,甚至被處死。

守陵宮女還要負責對皇帝的祭祀活動。每天,每月,每季度的祭祀活動都有所不同,每天的祭祀活動在寢殿之中,每月的祭祀活動在陵廟中進行,而每個季度的祭祀活動則在便殿中進行。每個月要從皇陵寢殿中把皇帝生前的衣冠請出,拿到都城的宗廟中享受祭祀,之後再放回寢殿。這也叫“遊衣冠”。

總的來說,守陵的宮女的生活,是乏味、繁瑣、沉悶的,類似於呆在尼姑庵中,這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宮女被派去守陵,很多人的後半生就這樣與陵墓為伴。即使有幸可以放回老家,她們也失去了女人最好的年華,真可謂十分悲慘了。


叨說歷史


總體而言,古代為帝王守陵的宮女們,過的都是淒涼孤獨的生活,而且還要做很多服務工作。

我們可以用漢代為例,一窺當時的守陵生活。

大體而言,這些宮人需要完成兩項任務:

  • 1、每天伺候死去的皇帝皇后的靈魂起居飲食;
  • 2、定期協助祭祀活動。

1.日常起居

《後漢書·祭祀》記載:

廟日上飯,太官送用物,園令、食監典省,其親陵所宮人隨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陳嚴具

這裡的廟,不是後來燒香拜佛的廟宇,而是陵廟。陵廟設置在帝陵旁邊,裡面供奉皇帝的神主排位,每個帝陵都有自己獨自的陵廟,比如漢武帝的是龍淵廟,漢昭帝的是徘徊廟。

(漢武帝茂陵)

漢代人認為,人死後是有靈魂的,而靈魂也需要吃喝,所以就在陵廟裡來為皇帝皇后提供這些服務。負責皇家飲食的太官,要送來各種食物,由陵園裡的專門人員安排上供。

此外,那些宮女們還要每天早晚定時整理被褥、準備各種各樣的洗漱用品。雖然沒人真的會用,但是所謂祭神如神在,她們心裡要覺得先皇會來用,就是要用這份敬畏來完成工作。

(漢陽陵出土侍女俑)

2.祭祀活動

根據文獻記載,在陵園當中還有很多的祭祀活動,《漢書》說:

日祭於寢,月祭於,時祭於便殿。寢,日四上食;廟,歲二十五祠;便殿,歲四祠。又月一遊衣冠

這裡的廟,就是前面說的陵廟,而寢、便殿,都是陵園裡的殿宇。

每天要在寢殿祭祀,每月在陵廟祭祀,每個季度,在便殿祭祀。具體來說,寢殿裡每天提供四次飲食,陵廟中每年祭祀二十五次,便殿則一年祭祀四回。

此外,每月還要遊衣冠

啥意思呢,就是先帝生前用過的衣冠不能扔,也不能埋,平時要放在陵園的寢殿裡頭供著,每月還要把這衣冠從寢殿裡頭請出來,拿到都城的宗廟裡去祭祀一番。這就是遊衣冠。

看到這兒,您肯定感覺到了,這祭祀也太麻煩了吧!

沒錯,這些活動非常繁瑣,需要很多人力物力,那麼這些守陵的宮女們,自然也逃不掉勞動了。

3.悽苦生活

史書記載,為漢代皇帝守陵的宮女人數也是不少的,而這些宮女們除了勞累,內心世界也非常悽苦。畢竟是女子,身心相對柔弱一些,在守陵時又不可能讓她們另許人家,也難以和孃家人溝通交流。

所以呢,這些女子大多數只能在陵園中孤獨終老,成為真正的白頭宮女。

而且有時候,被貶到陵園,其實就相當於被判了死刑。比如著名的西漢美女趙飛燕,在漢哀帝死後,被廢為庶人,並被安排到漢成帝的陵園去,當天她就在那裡自殺。

從這些守陵宮女的身上,我們能看到古代皇權政治下女子的悲慘命運。


考古軍中馬前卒


古代皇室有兩項非常殘忍的制度,一是殉葬,二是守陵。

殉葬自然不用多說,相信大家都能明白。至於守陵,很多人可能還不太瞭解它的殘忍,甚至而言,因為受各種影視劇的影響,大家對守陵人這個群體,還有著一股神秘的嚮往。

在很多人印象中,說起守陵人,自然而然地認為都是些武功高強又赤膽忠心的將士,但其實呢,這些將士叫做護陵軍。真正的守陵人,往往都是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宮女。

