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就了《芳华》中的刘峰,林丁丁和何小萍

《芳华》已经上映一段时间。这部由冯小刚执导的,以新中国早期为背景的电影,唤起了一部分人的回忆。这部分人出生于五六十年代,在那个时期,由于伦理观的不同,对待人和事的是非观与现代社会有着巨大的反差。

刘峰代表的是一个活雷锋的角色,做好事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是理所应当的行为。这也是大多数观众比较赞同的观点。在我看来其实不然,在新中国建立早期,社会风气比现在要好很多,不能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是当时人们的基本行为规范。说简单点,刘峰这种形象,满大街都是。为什么观众会对刘峰这个角色的活雷锋形象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呢?除了冯小刚导演特意的刻画,能够在观众心中留下活雷锋印记的关键之笔在于刘峰对林丁丁的那个“不适当”的拥抱。要知道,在那个时期,社会整体观念比较保守。高晓松在《晓说-芳华》曾经遇到过对一个表达爱意,能说出一句“我想你了”,就已经是大张旗鼓的表白了,即使是性格豪爽开发的人,也最多说一句“我喜欢你”,“我爱你”在那个时期,甚至有耍流氓之嫌。在这种相对保守的社会环境下,刘峰对林丁丁的拥抱,已经将自己置于道德的禁区。加上之后审查人员对刘峰的盘问,一步步的描绘出了这样一个行为,在那样一个时期是多么严重。电影同时也用这种方式,让我们对刘峰的活雷锋形象更加的认可,这就是冯小刚的厉害之处,用激烈的冲突,和巨大的反差让一个在当时极为平常的好人形象,给观众留下了如此深刻印象。

林丁丁出生于红色家庭,生活的也相对富裕,当然,因为优越的家庭情况,性格多少有些傲娇。虽然在这部电影中,很多观众将其视为反面形象,其实林丁丁人并不坏,只是被宠的厉害。刘峰抱她这件事,如果放在现在,即使真是耍流氓的行为,看在是战友、同志的份儿上,也会帮他求求情。保守年代对这种事儿,不光刘峰前途因此改变了,其实林丁丁也是骑虎难下,“耍流氓”这话只要说了,就得说到底。原谅求情在咱们现在,叫做宽容;在那个时期,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自己心里上过去不说,别人怎么看自己更是不可想象。如果电影演到这里结束了,其实也没什么。谁知多年后,战友们相聚,时代变迁,思想慢慢开放了,反倒觉得林丁丁这个不近人情。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同样的事情,因为环境的不同,就会变得不一样;即使环境相同,其他条件也都一样,也会因为时间的不同,变得面目全非。

何小萍似乎一直都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即使家庭出身不好,依然怀着对艺术的热情努力。为了给父亲一张穿军装的照片,去“借”别人的穿;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丰满,去借助其他材质。可惜不管何小萍怎么努力,始终没能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什么成就。即便终于遇到了一个领舞的机会,这时的何小萍似乎已经心灰意冷,不再关心这项事业,一心只想推脱。被调离文工团之后,何小萍在战地做护士时,因为轰炸,临时的救护中心倒塌。何小萍条件反射似的扑在了伤员身上,企图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伤员。战斗结束时,何小萍成为了战斗英雄。看似苦尽甘来的峰回路转,却让何小萍精神失常。电影中并没有去描写让何小萍精神受挫的具体原因。可能是战争的残酷;也可能是因为曾经辛苦努力没能实现自我,反而在战地表现出自己的价值给她带来那种巨大反差。

为什么要等我们放弃自己苦苦坚持的事业时,才给我们一条出路?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自己追求的梦想中实现自我?

如果时代造就了刘峰和林丁丁,我想何小萍是幸运的。因为刘峰和林丁丁被时代、被特定时期的社会所摆弄。何小萍虽然无法摆脱命运,但是她有勇气去对抗那个世界,也许她因此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也许她因为战争经历失去心智,但是在时代的激潮中她逆流而上。也许是这种逆流而上夺去了她的青春、夺去了她的事业、夺去了喜欢的人,夺去了所有她在乎的东西,但也是因为这种逆流而上,让她重新站起来,去完成下一次逆流而上。

是什么造就了《芳华》中的刘峰,林丁丁和何小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