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灿院士加盟兰大:盛行人才孔雀东南飞,我自己戏称傻鸟西北行

4月15日下午,兰州大学在科学馆举行李灿院士聘任仪式曁与杨生福教授座谈会。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院士代表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签订“双聘院士”聘任协议,并对英国莱斯特大学教授杨生福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表示热烈欢迎。

严纯华表示,人才队伍是兰州大学进行“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兰州大学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新时代的兰州大学将以更加灵活、更加多样的方式延揽高层次人才,竭尽全力为人才提供一流的工作平台,支撑其事业发展,以优厚的待遇、完善的保障体系,解决其后顾之忧。他希望李灿院士、杨生福教授从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和区域发展的需求出发,参与到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来,助力兰大树立更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好的发展。

李灿院士加盟兰大:盛行人才孔雀东南飞,我自己戏称傻鸟西北行

严纯华校长与李灿院士、杨生福教授进行座谈

助力学科发展

谈到本次人才引进,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梁永民说,化学院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部署,将建设、储备、谋划一批高水平人才项目,包括高端人才、青年千人、青年研究员、师资博士后等,而李灿院士就属于“高端人才”。他所擅长的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中最大的二级学科,也是学院着力建设的学科之一。李灿院士将在引领物理化学学科发展方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李灿院士加盟兰大:盛行人才孔雀东南飞,我自己戏称傻鸟西北行

严纯华校长与李灿院士签订协议

秉持家国情怀

李灿院士与兰大签约的新闻被广泛报道后,面对许多朋友的关心,李灿院士打趣道:“目前盛行人才‘孔雀东南飞’,我自己戏称‘傻鸟西北行’。家乡情怀使然,以尽绵薄之力。”

他说:“多年来,兰大是我一直关注和进行合作最多的大学。这次接受双聘、同时帮助兰大引进英国莱斯特大学的杨生福教授,希望此举鼓励人才向西北流动,促进兰大的发展,更广义的是促进我国西部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至此,兰州大学两院院士人数增至12人。

李灿

李灿院士加盟兰大:盛行人才孔雀东南飞,我自己戏称傻鸟西北行

李灿,男,汉族,1960年1月生于甘肃省。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英国石油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创新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院长。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台用于催化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并开始商品化生产;在国际上最早利用紫外拉曼光谱解决分子筛骨架杂原子配位结构等催化领域的重大问题;最近发展短波长手性拉曼光谱和光电超快及成像光谱技术,发展了纳米笼中的手性催化合成、汽油和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等并已工业化;从2001年起,致力于太阳能转化和利用科学研究,包括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等人工光合成研究和新型太阳电池探索研究等。先后在国际上提出了异相结、双功能助催化剂和晶面间促进光生电荷分离的新概念,在光电催化领域,提出了助催化剂、空穴储存层、界面态能级调控等重要策略,为高效太阳能转化体系构筑提供了科学基础。已培养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160余人,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正式论文700余篇(总他引次数超过15000次)。在国际Elsevier Science B.V.和 Wiley出版系列中主编专著多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0余件。重要国际会议大会邀请报告和主旨报告近百次。

曾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8-2014)、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委员会主任(2005-2009)、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任(2005-2012)、中国分子光谱学会主任(2008-2012)、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2008-2012),亚太催化学会主席(2014-2017),及第16届国际催化大会(ICC16)主席。担任Chemical Communications副主编及包括Journal of Catalysis在内的12种国际刊物的编委和国际顾问,“催化学报”共同主编及国内10余种刊物编委。被聘为兰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东北师大、陕西师大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和/或荣誉教授,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2002/2003年度外聘教授,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香港浸会大学杰出客座教授等。

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3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3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1997年),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奖(1998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999年),国际催化奖(2004年,国际催化领域的最高荣誉,每四年一次,每次一人),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5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中国催化成就奖(2014),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年)等。

无党派人士,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曾任政协大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席(2007-2012)。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8年),并在2016年全国科技三会上荣获全国十大科技人才奖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