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本文由知乎KOL 曹臻 提供

雖然,以V40中控面板為代表的沃爾沃上一代設計語言,的確算不上“與時俱進”了,的確在很多人看來是相當另類了。但我還是準備來一次科普……

一、沃爾沃為什麼會設計出這麼另類的中控面板?

每一種設計,背後都是有它的靈感之源的。比如我們經常說某些德系車的設計源於“包豪斯”風格。日系尤其是雷克薩斯,會體現出比較鮮明的東方典雅的風格,而提起沃爾沃,人們大多會想到“斯堪的納維亞風格”。

不得不說,最近差不多20年,沃爾沃一直把“斯堪的納維亞風格”掛在嘴邊。稍微有點了解的人,大概知道這是一種像宜家那樣的簡約、簡潔的風格,講究一些設計感之類的,但不會從第一反應上給你某種豪華感。所以有的時候,我覺得把沃爾沃看作是一個“輕奢”品牌會比較恰當一點。有自己的設計特點、精緻、有小心思,一眼能看出和別家的不同。

不過關於“斯堪的納維亞”設計,深一層的意思,是指設計、藝術、自然和實用性的結合體。

不光是沃爾沃的車,瑞典出品的很多東西,從靈感上,設計師會跟你講來自森林、湖泊、樹木的顏色、流水的顏色、冰川的顏色等等等等。從視覺上,就會盡量用偏向於自然的、簡潔的風格去勾勒某個東西。全世界最著名的、代表“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作品,就是那把潘頓椅。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你們對沃爾沃的尾燈還是有點印象的吧。其實,包括這一代沃爾沃的設計,靈感也就源自潘頓椅。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2013年推出的概念車ESTATE,尾燈設計就很像潘頓椅了

另外,有的人可能知道,沃爾沃混動車上用的那個電子檔杆,來自瑞典水晶製造商Orrefors歐瑞詩,它是以製造水晶玻璃器皿聞名於世的,瑞典王室家御用的牌子。沃爾沃的檔杆產量很少,大多還是各種各樣設計精美的酒杯。它家在天貓還有官方旗艦店,有品位的人可以去淘一下。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有沒有覺得它家的天貓首頁畫風,也有點沃爾沃的簡約調調?

私以為,它家的水晶製品,是送禮尚品。拿出手絕對有面子。最貴的杯子,大概2000rmb左右吧。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另外就是設計的實用性了。

瑞典很冷,尤其是大半年的冬天。生活物資不充裕、出門也不方便,所以製造任何一個物品,除了看起來美美的藝術感,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可靠耐用了。要不然大冬天家裡壞了哪怕一把椅子,維修起來也是很不容易的。早年沃爾沃和薩博造出來的車子,為什麼被視作全世界最安全的車,就因為,車子如果不安全,冬天開在方圓幾十公里都沒一個人影的路上,萬一撞了、壞了趴窩在路邊了,人被凍死了都不一定能立刻被發現。所以2000年以前的沃爾沃和薩博車,都是方方正正的,先把車殼子造的結實點,其他都放在其次。

另外老車迷應該還有印象,90年代進口到國內的沃爾沃車上,可以看到安裝在前大燈前面的雨刮器。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實用至上,實用至上。

這玩意兒不是用來刮雨水的,而是大雪天開車,用來“剷雪”的。現在是技術先進了,沃爾沃的部分高配車型上,包括大燈和風擋玻璃的雨刮器,提供的是帶加熱裝置的噴嘴。哪怕寒冬下雪,熱水配合雨刮的使用效果會明顯好不少。

好了好了,該說回V40骨骼驚奇的中控面板了。

還是請記住啊,“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核心:自然靈感、視覺藝術、實用性。這些核心特點就是V40面板的靈感之源。

二、這塊面板真的就“不好看”嗎?