當然,這裡的宮女,並不是指那些後宮中地位低下的宮女,而是生前伺候過皇帝的嬪妃們。

這些被派去為皇帝守陵的嬪妃,要麼是生前不受皇帝待見,處處被排擠和打壓的;要麼是沒有為皇帝生下兒子,自己孃家又沒有什麼背景和地位的。

通常情況下,從踏進陵園的那一刻開始,這些嬪妃將一輩子在這陵園裡陪著先帝的亡靈終老,所以她們原先嬪妃的身份也就隨之消失,實際地位等同於宮女,故又稱她們為“宮女”。



根據史書上記載,把守陵正式作為一項國家制度,最早始於西漢。當時在劉邦死後,呂后下令所有的沒有子嗣的妃嬪全部去為劉邦守陵。後來的歷代皇帝,基本上都延續和採用了這個政策,直到清朝滅亡才廢除。

在古代,人們相信即使人的肉體已經死了,但人的靈魂還在。即使皇帝已經駕崩,但皇帝的靈魂還在陵墓裡,因此宮人們還要在皇帝死後繼續一絲不苟地侍奉皇帝的靈魂。

所以,這些宮女所謂的守陵,並不是悠閒的在那待著、閒著,而是要像生前伺候皇帝一樣。

對此,韓愈就曾特意寫下這樣一句詩:“設官置衛鎖嬪妓,供養朝夕象平居。”說的就是守陵的宮人要在山陵伺候死後皇帝的日常起居,把死人當作活人伺候。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守陵的宮女,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在皇陵裡要每天打掃和整理皇陵的寢殿,如灑掃陵墓四周的地面,撣墓碑上面的灰塵、除草等等,除了保潔工作之外,還要每天早中晚更換拜祭皇帝的祭品,以保證先帝一日三餐都能夠吃到新鮮的食物。

此外,她們還要負責皇帝的祭祀活動,每天的祭祀活動就在寢殿裡進行,每月的祭祀則需要這些宮女們把皇帝的衣冠拿到寺廟裡待人祭祀,儀式完畢後再拿回去,每年的祭祀就在大殿中進行。

不僅如此,宮女們還要像皇帝生前一樣,定時定點跳舞唱歌,表演節目供皇帝娛樂,即使這些節目並無人欣賞,宮女們也不得怠慢,稍有懈怠就是大罪,就有殺身之禍。

從這層意義上說,這些守陵的嬪妃們,雖然逃脫了被殉葬的命運,但下半輩子卻都要在這陵園裡度過,每天還要把一個死人當作活人來伺候,枯燥乏味毫無樂趣,完全就是一個活死人,其殘忍可想而知。


我是趙帥鍋


守陵制度起始於西漢,皇帝死後就會有大量的宮女陪葬,說得好聽就是守陵,有時候皇后妃嬪也不例外。漢高祖逝世後,呂雉就安排了大部分妃嬪去守陵,可能是曾經的嫉妒之心吧。

曹操臨終前也曾留下遺言:

妾與伎人,皆著銅雀臺,於臺堂上施八尺床繐帳,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屬。每月朝十五, 輒向帳前作妓。汝等時登臺,望吾西陵墓田

就是讓他生前的妻妾歌姬等每月15去他陵墓前跳舞,古代人死了也還是要享受!

韓愈也曾寫了一句詩:

設官置衛鎖嬪妓,供養朝夕象平居

就是所有人都要和平時一樣照顧死去的皇帝,所以就相當於有兩個皇帝,一死一活,都需要大量的開支。

首先每天日常照料把環境整理整理,還要黑皇帝準備一日三餐,洗漱用品。

然後每月定期祭祀,祭祀規矩多,需要大量的人一同完成,所以也就需要大量的宮女去勞動。

山宮一閉無開日,未死此身不令出。

這句白居易的詩就概括了守陵宮女的一身,一旦守陵,直至終老,多少青春年少的宮女就這樣在那裡熬白了頭,守陵的殘酷是無法想象的。

一入宮門深似海,然而守陵更甚,整天面對一副冰冷的棺材,沒有自由,受到眾多規矩的約束,慎言慎行,稍有不慎就會死。

尊重歷史,方能以史為鑑,我是歷史微旅者,歡迎關注點贊留言,一起討論學習進步!


