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一个不重情义的男人

作为《笑傲江湖》第三季的评委,在点评《歃血为盟》这出喜剧时,冯小刚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压根就不相信拜把子这套,什么同年同月同日死,出卖你的人都是跟你拜把子的人。

冯小刚:一个不重情义的男人

《歃血为盟》讲的是一人想要假借兄弟情义欺骗他人以实现个人利益的故事。实事求是的讲,这出喜剧,演员用劲过大,表演太过,尬点过多,可是冯小刚仍然看的津津有味,完全没有之前观赏其他喜剧的疲态。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出戏完全演到冯小刚的心眼中去了,因为现实生活中冯小刚的确是这么一个人。

不重视兄弟情义,就很可能没有朋友,没有忠诚度

纵观冯小刚的前半生,从郑晓龙(《甄嬛传》导演和总制片人,引荐王朔)到王朔(等同冯小刚恩师,早期冯氏电影编剧作者)再到叶京(知名编剧作者,冯小刚贵人),曾经和冯小刚走得近的朋友无一例外的选择了远离此人。

冯小刚:一个不重情义的男人

叶京说他爱拍马屁,与人套近乎有强烈的个人动机。王朔开始认为他急功近利,后来逐渐发现他做人行事具有极强的目的性,颇有不达目的不顾情义的狠劲。郑晓龙与他疏远,不愿与他有太多交集,生活最具戏剧性是那些指导冯小刚在成功路上越走越远的导师们似乎无一例外的选择与他相背而行,渐行渐远。

就如叶京所说的:没什么关系,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已经分道扬镳。

成功路上的贵人,是他逐步递进的阶梯。

冯小刚高中毕业后担任文工团设计,后被迫提前退伍转业又做了工会文体干事,正是这个时候,他结识了人生中第一个贵人:郑晓龙。

作为冯小刚羡慕的大院子弟,当时郑在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主抓生产,可以说是进中心的必要枢纽,冯小刚对他非常恭敬,整天摆出低姿态跟在他后面跑,最后,总算调到了中心当美工,其实也就是打杂的。

后来一个机缘巧合之下,他知道郑晓龙认识王朔,便死皮赖脸央求郑晓龙向王朔引荐他。后来郑执拗不过,就带着他与王朔在燕京饭店吃了顿饭。

冯小刚:一个不重情义的男人

从那以后还在试用期的冯小刚,就抛弃了郑晓龙改跟在王朔后头了。

王朔不喜欢他,可是冯小刚会来事,对王朔毕恭毕敬,整天恭维,整得王朔虽然讨厌他,却又不能发作。就像他后来对叶京所说的一样:如果一个人天天拍你马屁,你不能跟他急吧。于是这样冯小刚便以惊人的溜须拍马能力留在了王朔身边。

后来冯小刚与王朔共同成立公司,拍了许多影视剧,都被毙了。因为当时清除精神污染,王朔好像遭到了打压,只好去了美国避风头。他考虑到朋友情义,给冯小刚留下一句话:咱们分开吧,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

冯小刚听到这句话后,二话不说,就去执行、去自己活了。

《甲方乙方》上映时,原著王朔的名字被去掉了。这部电影在当时相当爆炸。可以说冯小刚不仅从王朔这里捞到了不少,在王朔最苦闷的时候,又一脚把他踢开了,完全没有朋友式的陪伴。

冯小刚:一个不重情义的男人

叶京也是如此,《甲方乙方》资金过少,正是通过认识叶京才能无偿借到坦克,否则三百万的资金怕是在军需用品上也难以维持。叶京本人也说过当时冯结交我可能就是因为我能借到坦克。

为了出息,媚上在所不惜

在冯小刚的自传中提到,他家境贫寒,父母在他很小时就离婚了,他跟着他妈妈过,妈妈是印刷厂的保健医生,但身体不是很好,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生活非常艰辛。冯小刚宣称自己最爱吃开水泡饭就剩菜,是小时候太贫寒落下的重口味。

他妈妈曾经告诉过他:“孩子,你会顺顺利利的,所有的苦难都让妈替你尝尽了,你有出息,我的罪就没有白受。”

也许正是因为幼年的经历磨砺了他太多的品性,酸痛的生活折痛了他的主心骨,他最终为了出息开始放弃人天生具有的中正品质走上了媚上的道路。

冯小刚丢掉了什么?冯小刚又妥协了什么?

从他那时候疏远王朔开始,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

在《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冯小刚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为了给片子争取过审的机会,他请高级干部吃饭,席间不断地拍马屁:“您是谁啊,您是站天安门城楼上,看看北京城这边说这边灯太多有点晃眼,这边的灯就都要立刻给灭了。”

肉麻吗?谄媚吗?

诸如此类不再多说。

中国影视文化创作者的门槛降低。

叶京曾经说过:“我当初为什么选择搞影视,就是因为我发现连这些没文化的人都干了导演、写了剧本,甚至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引领了中国影视文化潮流,引领了大众口味。

他们成功了,取得话语权,他们放个屁,老百姓都觉得是香的。我为什么要去说?就是想说大家不要再把那个屁当成香的去闻了。”

诚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自媒体运营火热的当下,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作品,在各种文艺作品如火如荼出现时,原创作者水平的高低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个简单的例子,过去音乐家需要有过高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他们往往对市面上出过的歌曲欣赏或研究过,这样在创造新作时,才不会和已有歌曲重合。而现在的歌曲相似重复的何其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