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些好影评,我看到了冯小刚没有拍出来的《芳华》

通过这些好影评,我看到了冯小刚没有拍出来的《芳华》

这两天,因为批评了《芳华》粉饰残酷青春,结果不下十个朋友跟我说,读了我的批评,很想去电影院看看。看完后还要跟我汇报一下,“我看完了,很喜欢,觉得很好看”。

通过这些好影评,我看到了冯小刚没有拍出来的《芳华》

其中有一个从来不写影评的家伙,还写了一篇长达500字的《芳华》表扬稿,发给我让我欣赏,内容包括“沉浸、感人、如歌如泣、纯洁、纯真、正义、致敬”等等形容词。

通过这些好影评,我看到了冯小刚没有拍出来的《芳华》

我的内心最初是复杂的,感觉我是不是交了一群假的朋友。

后来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一篇好的批评影评其实比表扬影评更能吸引人进入电影院。

一方面,因为国产片的营销骗子太多,影迷百炼成钢,渐渐明白,从批评影评里找到真实的观影价值比从表扬影评里找到的比率大多了

另一方面,批评影评往往会从更多维的向度给予电影意想不到的脑洞空间,引发对电影的好奇心和交流欲望,反而让人想进影院,看完以后再跟朋友交流(辩论)一番。

一部电影就这样从纯观赏的价值变成了观赏+社交的价值。

通过这些好影评,我看到了冯小刚没有拍出来的《芳华》

从这个角度出发,想起前两天在开屏映画的朋友群中的一场辩论,支持《芳华》的朋友们对批评《芳华》的朋友们发起了一次为导演辩护的行动,感觉非常值得跟开屏映画的读者们分享一下。

正方观点包括——

-“在拍好了没法公映与拍的不甚好但可以公映之间,让冯小刚怎么选择?。。评价《芳华》得在这个前提下进行,这部电影根本没法拍到8分、9分,除非按禁片拍。。”

通过这些好影评,我看到了冯小刚没有拍出来的《芳华》

-“首先换位思考下,你是冯小刚你咋拍?”

-“有他这勇气就不错了,已经把资本给压在刀尖上了。”

-“让人家活下来又骂人家表达不彻底,其他人可以骂,我们做媒体的还不清楚咋回事吗?”

-“批评冯小刚当然可以,但从表达是否充分认识历史是否充分的角度去批评,不大公平。含蓄的表达也是表达。”

反方观点包括——

-“一部电影因为审查的原因质量下降,这个理由是没有办法作为理由写在公共评论里的,所以,评论该批评也只能批评,因为评论是为大众的,不是为导演的。”(有趣的是,《芳华》的剧照里充斥着反方的理论)

通过这些好影评,我看到了冯小刚没有拍出来的《芳华》

-“即使在比中国执行更严格审查制度的国家,也一样可以诞生杰作。”

-“评论指出拍摄中的一些不足,其实起的作用是让大众看到,这部电影其实可以拍得更好,其实有更深的指向,从而一定程度上弥补电影表达不足之处。”

-“大家都一笑而过,既没有忏悔,连忏悔的机锋也不给一点。没有含蓄啊,他们都平静了,还需要表达吗?”

-“咱们明白是含蓄,一般观众可不一定明白是含蓄,甚至会得出这个社会只能如此黑暗的结论。”

……

通过这些好影评,我看到了冯小刚没有拍出来的《芳华》

我把这个内部对话摘录在这里,其实并不是想让大伙儿评评理,到底正方有理还是反方有理。我其实是想说,你看,你从正方和反方的论点里,都能获取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并不冲突的。每个评论者都不免带有自己的偏见和情绪,但是假如你能拨开情绪的偏见,就能看到比一般人更多的有效信息。

对于像《芳华》这样一部触及中国人最重大的集体记忆、同时又是题材处女地的电影,它的观影价值绝对不止于在电影院观看,可以说,只有在看完后充分吸收各种影评、资料、书籍带来的有效信息,你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立体的、真实的《芳华》

通过这些好影评,我看到了冯小刚没有拍出来的《芳华》

另外,我也想就此澄清一个长久以来对影评的误解。

批评,是因为不喜欢。

其实,批评并不一定是不喜欢,有时候甚至是因为非常喜欢,所以希望它能更好。记住,那些批评你的人,才是对你抱有期望的人。

我有两个非常天才的朋友非常认真地看了《芳华》,然后非常认真地写了两篇影评,在读这两篇影评的过程中,我感到有另外两部《芳华》从影评中呼之欲出。

我忍不住在这里分享给你们,我亲爱的朋友,希望你们也能从中发现更完整、真实、立体的“芳华”时代。

石扉客:扣住战斗英雄的三轮车,打断残疾军人的义肢,冯小刚把这角色派给谁?

通过这些好影评,我看到了冯小刚没有拍出来的《芳华》

点评:石扉客从导演的角度出发,深度解析了导演在拍摄中的精确计算。你从这篇影评里能看出一部导演没拍出来的《芳华》。

熊太行:来吧,给你们拆拆《芳华》里的职场惨案

通过这些好影评,我看到了冯小刚没有拍出来的《芳华》

点评:熊太行破除了“芳华”式的语言魔障,分析了“芳华”人物谱在现实中真实的行为逻辑,以及一个穿上军装人人平等的社会中真实的阶级图景。你从这篇影评中能看出一部“宫斗版”《芳华》。

最后,我再一次列上我这篇影评,我想说,我最想看到的,其实是《美国往事》版《芳华》,让那些“坏人”在电影的最后,被狠狠地投进历史的垃圾车里,粉身碎骨。

没错,要是你有探索的精神,也请去看《美国往事》。你还可以读读《芳华》原著,查找一些属于那个时代的历史。这样广泛的延伸阅读,有助于你成为一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优秀影迷。

李多钰:关于《芳华》,我只谈两点

通过这些好影评,我看到了冯小刚没有拍出来的《芳华》

【感谢我的朋友杨瑞春、连清川、石扉客、韩浩月、熊太行、杨早,因为你们各具特色的真知灼见,我获得了写这篇文章的灵感。】

通过这些好影评,我看到了冯小刚没有拍出来的《芳华》

开屏映画 电影照亮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