歷史微旅者


古人崇信“事死如事生”,帝王則更不例外。皇帝認為他死後在陰間仍然過著和陽間一樣的生活,其陵墓區內設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設置龐大的守陵隊伍,其中為數不少的宮女就是守陵人之人。

唐代詩人白居易把為帝王守陵的宮女稱為“陵園妾”,她們皆是未生育過的宮女,皇帝下葬後都會被遣往皇陵守陵,從此不得再出陵園半步。與守陵宮女類似的還有一些被貶的大臣、失寵的嬪妃等,她們被統稱為宮人。

帝王陵園通常是縮小版的皇宮佈局,只是被松柏所覆蓋,給人以清冷寂寥,甚至陰森恐怖之感。守陵宮女告別親人後,會被宮中太監押送到陵園來,直到死去。守陵宮女不關守的是帝王陵墓,還守的是青春與悽苦。

守陵一說可追溯到先秦時期,而將守陵作為制度是開始於西漢時期。凡是皇家陵寢,都要有包括宮女在內的宮女來守陵。漢高祖劉邦去世後,呂后便將沒有生育子嗣的嬪妃和宮女派往陵園守陵,武帝時期規模擴大化。

漢成帝駕崩後,王太后讓其妃子班婕妤擔任守護陵園的職務,從此班婕妤每天陪著石人石馬,冷清地度過了她落寞的晚年,死後一併葬入成帝陵中。到了東漢時期,宮廷中將未被皇帝臨幸過的守陵宮女稱為“諸園貴人”。

據記載,三國時期的曹操曾在鄴城修築自己享樂用的銅雀臺,臺上房屋有一百多間,鑄大銅雀於樓頂。曹操立下遺囑,在他死後其嬪妃和宮妓要定期對著他的墳墓歌舞。唐朝時期,為皇帝守陵的宮女也是很多的。

這些守陵的宮女與在宮中的職責差不多,每天在陵區伺候已故皇帝的日常起居,這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事死如事生”,把死人當作活人伺候。宮女在陵區並不是孤立群體,與她們相伴的還有守陵衛隊和一些大臣、嬪妃。

守陵宮女會依據守陵制度,每天在皇陵的寢殿中,整理已故皇帝的床鋪被褥,為已故皇帝更換洗嗽用品。當然了,這些工作都是在皇陵的地面建築中進行的,並不是在地下陵墓之中,猶如我們平時見到的侍奉神靈一樣。

除此之外,還要準備象徵性的一日三餐,每天進行及時更換。守陵制度中對宮女每天的活動都有嚴格的限制,尤其是祭祀的時間。每天的祭祀活動在寢殿之中,每月的祭祀活動是在陵廟之中,而每季的祭祀活動則在便殿之中。

守陵宮女每月還有一個特殊的工作,那就是將已故皇帝的衣冠從寢殿中請出,拿到帝王太廟中進行祭祀,之後再放回寢殿。每逢已故皇帝生辰、死期或節日,都要舉辦大型的祭祀活動,這也是宮女最為忙碌是日子。

大型祭祀活動不但要準備無數的祭品,還要為先帝唱歌跳舞,這些工作都是由守陵宮女來完成。雖然這些享受者都已故去,但這些宮女猶如在皇宮中伺候皇帝一樣,每天的小型舞樂也是必不可少的,無人欣賞也不能懈怠。

陵區的衛生打掃也是要宮女負責的,帝王的陵區通常面積都不會小,如明成祖的長陵面積達十多萬平米,工作量確實是巨大的,當然守陵宮女的數量肯定也不會少。陵區要求地面要保持乾淨,墓碑上無塵,四周無雜草等。

在清代,守陵的機構主要由總管衙門和掌關防衙門組成。總管衙門負責陵區的守衛,而掌關防衙門是負責陵區的祭祀及修繕。守陵宮女便屬於掌關防衙門管理,宮女每月的俸祿能拿到十兩銀子,總管則為一百五十兩。