恰恰相反,在2000年後的幾年時間裡,沃爾沃在汽車設計界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今天。它是那幾年裡汽車設計領域最前沿、最具潮流感的品牌。

V40的這塊面板,可追溯到2000年後推出的S40上。它的歷史就不多說了。眼下我們比較熟悉的S40,是2004年發佈的,並且一度交給了長安沃爾沃生產。

也就是在這臺車上,沃爾沃第一次正式使用了懸浮式中控面板這個概念。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這塊一體成型的金屬面板結構,靈感就來自瀑布。

且不要用2018年的審美去否定S40在2004年所取得的藝術上的成功。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和它同級別的,無論是德系的BBA,還是日系的雷克薩斯,內飾的設計上還沒有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同時期的寶馬3系長這樣: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哪怕2007年才出現的寶馬1系,也就那樣了: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而2006款的奧迪A4,是這樣的: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下面是2004年的奔馳A160: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以及2004年還能買到的雷克薩斯IS200: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相比而言,S40的設計絕對算不上最豪華的,但從藝術設計的角度講,S40絕對屬於成功的。在一大堆中規中矩方方正正的內飾中間,它的直瀑式懸浮面板,就是一個最與眾不同的存在。而且說真的,要不是因為沃爾沃這個牌子不夠“C位”,如果是奔馳、奧迪或者雷克薩斯這種分量的品牌率先推出懸浮式中控面板,恐怕質疑聲就會少很多了。

正因為這樣的設計,在那兩年的國際汽車界,S40還是得到了很多的認可。而且那兩年,沃爾沃在設計方面,也確實有點腦洞大開的意思。

比如下面的C30,除了保留懸浮式中控面板,最大的亮點,恐怕就是它大溜背的尾部造型了。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還有在第一代XC60上市前的概念車上,也沿用著懸浮式面板的創意。一起欣賞一下: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記住,這是上一代XC60的概念車,不是這一代,也不是上一代量產版的最終呈現樣式。它出現於2007年,距今整整11年。

但是,誰還敢說,沃爾沃的設計老套?就衝著這種科技感滿分的作品,放在今天都屬於亮瞎眼的好麼。

而且記住啊,2007年,初代iPhone才剛剛發佈。沃爾沃就用了純白麵板+全觸控的概念,是不是很符合科技界的審美?

可惜,2008年上市的第一代XC60,把概念林志玲生生拗成了量產羅玉鳳。相對於概念車的內飾,瞬間老氣了很多,和其他豪華品牌相比,別說豪華感,就連斯堪的納維亞那種精緻、優雅的格調都沒了。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唯一還能體現出一些工藝水準的,就是懸浮中控表面那一整塊金屬拉絲面板了。手感是一級棒的。

而到了這一代的XC60,一方面是撤掉了懸浮概念,另一方面是著重加強了內飾豪華感和精緻感的塑造,進步也是非常明顯的。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包括剛剛推出、未來也會國產的XC40,也順應了時代的變化,給我們看到了40系的全新風貌。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只是從我個人的審美角度看,我還是覺得2007年的那版概念車設計,依然屬於設計上的巔峰之作。現在這一代,只是多了些豪華感,但尺度上並沒有更多的突破。

而在S40之後的這十幾年裡,其實汽車界也出現了一些懸浮式設計的概念。客觀的講,沃爾沃引領了這個設計方向,但只是走到半路,並沒有堅持走下去。如果設計上能進一步改進,懸浮中控並不會難看。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大尺寸觸摸液晶屏的出現,汽車的中控面板就有了改變過去臃腫的模樣,變得越來越纖細化的可能。

比如捷豹首款純電動轎跑SUV I-Pace,它的中控面板就採用了類似懸浮的設計。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很明顯,I-Pace的這種設計就更具現代氣息和科技感。

另外,上汽榮威前些天推出來的Marvel X,懸浮的特點就更加鮮明。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一塊19英寸的超大玻璃面板斜置於前排中央,除了電子換擋旋鈕和駕駛模式調節等三個實體鍵,剩下的全都是觸控鍵。下方就是一個超大的儲物空間。相比S40、V40上那種密密麻麻實體按鍵的懸浮面板,很顯然,Marvel X的視覺效果更具未來氣息。似乎也更像當年XC60概念車的那種味道了。

三、為什麼沃爾沃要在懸浮面板上設計辣麼多實體鍵?

