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院士加盟蘭大:盛行人才孔雀東南飛,我自己戲稱傻鳥西北行

4月15日下午,蘭州大學在科學館舉行李燦院士聘任儀式曁與楊生福教授座談會。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院士代表學校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簽訂“雙聘院士”聘任協議,並對英國萊斯特大學教授楊生福來校進行學術交流表示熱烈歡迎。

嚴純華表示,人才隊伍是蘭州大學進行“雙一流”建設、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重中之重。一直以來,蘭州大學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新時代的蘭州大學將以更加靈活、更加多樣的方式延攬高層次人才,竭盡全力為人才提供一流的工作平臺,支撐其事業發展,以優厚的待遇、完善的保障體系,解決其後顧之憂。他希望李燦院士、楊生福教授從國家戰略、科技前沿和區域發展的需求出發,參與到蘭州大學“雙一流”建設的進程中來,助力蘭大樹立更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發揮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好的發展。

李燦院士加盟蘭大:盛行人才孔雀東南飛,我自己戲稱傻鳥西北行

嚴純華校長與李燦院士、楊生福教授進行座談

助力學科發展

談到本次人才引進,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梁永民說,化學院緊緊圍繞學校“雙一流”建設部署,將建設、儲備、謀劃一批高水平人才項目,包括高端人才、青年千人、青年研究員、師資博士後等,而李燦院士就屬於“高端人才”。他所擅長的物理化學是化學學科中最大的二級學科,也是學院著力建設的學科之一。李燦院士將在引領物理化學學科發展方向、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李燦院士加盟蘭大:盛行人才孔雀東南飛,我自己戲稱傻鳥西北行

嚴純華校長與李燦院士簽訂協議

秉持家國情懷

李燦院士與蘭大簽約的新聞被廣泛報道後,面對許多朋友的關心,李燦院士打趣道:“目前盛行人才‘孔雀東南飛’,我自己戲稱‘傻鳥西北行’。家鄉情懷使然,以盡綿薄之力。”

他說:“多年來,蘭大是我一直關注和進行合作最多的大學。這次接受雙聘、同時幫助蘭大引進英國萊斯特大學的楊生福教授,希望此舉鼓勵人才向西北流動,促進蘭大的發展,更廣義的是促進我國西部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至此,蘭州大學兩院院士人數增至12人。

李燦

李燦院士加盟蘭大:盛行人才孔雀東南飛,我自己戲稱傻鳥西北行

李燦,男,漢族,1960年1月生於甘肅省。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5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主任,中法催化聯合實驗室中方主任,英國石油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創新實驗室主任,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院長。

主要從事催化材料、催化反應和催化光譜表徵方面的研究,研製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第一臺用於催化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譜儀並開始商品化生產;在國際上最早利用紫外拉曼光譜解決分子篩骨架雜原子配位結構等催化領域的重大問題;最近發展短波長手性拉曼光譜和光電超快及成像光譜技術,發展了納米籠中的手性催化合成、汽油和柴油超深度脫硫技術等並已工業化;從2001年起,致力於太陽能轉化和利用科學研究,包括太陽能光(電)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還原等人工光合成研究和新型太陽電池探索研究等。先後在國際上提出了異相結、雙功能助催化劑和晶面間促進光生電荷分離的新概念,在光電催化領域,提出了助催化劑、空穴儲存層、界面態能級調控等重要策略,為高效太陽能轉化體系構築提供了科學基礎。已培養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160餘人,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正式論文700餘篇(總他引次數超過15000次)。在國際Elsevier Science B.V.和 Wiley出版系列中主編專著多部。獲得發明專利授權70餘件。重要國際會議大會邀請報告和主旨報告近百次。

曾任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98-2014)、中國物理學會光散射委員會主任(2005-2009)、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主任(2005-2012)、中國分子光譜學會主任(2008-2012)、國際催化學會理事會主席(2008-2012),亞太催化學會主席(2014-2017),及第16屆國際催化大會(ICC16)主席。擔任Chemical Communications副主編及包括Journal of Catalysis在內的12種國際刊物的編委和國際顧問,“催化學報”共同主編及國內10餘種刊物編委。被聘為蘭州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大連理工、中山大學、華南理工、東北師大、陝西師大等多所大學兼職教授和/或榮譽教授,皮埃爾瑪麗居里大學2002/2003年度外聘教授,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香港浸會大學傑出客座教授等。

先後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1993年),中國青年科學家獎(1993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傑出青年學者獎(1997年),中國傑出青年科學家獎(1998年),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1999年),國際催化獎(2004年,國際催化領域的最高榮譽,每四年一次,每次一人),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2005年),何梁何利科學技術進步獎(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1年),中國催化成就獎(2014),遼寧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15年)等。

無黨派人士,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曾任政協大連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席(2007-2012)。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998年),並在2016年全國科技三會上榮獲全國十大科技人才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