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公告

2018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公告

各有關單位:

2018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的初審和複審工作已經完成。經評審委員會嚴肅、認真的評審,評選出獲獎推薦項目26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8項,現將複審結果予以公佈。

根據《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獎勵章程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獲獎推薦項目的公示期為30天。在公示期內,對獲獎候選人或集體、及其參評項目持有異議的,可向獎勵工作辦公室提出,逾期無正當理由的,不予受理。提出異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提供書面異議材料,並提供必要的證明文件。提出異議的單位應當在異議材料上加蓋本單位公章,提出異議的個人應當在異議材料上籤署真實姓名。異議自體育科技獎複審結果公佈之日起60日內處理完畢的,可以提交本年度終審;自體育科技獎複審結果公佈之日起一年內處理完畢的,可以提交下一年度評審;自體育科技獎複審結果公佈之日起一年後處理完畢的,可以重新推薦。異議期結束後,將獲獎推薦項目提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常務理事會進行終審後授獎。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辦公室(獎勵工作辦公室)

聯繫地址:北京東城區體育館路11號,

郵編:100061,

聯繫人:邢洋,

電話:010-87182587,

傳真:010-87183928,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附件:2018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複審結果

2018年7月19日

附件:

2018 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複審結果

一等獎

1. 運動員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微創手術治療和再生修復研究的及其應用推廣

主要完成人:餘家闊、敖英芳、曲綿域、田得祥、王健全、崔國慶、胡躍林、江東、楊飛、姜聞博、丁建勳、張磊

2. 體質健康監測與科學健身指導智能設備的研發與應用

主要完成人:毛德偉、徐培明、田雪文、師丹瑋、卞志勇、盧朝霞、楊勝強、何承壽、許宏強、雷敏娟、劉傑、張傳光

主要完成單位: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深圳泰山體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體育學院、山東省體育科學研究中心

二等獎

1. 有氧運動能力相關基因標記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胡揚、夏小慧、龔麗景、李燕春、楊曉琳、吳劍、梅濤、聶晶、許亞麗

主要完成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2. 中國居民體育消費研究

主要完成人:張彥峰、江崇民、王梅、蔡睿、李森、王雲濤、武東明、鄒金輝、張銘

主要完成單位: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

3. 加快補齊短板,開創新時代體育發展新局面

主要完成人:鍾秉樞、何俊、郝曉岑、張建會、張治華、徐剛、代坤、韓勇

主要完成單位:首都體育學院、南京師範大學、河北體育學院、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訓練局

4. 當代運動訓練經典理論研究

主要完成人:陳小平、資薇、曹春梅、趙亮、黎涌明、於洪軍、阮棉芳

主要完成單位:寧波大學

5. 複雜運動條件下運動技能學習認知能力和運動表象的神經心理機制研究

主要完成人:張劍、譚曉纓、吳殷、高潤、張蘭蘭、曹娜、戴雯、朱樺、孟海江

主要完成單位:上海體育學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

6. 基於提踵狀態下蹠趾關節形變的力學機理及防護設計研究

主要完成人:顧耀東、李建設、梅齊昌、張妍、孫冬、王梅梓

主要完成單位:寧波大學

三等獎

1. 體育強國建設進程中體育體制改革研究

主要完成人:劉青、陳林會、龔茂富、鄭宇、王宏江

主要完成單位:成都體育學院

2. 學齡前兒童體力活動對體質及認知發展的影響研究

主要完成人:全明輝、方慧、陸莉萍、張瑩、趙廣高、張金銘

主要完成單位:上海體育學院

3. 有氧運動介導 Nrf2 對骨骼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張纓、李鐵瑛、姬衛秀、羅琳、何詩依、劉雨佳

主要完成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4. 科學健身示範區運動裝備研製及應用研究

主要完成人:汪毅、郭嫻、張一民、謝敏豪、孔振興

主要完成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5. 運動康復生物力學的基礎研究

主要完成人:宋雅偉、錢競光、張曦元、馮雷、吉彥廷、樊曉丹

主要完成單位:南京體育學院

6. 科學引領 方法創新 全人群科學健身指導系列活動的研究與實踐

主要完成人:王梅、馮強、劉新華、王富百慧、李霞、張彥峰

主要完成單位: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

7. 中國武術標準化發展研究

主要完成人:郭玉成、李守培、劉韜光、範銅鋼、張震宇、王培含

主要完成單位:上海體育學院

8. 三大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病)運動處方的制定與應用

主要完成人:馬雲、梁辰、嚴翊、高璨、張建紅、孫明曉

主要完成單位: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北京體育大學、北京怡德醫院有限公司

9. 規律有氧運動干預高血壓血管平滑肌表型轉換中的表觀遺傳機制

主要完成人:石麗君、曾凡星、張嚴焱、廖靜雯、吳迎、張琳

主要完成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10. 體育強國進程中轉變競技體育發展方式的探索與實踐

主要完成人:楊國慶、彭國強、陶新、許秋紅、馬兆森、趙麗

主要完成單位:南京體育學院

11. 中國體育產業政策研究:總覽與觀點

主要完成人:易劍東、鄭志強、詹新寰、朱亞坤

主要完成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12. 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績效評估研究

主要完成人:程志理、劉米娜、湯強、夏成前、殷偉、劉雪冰

主要完成單位:江蘇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13. 運動通過激活自噬改善線粒體質量控制對老年腦發揮保護作用

主要完成人:羅麗、陸阿明、谷豔榮、秦正紅、郭珊珊、高曉芳

主要完成單位:蘇州大學

14. 我國女子跆拳道奧運冠軍競技制勝特徵模型

主要完成人:高平、胡亦海、祝大鵬、餘銀、魯凡、許志娟

主要完成單位:武漢體育學院

15. 促進射擊運動員比賽穩定發揮的心理科技服務研究

主要完成人:李四化、李京誠、吳昊、劉淑慧、王瑞苗、佟立純

主要完成單位:首都體育學院

16. 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發展十年報告——基於 CSSCI(2002-2011)文獻計量分析

主要完成人:王子樸

主要完成單位:首都體育學院

17. 基於雙 kinect 的人體關節點自動識別關鍵技術和系統

主要完成人:王向東、郝衛亞、王澤峰、李華、李琪、李詩銳

主要完成單位: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北京工業大學

18. 論骨骼肌在運動與健康中的重要地位

主要完成人:肖衛華、劉曉光、鄭莉芳、趙淋淋、周永戰

主要完成單位:上海體育學院

說明:根據《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學技術獎獎勵章程實施細則》,體育科技獎單項授獎人數和授獎單位數實行限額。一等獎的獲獎人數不超過 12 人,單位不超過 5 個;二等獎的獲獎人數不超過 9 人,單位不超過 4 個;三等獎的獲獎人數不超過 6 人,單位不超過 3 個。

媒體合作/廣告投放/論壇/發佈會媒體服務請聯繫:15110171297(Telephone&WeChat) / [email protected]

2018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公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