清朝時期的守陵制度已非常完善,守陵宮女既能拿到高薪,工作也比較規範,能進陵區工作的宮女都是經過仔細篩選的。清皇陵一年中有四大祭,二十小祭,大祭在清明、中元、冬至、歲暮,小祭在每月朔日和望日。

守陵宮女只是這龐大的陵園管理部門中的一部分,是最底層的勞動者。清代的分工比較細緻,守陵宮女只負責皇陵的祭祀和內部打掃,陵區的則由太監等專人進行管理,守陵人員在清後期被大量裁撤,守陵女性基本消失。

總之,明清之前的守陵宮女的生活是比較悽苦的,而明清時期的守陵宮女的生活雖然也比較單調,但待遇卻是不錯,而且幾年之後便可離開皇陵回到老家。宮女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其實就一句話,生前怎麼伺候死後還是一樣。


野史也是史


守陵制度其實是秦朝活人殉葬制度的一種變相的執行,當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之後,人殉被人們認為是殘忍,一度廢除,然而在漢朝時期,由於宮斗的發達,讓”人殉“制度又有復活的跡象——讓宮女、寵妃守陵,成為一種制度。

守陵制度在起始於漢初,高祖駕崩後,妒婦呂后不僅將戚夫人做成“人彘”,還將大批的未曾生育子嗣的后妃安排去守陵。

漢武帝時期,由於他對美色的貪婪,後宮人數激增,這些美貌的女子很多在漢武帝駕崩後還十分年輕,但是都被派去陵園守陵,一時間宮中哭聲不絕,十分悽慘。

漢成帝駕崩後,皇后趙飛燕徹底失勢,沒過多久被派去守陵,結果趙飛燕於當天夜裡自殺,可見守陵是有多苦,否則趙飛燕不會寧死也不去的。

東漢皇帝駕崩,“諸園貴人”隨“大行皇帝”的靈柩遷徙陵園,《漢書·安帝紀》:“謂宮人無子,守陵園也。”這些后妃貴人可能一生未曾被臨幸,即使被臨幸也無所出,後宮無所出就是無所依靠,不過那些有所出的后妃,下場就一定好嗎?比如鉤弋夫人,生前漢武帝真是萬般寵愛,可當她的兒子被立為太子,立即“立子殺母”以絕後患,可憐的鉤弋夫人死得十分還非常年輕,而且非常不甘心。

所以守陵的“宮女“並非是幹雜役的宮女,而是包括皇后在內的后妃貴人,如果僅僅是宮女,那她們在陵園沒準生活得挺快樂,如同在寺廟修行,遠離後宮,生命更加安全。而日復一日做的那些活,也說不上有多累,她們已經習慣了那種生活。

而對於高高在上的后妃來說,曾經萬人簇擁,在後宮很有地位,甚至受到皇寵以為能一步登天,結果卻落得在陵園孤獨終老,連個男人都見不著,又不能回家和父母團聚,承歡膝下,心中的悽苦可想而知,畢竟前朝的后妃都是可以放出宮嫁人的。

根據《東漢會要》記載,和帝駕崩後,宮人被派去守陵,其中地位頗高的貴人,如馮、州兩位貴人也在其中。

在唐代,守陵的宮女也很多的,據《唐紀·宣宗大中十二年》記載:“凡諸帝升遐,宮人無子者悉遣詣陵供奉朝夕,具盥櫛,治寢枕,事死如事生。”

說到這裡,我們看到古人的喪葬理念——古人認為人死後是有靈魂的,還像生前一樣可以享用各種東西,所以必須要“侍死如生”,也就是對皇帝的侍奉更加不能怠慢,甚至比生前還盡心盡力。

守陵的后妃和宮女都有哪些事情做呢?