這是個好問題。我看到有回大里提到過,當年的歐洲人特別喜歡在車裡打電話,所以數字鍵、撥打電話鍵之類的少不了。

但除了這個原因,我要說的就是開頭提到過的,實用性。

仔細看V40的各個按鍵設定。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四個大號旋鈕,按照左右上下分別是多媒體系統開關和音量鍵、sensus系統操作鍵、空調風量鍵和分區空調溫度調節鍵。其中sensus系統操作鍵,老的40系和60系車主會知道,通過方向盤右手邊的快捷鍵可以直接盲操作。

同時,打電話所需要的數字鍵,每一個都是獨立的,都有一定的間隔;吹風的方向用類似乘坐著的樣式,分成三段式結構,基本上每個按鍵的尺寸也都不算小。

剩下圍繞數字鍵那一圈的,基本都是不太常用的按鍵。哪怕想要使用,按鍵本身的尺寸也都不小。

為什麼會這麼設計?

因為在瑞典,冬天出門大多會戴手套。試想一下,就跟咱們東北的冬天那樣,零下十幾二十度,裹得嚴嚴實實地坐進車裡,車子在外頭凍了一整夜,哪兒哪兒都是冰涼冰涼的。想要操作面板、卻不想摘下手套挨凍,怎麼辦。

那就把按鍵做得大一點吧。

那就把按鍵的排列組合儘可能設計得合理一點吧。

V40的面板已經有所改良,按鍵尺寸稍許大了一點,看看S40的面板,規格更小,按鍵也沒法做大,所以會在中間的每一個按鍵上,做一個凸起,這樣即便戴著手套盲操作,車主只要經過熟悉,就會很容易上手了。

如何評價沃爾沃V40的中控輸入面板?

S40的中央按鍵區,每一個功能鍵都是帶有凸起設計的

怎麼說呢,可能就因為生活在地廣人稀的北歐,瑞典人特別在乎家人朋友的感受,特別喜歡在設計的時候從生活的點滴當中尋找實用性的設計靈感。

就像第一代XC90之所以設計成7座的,就因為那個年代的沃爾沃工程師想著,自己也是有幾個孩子的爹,一家人出門,五座車不夠用,所以就造一臺7座的吧。然後一家人出門安全第一,於是第一代XC90直到2013年還保持著美國IIHS最高安全等級的評價。

所以當設計師們決定採用懸浮式中控面板的時候,他們也會下意識地想到盲操作的實用性問題。因為他們也都會戴著手套出門開車。

只是在中國,除了東北、內蒙和新疆一些地區,大部分地方的人,幾乎不會有這種極寒條件下開車的經歷,當然也就不會理解這種設計的原因。相反,會因為密集恐懼症,覺得這算什麼狗屁設計,還不如德系日系美系那麼清爽呢。

這也叫“水土不服”吧。

四、中控面板的趨勢會是怎樣的?

剛才那張Marvel X的,毫無疑問,會成為一種趨勢。因為未來全液晶全觸控的中控面板會越來越普及。而隨著技術的升級,車規級的液晶面板也會像我們家裡的LED電視那樣越做越薄。用不了多久,面板下方就不再需要複雜的實體走線,而是一整塊電腦版。多餘的地方,自然就會成為一個不小的儲物空間。

你擔心大屏幕會成為指紋收集器?

這是一個需要適應的過程。

一方面,只要是玻璃屏幕,留下指紋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智能語音技術的發展,會逐漸改變人們在車內的操作習慣。我相信現在很多榮威和吉利的車主,已經習慣於用語音來控制某些應用了。比如調整空調溫度,比如想要聽什麼樣的歌曲,比如希望導航到什麼地方去,等等。

值得慶幸的是,在智能語音交互的技術方面,利用科大訊飛這樣的技術夥伴的支持,自主品牌的意識已經遠遠超過合資品牌。那些開著奔馳寶馬奧迪凱迪拉克沃爾沃的車主們,如果你們還在抱怨語音系統傻bi不好用,完全可以坐進榮威或者吉利的車裡,去試試什麼才是好用的智能語音系統。

而當我們有更多的頻率使用語音系統的時候,再去液晶屏幕上進行操作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