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官方消息一发布就火了 刘大响院士暗示歼20配涡扇15已经在役

刘大响院士暗示WS15发动机可能已随歼20服役

这条官方消息一发布就火了 刘大响院士暗示歼20配涡扇15已经在役

这条官方消息一发布就火了 刘大响院士暗示歼20配涡扇15已经在役

这两天有条新闻在军事论坛传播相当火爆,其中有句话说:“7月7日,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在一次公开讲座中首次表示我国第四代军用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项目进展顺利,将在未来3至5年内设计定型”。刘大响院士说的我国第四代军用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应该是特指WS15发动机。

这条官方消息一发布就火了 刘大响院士暗示歼20配涡扇15已经在役

内行军迷看到刘大响院士这句话感到异常兴奋。因为设计定型是一个军事科研术语,设计定型正确意思是:发动机服役至少3年后,经过部队广泛好评并且出具书面同意文件后,发动机研制单位才能向上级技术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告,要求上级组织权威专家来进行设计定型审查,通称国家验收。

这里要说的是,一型装备通过国家验收也是分阶段的,比如验证机国家验收、原型机国家验收、以及最后的定型机国家验收。

一型装备从各个阶段走过来,都有时间差,国家分阶段验收并不匆忙和草率。

国家验收需要定型机进行各种性能指标的极限演示,如最大推力,最小推力下的飞行性能,甚至是破坏性的试验和验证。比如玻璃杯厂家说我的玻璃杯2米高度摔地上不碎,验收时就要从2米高往下扔,甚至3米高往下扔以验证玻璃杯的极限品格。发动机当然要严格的多,项目也要多的多,是非常严格的,不是上级来开个会举举手就通过的事儿。

例如:太行发动机的设计定型就搞了9个月,研制单位从某年3月召开设计定型审查誓师动员大会,之后经过验收组残酷的考验和检验,到同年12月才通过设计定型审查。

既然刘大响院士说3至5年内设计定型,基本可以理解成他暗示WS15发动机可能已经服役。虽然他没有亲口说WS15发动机已经服役的话,但是,他作为一个发动机权威专家,既然讲了设计定型这个术语,我们完全可以推论他暗示WS15发动机已经随歼20服役。

刘大响院士暗示涡扇15先服役,再定型,这个说法得到普遍认可。

这条官方消息一发布就火了 刘大响院士暗示歼20配涡扇15已经在役

了解一些发动机研制各个阶段的常识概念,特别是了解试飞定型,设计定型,生产定型三个定型的概念,有利于理解设计定型的正确意思。试飞定型,设计定型,生产定型都是不同阶段的定型程序,试飞定型后就能服役。WS15发动机2011年首飞,2016年完成试飞定型,2017年进入部队服役。

具体说发动机研制分5个阶段的常识与概念:

第1个阶段是发动机综合设计阶段,这个阶段要完成WS15设计工作,例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图纸、初步施工图纸等工作都要完成。需要若干年时间。

第2阶段是发动机立项阶段。从初步设计完成,到中央军委批准装备部门提出的立项报告之前,需要若干年时间。立项可不是一纸空头文件,必须先交付技术验证机、核心机等,然后才能申请WS15立项。

第3阶段是试飞定型阶段,原型机试飞定型后就能正式服役。从发动机首飞开始,到原型机试飞定型鉴定通过结束,需要5年左右;首飞之前,至少要生产出足够规定架次飞机使用的WS15工程验证机或原型机。工程验证机和原型机都是完整的发动机,承担的任务不同。一般是先生产出若干台工程验证机,再根据工程验证机生产出若干台原型机。不过,两者有时候也有混淆,如果项目下马,原型机也有可能会被归入工程验证机。如果项目顺利完成,首飞后的工程验证机也有可能被归入原型机。

理论上说2011年歼20首飞后生产的发动机都是原型机。原型机经过5年左右试飞合格后,研制单位会申请上级技术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原型机试飞鉴定,鉴定的性质是原形机试飞定型,通过鉴定就是试飞定型了,就能批量生产,就能服役,性质是原型机定型服役。众所周知,歼20是2017年服役,据此可以推论WS15发动机应该是2016年通过的原型机试飞定型。

这条官方消息一发布就火了 刘大响院士暗示歼20配涡扇15已经在役

这条官方消息一发布就火了 刘大响院士暗示歼20配涡扇15已经在役

第4阶段是设计定型阶段,从原型机试飞鉴定验收开始,到发动机服役至少2年后结束,需要5年左右。此后,发动机就可以大规模生产。按照刘大响院士“3至5年内设计定型”的意思,早则2021年--2023年可以完成定型国家验收。

第5阶段是生产定型阶段,从发动机设计定型开始,到发动机服役很多年以后结束,应该是服役10年后的事了。此后,发动机整个生产链都实现标准化生产,能够低成本、高质量大规模生产。

作者 笑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