1、侍死如生

守陵宮女每天要洗得乾乾淨淨,換漂亮的衣服,給皇帝送一日四餐,整理被褥,為皇帝準備洗漱用品,清掃陵園,保持陵園衛生乾淨。必要的時候還要穿得漂亮表演歌舞讓皇帝觀賞,還要學會哭靈,如果表演得不好,或哭得不真實,還會捱打,十分悽慘。曹操設立的銅雀臺就是做這個的,他甚至有遺囑他死之後,宮人必須對著他的陵墓唱歌跳舞,侍奉他如同生前一樣。

2、祭祀

每天要在寢殿祭祀,每月在陵廟祭祀,寢殿裡每天提供四次飲食,陵廟中每年祭祀二十五次,便殿則一年祭祀四回。

此外還要將皇帝的衣冠定期請去到城中的宗廟祭奠一番再拿回來,這個過程中要充滿虔誠,好像皇帝真的會穿它一樣,這叫座“遊衣冠”。

總之守陵的生活是辛苦的、沉悶的,而且很恐怖,古人認為靈魂是存在的,宮人們必然帶著敬畏和害怕的心,每天給皇帝整理被褥的,在雙重的壓力之下,只怕那些柔弱的妃子即使不自殺,也活不了多久。


靜說歷史


眾所周知,在古代歷史上皇帝去世之後殉葬者很多,但是那些活著的守陵人更是不在少數。殉葬一事因慘無人道曾經被歷代皇帝廢立復起反覆多次,雖然意義不大,殉葬風俗泛泛捲土重來,一直到康熙時期基本已經得到較為顯著的改善。

但是,為殉葬者鳴不平的大有人在,為守陵者強出頭的卻沒有,那麼大的陵墓總得需要有人為此付出青春,於是這種慘無人道的制度一天不廢除。就註定那些守陵人,尤其是那些守陵宮女她們悲慘的命運就會多延續一天。

雖然在古代歷史上有很多詩歌發表了情感釋放和無盡的寄託,但詩人僅僅是對守陵宮女的不幸遭遇寄予了真摯的憐惜,對無比殘酷的制度發表了公開的抨擊。在唐代詩詞中有百餘首作品真實陳述了守陵宮女的生活,我在這裡就不再長篇闊論地碼字了。僅借用白居易詩詞來代表!

白居易《陵園妾-憐幽閉也(一作託幽閉,喻被讒遭黜也)》:
陵園妾,顏色如花命如葉。命如葉薄將奈何,一奉寢宮年月多。年月多,時光換,春愁秋思知何限。青絲髮落叢鬢疏,紅玉膚銷系裙慢。憶昔宮中被妒猜,因讒得罪配陵來。老母啼呼趁車別,中官監送鎖門回。山宮一閉無開日,未死此身不令出。松門到曉月裴回,柏城盡日風蕭瑟。松門柏城幽閉深,聞蟬聽燕感光陰。眼看菊蕊重陽淚,手把梨花寒食心。把花掩淚無人見,綠蕪牆繞青苔院。四季徒支妝粉錢,三朝不識君王面。遙想六宮奉至尊,宣徽雪夜浴堂春。雨露之恩不及者,猶聞不啻三千人。三千人,我爾君恩何厚薄。願令輪轉直陵園,三歲一來均苦樂。

通過詩詞,我們可以想象得出,這些守陵的宮女也曾今是貌美如花,也是妙齡少女,也曾擁有青春靚麗的顏值,但是大多都是命運充滿不順,而紅顏薄命,在深宮得不到君王的寵愛,只能終年苦守在皇帝陵園中日以繼日,在茫茫無盡的悲思中荒度歲月,任由容顏消逝。可想而知,那些被安排守陵的人是由於宮鬥爭寵中失敗,被迫害,成為了陪陵的犧牲品。告別家人,被武裝押送到陵園來,鎖住的是陵園大門和無盡的青春,註定了一直到死都不會出去。

史書記載:守陵制度開始於西漢時期,當時皇帝死後害怕孤獨寂寞,就根據時局不同而安排數量不等的宮女在陵墓裡陪伴著他,更是在有些時候皇后、太后下葬時,也會需要一定數量的守陵宮女。

西漢政權初始,千年毒婦呂雉妒恨劉邦的生前寵妃,在漢高祖劉邦駕崩之後,呂后就借題發揮將劉邦昔日的那些沒有生過一兒半女的嬪妃打發到陵園去為劉邦守陵。一代雄才偉略的漢武帝執政時期後宮人數眾多,在他死後,守陵的嬪妃和宮女的人數盛況空前。眾所周知的西漢成帝的妃子班婕妤,為了躲避趙飛燕姐妹的迫害,主動請旨到長信宮侍奉皇太后躲避禍亂。漢成帝死後,班婕妤自覺到成帝陵園守陵到死,班婕妤死後也葬入陵園。

