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竟都来于中国!

一衣带水的邻邦,曾给中国人民带来多大的伤害,相信是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可是在另一方面,受中国儒家文化的日本,又会让我们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经查阅史料,小编发现:日本那些引以为豪的文化,竟都来自中国!

樱花

日本的国花樱花,原产于中国喜马拉雅山脉,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在宫苑内栽培,至唐朝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园,日本栽种樱花才千余年历史, 是从中国引进梅花时夹带到日本的,后来被日本发扬光大。

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竟都来于中国!

和服

日本和服在19世纪末称作吴服,也就是江浙一带的汉服改进。源于中国三国时期东吴与日本商贸活动中将纺织与缝制技艺传入日本的缘故。

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竟都来于中国!

日语

日语源自中国古代吴地方言。在最初形成时,它的写法、读音等很大程度上来自唐代时的长安方言,安史之乱后,大批中原人逃离长安奔赴南方,像现苏南,浙江福建,甚至广东一带,在此繁衍生息,而中原地区却是长期战乱,因而,南方地区很好的保留了长安方言,所以日语听起来会有点像南方话。

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竟都来于中国!

木构建筑

大家看到的经典的日本建筑是真正的唐代建筑,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写中国建筑史这本书的时候,中国当地找不到唐代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只好用日本的建筑来举例子说明,特别是日本的东大寺,就是鉴真的带过去的工匠建的,是目前世界少最大的木构建筑。

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竟都来于中国!

塌塌米

日本人坐卧的塌塌米,是原汁原味的汉唐中国习俗。叠(tatami)源自中国。古代中国有过叠最普遍盛行的时候。汉朝的人们在家中或者客厅中都使用叠的方式席地而坐,甚至君主在会见客人的时候也是在叠上,今天所见汉代壁画上的人们都依几而坐,那个“几”字也就是塌塌米桌子的象形。古代人坐的时候,就像今天的日本人那样是双膝著地,臀部贴紧脚跟,实际上也就是坐在脚跟上,此为‘坐‘的本意。

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竟都来于中国!

木屐

日本的木屐、布袜,也是源自中国。尧舜禹以后始服木屐。晋朝时,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木屐是汉人在清朝前,特别是汉晋隋唐时期的普遍服饰。

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竟都来于中国!

相扑

日本的相扑曾经是中国的国技,大约在唐朝传入日本。相扑在秦汉时期称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在明朝达到鼎盛时期,直到清朝为维护统治,禁止汉人体育运动,中国的武术分支和体育项目大多数在清朝灭绝。

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竟都来于中国!

艺妓

在历史上,艺妓非日本独有。日本传统歌舞多来自唐代,日本能剧和神宫乐才是唐朝正统歌舞乐曲。中国唐宋时期士大夫携歌妓吟唱是当时普遍风俗,并在诗词曲赋中流传下不少佳句。

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竟都来于中国!

寿司

在日本,寿司料理又名汉字“鮨”及“鮓”。这两个在中文裏不常用到的字,都是指用盐渍可以久藏的鱼类。据考证,现今的寿司便是由盐腌制的鱼类发展而来,大约在西元三世纪由中国沿海地方传至日本,原先只是以盐腌制的咸鱼,后来改为以米饭腌鱼,制成后将鱼与米饭一起食用,这即是现今寿司料理的前身。

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竟都来于中国!

生鱼片

生鱼片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食物之一,后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可上溯到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称为”鲙“或“脍”,秦汉时期的生鱼脍用葱、芥等调味,”脍炙人口“一词由此而来。

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竟都来于中国!

花道、香道

日本的花道、香道来自于中国隋唐时期的佛堂供花,被传到日本后结合其国情发展出各种流派,并成为女子教育的恶一个重要环节。

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竟都来于中国!

茶道

中国人的饮茶习俗自唐朝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茶树、制茶叶;到明朝真正形成独特的日本茶道。

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竟都来于中国!


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奠基人之一是明代的遗臣朱舜水(明代末期已经提出”君为天下一大恶“,有了民主的雏形了),被尊称为日本的孔夫子。还在中国建有朱舜水纪念碑。日本人明治维新喊的口号就是中国的朱舜水纪念一位日本英雄写的一篇文章,被日本学者视为珍品的《凑川碑阴记》。易经是世界最古老的书,日本人的明治维新的明治就是来自于《易经说卦篇》的“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当时不懂易经是不能入日本内阁的。

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文化,竟都来于中国!

这些使小编我不禁联想到电影《叶问》中叶问对日本人说的话,大意是:中国人崇尚的是武力,而不是暴力。这是日本人不能理解的。中华武术的根本是仁义礼智信。也许日本真的只是学了些华夏文化的形,但我们中国人保留了华夏文化的神了吗?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