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的是茶,喝的是信仰

选择即自由。为心目中那款茶花费的每一分钱,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信仰投票。

人很容易对已经到手的茶产生种种疑惑,却极难对自己的信仰发出质疑——那样岂不等于否定了自己?

有位喝茶多年的东北朋友,向来信奉“高价即高质”消费理念,常在一个“高端小众”普洱茶品牌代理商处买茶。尽管每款茶都高出市场价一大截,他依然认为这钱花得值。几年下来,不知不觉已砸进去数十万元。

有次厂家组织茶山行,这位朋友心血来潮,随代理商去了勐海。南糯山、贺开、老班章几个山头一路走下来,他不由对以往喝过的茶打了个问号:除了与寨子里的茶口感差异巨大,原料报价的混乱也令他摸不着头脑。更要紧的是,他看到厂家设在勐海的直营店里,时不时有上门推销原料的茶贩子进出,从老板与茶贩子的熟悉程度判断,应该有过不止一次交易。这个在北方的“高端小众”品牌形象,瞬间在他心中崩塌了。

自此,这位朋友成了无量山的寻茶客,茶季再未到过勐海。

买的是茶,喝的是信仰

对于一个嗜茶之人来说,买什么茶,买谁家的茶,很大程度上由个人的价值判断决定。“高价即高质”是一种信仰,“质优价廉”也是一种信仰。古树茶是一种信仰,老班章是一种信仰,“大师”茶也是一种信仰。信仰达到何种程度,意味着投入达到何种程度。一旦“高价”与“高质”的认知平衡被打破,首先疼痛的就是自己的荷包,继之以品牌信仰的崩塌。这也算一种进步。

选择即自由。为心目中那款茶花费的每一分钱,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信仰投票。

成功的品牌或茶商,无不从占领茶客的心智开始,爱恨缠绵,难解难分,或近于道,或近于妖——既已达成的信仰极难被自我否定,终归是茶客个人的选择。

茶无止境,无论追求何种极致,总会存在各种局限性。选择此,意味着放弃彼,拥有即失去。关键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要轻易相信,也不要轻易否定。无信仰,不买茶。

为了“单株”,放弃森林,值得吗?不值得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