西漢獲罪被廢的皇后,也將會被送到皇帝陵園。趙飛燕作為漢成帝的皇后,在成帝暴斃之後沒多久被廢后,安排到成帝陵園守陵,一代妖女不堪受辱,選擇了自殺。東漢皇帝駕崩,“諸園貴人”即隨“大行皇帝”靈柩遷徙陵園。所謂“諸園貴人”,《漢書·安帝紀》注云:“謂宮人無子,守陵園者也。”因為沒有子嗣被安排去守陵的宮女就叫“諸園貴人”。而所謂“無子”者,就是根本沒有被皇帝寵幸過,又或者是臨幸過但是沒有懷上龍嗣。還有,一些後宮佳麗在後宮爭寵中敗下陣來,冒犯他人,自然也會被安排去為皇帝守陵。

據《東漢會要》記載,和帝葬後,宮人入園守陵,在妃嬪中地位頗高的貴人也在其列,如馮、周兩位貴人。曹操在公元210年於鄴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臨漳修築銅雀臺,臺上有屋120間,鑄大銅雀於樓頂,為其晚年宴樂之所。

曹操立下遺囑,命令在他死後他的小老婆和宮中的歌舞伎定期要對著他的墳墓歌舞。唐朝時期,這種不為人道的行為,這種歧視女性人權的制度依舊盛行。唐代守陵的宮廷女人也是比較多的,據《資治通鑑》,《唐紀·宣宗大中十二年》記載,唐制,“凡諸帝升遐,宮人無子者悉遣詣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櫛,治寢枕,事死如事生。

韓愈《豐陵行(順宗陵也,在富平縣東北三十里)》:“設官置衛鎖嬪妓,供養朝夕象平居。”守陵的宮人要在山陵伺候死後皇帝的日常起居,等於說就是把死去的人當作現實生活中的人一樣小心謹慎地伺候。 守陵宮女生活悲慘,他們被高高的牆體限制住了自由,眼睜睜地望著外面那自由的天空卻有心無力,猶如身陷牢籠一般。眾多的守陵宮女正當貌美漂亮年華階段,卻要在這樣難以煎熬的日子中令容顏漸漸老去。

無數個夜晚,可以想象得到這些守陵宮女望著高牆外面那陰暗的夜空,甚是令人恐怖,讓無數膽小的守陵宮女天天和私人相伴,日久天長几乎就成了精神病。


歷史中簡堂趙劉果兒


在中國古代,看守皇陵的都是士兵、當年有功的小人物還有被貶的臣子。當然還有一類人也是必不可缺的,那就是宮女。

要說起守陵的宮女,可能在秦始皇駕崩的時候就有過。但是把它作為一個制度那可是從西漢開始的。

在西漢有規定,皇帝死後必須有宮女去為他看守陵墓,這裡的宮女不僅僅是宮中伺候主子的侍女,它還包括失寵、犯錯的妃子,還有沒有子嗣的妃嬪。

這樣一來,這個守陵的宮女隊伍可是不小了。但是這些花季的女子,一入皇陵便到死都出不去了。

這些宮女以前在宮裡,還有個打賞、升職、得寵的機會,但是一到皇陵,什麼都沒有了,只有守著沒有生命的陵墓,而且還要伺候這個死去的皇帝。

那這些守陵宮女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呢?請大家跟隨有書君一起來看一看。

一、 守陵宮女每天要為天子祈福,還要伺候死去皇帝的日常生活

守陵宮女每天的首要任務當然是要伺候皇帝了,皇帝生前是怎麼伺候的,死後還必須是怎麼伺候。

也就是生前享盡榮華,死後也要照著來,讓皇帝的靈魂享受著。

這一點在《後漢書·祭祀》中就有詳細的記載,說宮人必須理被枕,具盥水,陳嚴具。

這就是說宮女還要像以前一樣,在每天相同的時間為皇帝,整理被子,準備各種洗漱用品,然後把皇帝需要的東西一 一地都準備上並擺上,還要為皇帝準備膳食。

一切都像皇帝活著那樣伺候,而且不能有一點閃失,還有帶著敬畏的心去完成這一系列的工作。

按照程序走完以後,宮女們還要去大殿給皇帝祈福。她們必須把自己梳洗的乾乾淨淨,這樣才是對靈魂的敬畏。

然後先後排著隊伍來到皇陵的前殿,在那裡,她們必須全都跪下來,用誠心為皇帝祈福,希望皇帝繼續享受那份延綿的福氣。

二、 守陵宮女還要每天定時給死去的皇帝跳舞

皇帝在生前的時候,就會有宮女為他跳舞,供他欣賞。當然這個節目在他死後也要持續著,他的靈魂也要繼續享受著。

所以這些宮女又要保持微笑為一個不存在的人,穿上華美的衣服開始翩翩起舞。而且跳舞的時間也是有規定的,還是要在皇帝生前觀賞舞蹈的時間來跳。

這也就是不能亂了皇帝生前的時間表,讓皇帝繼續按曾經的生活作息走著。

一個沒有人欣賞的舞蹈,跳好了也沒有人給獎賞。但是如果跳不好,還是一樣地會有性命之憂的。

哎,每天這樣強帶微笑的跳舞,已經是宮女們必須遵守的一個守陵規則了。說起來,這個規則也確實挺枯燥無味的,宮女們也確實地不容易。

三、 守陵宮女還要每天哭靈,還要參加定期的祭祀活動

哭靈就不用說了,就是為死去的人哭泣,用以寄託一種哀思。皇帝駕崩了,守陵宮女當然必須地為皇帝哭靈了,這個是必須的。

她們每天都必須唱歌給死去的皇帝聽,歌頌功德寄予思念,這個都是硬制度。不過這可苦了這些宮女了,就這樣一直哭啊、唱啊,有時候這一天下來,都把嗓子弄啞了。

弄啞嗓子她們也不敢有半點的鬆懈,因為一旦發現了懈怠可就沒有好果子吃了。

這可是對先皇的不敬,所以她們的性命可就堪憂了。

當然皇陵的祭祀活動,宮女也是必須要參加的。

首先就是每天要在寢殿祭祀,為祭祀提供四次食物。然後呢每個月又要到陵廟去祭祀,而每個季度又要到便殿去祭祀。

看來宮女遵守的一系列的制度還不少呢,光祭祀就分著日祭、月祭祀、季度祭。

關鍵月祭的時候,還要外加一項遊衣冠。就是把皇帝生前的衣冠從供奉的寢殿裡面請出來,拿到陵廟裡去祭祀一番。

宮女參加的祭祀大概就是這些了,這些任務也是很繁瑣的呢。

看來守陵的宮女去皇陵守陵可不是一件享福的事,她們肯定是萬分不想去做這些枯燥的事的。可是沒有辦法,這就是皇家的制度,不是你們不想去就不去的。

所以作為一個宮中的女子真是可悲,她們的命運從來都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是任封建制度任意擺弄,真是可悲可嘆啊!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在明清以前的話,守陵的宮女其實還好,只要守三年即可,這是孔孟定下來的規矩。在周禮裡規定,皇帝或者太后死後都叫做國殤,全天下人必須守孝90天,這90天時間裡不得熱鬧喧譁,忌紅白喜事,尤其是青樓怡紅院必須停止營業(一旦被查到重判),在國殤期間行強暴之事更是一律斬立決。

而過了90天之後,全天下除服。但是老皇帝的所有的妃子兒女則仍必須守孝(皇帝除外),守孝期是三年,這三年內仍然要必須披麻戴孝,不得行夫妻之事,其他的倒沒有很明確的限制。宮女們不屬於老皇帝的兒女妃子,不用參與守孝。她們的職責更多是給這些皇子皇孫、妃子太妃們提供服侍,每天的任務就是給這些人點香燒紙錢。

三年期滿後,有皇子的妃子們可以回自己的宮院居住,也可以跟自己的孩子住一起。而沒孩子的妃子們則可以自由了,她們可以選擇孤獨終老,也可以改嫁。而侍候她們的那些宮女則也跟著主子走了,不需要泡在墳前。

不過呢,明清以後這種格局就變了。由於明清很重視婦女的節操,禁止寡婦再嫁,這使得那些被皇帝睡過的女人沒有人可以再嫁,一般新皇帝會給她們休一個庵讓她們去出家,這時候那些宮女就慘了,她們也必須在庵裡守著,孤守寂寞。


優己


中國古代帝王的皇陵都是需要人守護的,特別是在這個王朝沒有滅亡的情況下,守護皇陵的人又分為兩種:守陵軍和護陵人,皇陵裡面的宮女屬於護陵人這一類。

皇陵的守護一般來說以陵牆為界,每座皇陵都有固定的數量不等的軍隊來守護,他們一般駐紮在牆外;而牆內的護陵人絕大多數就是宮女和少量的太監,他們主要負責維護皇陵內的設備、設施,當然更重要的工作就是“伺候”

死去的皇帝。

大部分守陵的宮女都是皇宮內發配過去的,一旦進入守陵編制,很少有宮女能夠出來,基本都會老死在皇陵內。這種非常殘酷的守陵生活是所有宮女最為害怕的噩夢,當然除了給皇帝陪葬。

守陵宮女在皇陵內的工作很單調,但依然很繁重,比如每天都要按照皇帝生前的喜好準備一日幾餐,定時定點的送到皇帝牌位的供案上,以嗣皇帝享用,伺候宮女還得立在兩旁,隨時準備聽從皇帝的召喚,雖然從來沒有任何一個躺在地宮裡的皇帝起來吃飯。

每天的餐飲伺候看似很簡單,其實很麻煩,雖然沒人吃,但是每天都要做,而在皇陵裡面要做這些美食其實不容易,原材料的採購、各種物品的準備等等,畢竟皇陵遠離城市,各種的不方面都要人工進行解決。

餐飲的問題解決完,就要做各種的清潔工作,宮女們每天要做的就是打掃皇陵,室內掃塵,室外掃葉,而真正最難熬的卻是晚上。

守陵宮女晚上的工作是確保皇帝牌位面前的香燭不要熄滅,燃得差不多了就要隨時更換,重要的是靈位前還要站立兩位宮女,隨時聽候皇帝的使喚,大家腦補一下這個場景,都能想象有多可怕。

陰森森的享殿裡,白色蠟燭點著,皇帝牌位面前的香菸飄渺,兩個女人站立在兩旁,一陣風吹過,火舌搖熠......

很多宮女就因為如此的守陵生活而變得精神不正常,其實,誰去都會變得不正常,天天在皇陵內待著,為一個死去的皇帝搞服務,關鍵是這種生活是看不到盡頭,這種精神上的折磨比肉體上的折磨要悲慘百倍。

每天的日常工作完成後,宮女們還得做另外的工作——

排練。排練歌舞

有些朝代對故去的皇帝非常的尊重,規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進行大的祭祀活動,不但在飲食和祭品上要超過平日的標準,還要給死去的皇帝安排娛樂活動,在皇帝靈位前表演歌舞,以示死去如生的生活待遇。

曹操死前就曾經安排過,為他的守陵的宮女每月要表演歌舞給他看。那麼宮女在完成日常工作後,就要進行祭祀期間的歌舞表演和排練。

宮女們做的這一切都是給死去的皇帝乾的,死皇帝不可能爬起來檢查驗收,宮女們會不會打折扣呢?完全不可能,因為有守陵官員每天檢查和督促,如果沒有達到規定的標準或者有所失誤,那麼該宮女會受到很嚴厲的懲罰,最重的懲罰就是直接去給皇帝陪葬。

以上關於守陵宮女的工作大概內容就是如此,其實真正能夠嚴格實施的朝代還是很少,守陵制度從西漢興起後,真正能夠做到讓死去的皇帝得到最大“伺候”的朝代還是不多的,漢、唐代多一些,以後的朝代基本上都是守陵駐軍來完成一些基本工作。

綜上來看,在封建王朝社會里,宮女守陵是一種變相的殘忍的無人道的懲罰措施,及其的不人性,在黑暗的封建社會里,女人總是最被傷害的一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