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身边有一隐藏的祸患,一旦疏于防范,王朝江山都能毁于一旦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东西,其中太监就是其中的一个,太监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跟接触的人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他们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历史上也就出现了一系列太监干政的问题,在危害性上来说,宋朝跟清朝的算是宦官势力最小的朝代,虽然这样也总是能拿的出手一两个,譬如宋朝的童贯,清朝思来想去也就大太监李莲英了,只不过这些太监最多也就是给自己挣点外快,跟那些动辄干预朝政的比起来,可以说有天壤之别了。也正是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出现了许多臭名昭著的宦官,一旦管理不好,给很多王朝带来了巨大的祸端。

皇帝身边有一隐藏的祸患,一旦疏于防范,王朝江山都能毁于一旦

其实,宦官干政最厉害的朝代是唐朝。唐朝末期,甘露之变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旧唐书中记载,甘露之变中,宦官不光能左右朝臣,而且连皇帝的废立和生死都能掌控。其次才是东汉跟明朝,很多人觉得明朝不应该排在第一吗?其实并不是,明朝之所以给人的感觉宦官干政比较突出,是因为明朝的阉宦时间太长,从中期开始就一个接一个,自然也就给人一种明朝宦官问题最为突出的错觉。明朝宦官当道最主要是从中后期开始,而最高峰的时候就是崇祯时期。

皇帝身边有一隐藏的祸患,一旦疏于防范,王朝江山都能毁于一旦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前朝宦官专政中吸取教训,也就知道了宦官专权的危害,当然他朱元璋之所以能统一南方,也与元朝的宦官内斗不无关系,朱元璋是个聪明人,他当上皇帝后在宦官这方面,立刻就立下规矩,“内臣不得干预政务,犯者斩。”并且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宦官的危害。根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登基后大刀阔斧的改革,治理贪官,改革内制,击杀功臣,打击权臣。而在打击权臣当中,宦官也是最被重视的一项制度。首先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很多朝政制度都是沿袭元朝的,为了进一步巩固皇权,必须学习汉人所建立的一系列治国方针。在这其中,朱元璋对宦官的治理力度不亚于收拾功臣。所以在朱元璋时期,太监的生活和地位可以说是十分低下。

皇帝身边有一隐藏的祸患,一旦疏于防范,王朝江山都能毁于一旦

公元一三九八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他的孙子朱允炆登基称帝,建文帝在位期间,大力整治藩王,而且对朱元璋之前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也是坚持使用。在明史记载中,朱允炆不光对全国律法加以修改,而且对宦官的打压和限制比朱元璋还谨慎。不过由于消藩王的政策使得燕王朱棣有了可趁之机,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宦官的支持,靖难之役朱棣造反继位后, 因为当时宦官在朱棣造反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朱棣必须要有所表示,明朝的宦官实力开始从朱棣时期逐渐抬头,先后出现了王振、刘瑾、魏忠贤这些一个比一个狠的大太监,朝政也被这些大太监搞的乌漆嘛黑,江山摇摇欲坠。李自成起义,崇祯吊死煤山,吴三桂投降清朝,努尔哈赤趁机入主中原。

皇帝身边有一隐藏的祸患,一旦疏于防范,王朝江山都能毁于一旦

清军入关后,清朝皇帝听闻明朝的遭遇,因此对于宦官的管理及其严格,甚至到了康熙时候,康熙曾经公开表示“太监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康熙之后,雍正依然对宦官十分严格,这些太监只要犯一点小小的过错,就要受到十分严重的处罚。

到了乾隆皇帝时候,乾隆做的更绝,乾隆最敬佩的人就是他的爷爷康熙,于是就把宦官所有的姓氏都改了,太监只有秦、赵、高姓,当然什么意思一目了然了,不过后来清朝的太监势力能够有所抬头还要从慈禧说起,慈禧发动政变的时候安德海帮了很大的忙,所以安德海自然就成了当时清朝的第一大太监,只不过清朝确实不喜欢太监,安德海功劳大,自然也就意味着你的死期将近,后来果不其然,被慈禧恭亲王同治皇帝联手杀害了,再后来就是大太监李莲英了,显然李莲英就比较聪明了,能不招惹的人不招惹,只知道闷声发大财,也不管朝政上的事情,自然这种小恩小惠慈禧还是舍得让他赚的,最终在慈禧死后还能落个号的结局。

皇帝身边有一隐藏的祸患,一旦疏于防范,王朝江山都能毁于一旦

那么明朝中后期为何宦官的势力会膨胀的这么快呢?

明朝的宦官专政跟明朝的皇帝是有关系的,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废除宰相职位,但是宰相的活还是要有人做的,于是就重新设立了一个内阁大学士。朱元璋是一个勤政的人,自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是朱元璋,所以到了朱棣时期,就懒惰怠工了,自然作为内阁大学士就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宰相的职权功能,权利也开始越来越大,并且逐渐凌驾在了六部之上,那么等皇帝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为时已晚,不得不任用自己信赖的宦官辅政,司礼监本来是一个皇家书籍的管理部门,也随着宦官的干政逐渐演化成了最高的权利机关,因此掌印太监也就被称为了内相,这可以看出当时的朝政已经开始出现腐烂畸形的情况了。

皇帝身边有一隐藏的祸患,一旦疏于防范,王朝江山都能毁于一旦

清朝建国以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专门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内务府,而内务府的总管跟太监一点关系都没有,是清朝自己的八旗子弟,这也就从根本上断绝了太监的当权,清朝雍正皇帝后,设立了军机处,虽然也延续了明朝的内阁制度,但是完全只剩下空壳子而已,真正为皇帝服务的都是清朝自己的人,皇帝通过这些改变,把大权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中,不用说太监,就是一般的大臣都接触不到核心的权利。太监总体上的人数就保持在一两千的样子,这么大的一个皇宫就这么一点人,总体来说连本职工作都做不过来,更不用说谋权造反了,自然干政的几率也就少了很多。

皇帝身边有一隐藏的祸患,一旦疏于防范,王朝江山都能毁于一旦

不过腐朽的封建统治还是在历史的车轮下走向覆灭。清朝灭亡后,皇宫中的太监宦官都被解散,太监,宦官2000多年的历史也走到了尽头。不过在封建专制的历史当中,太监其实也是一类最为悲惨的人群(除开那些误国误民的宦官),为了生计所迫,不惜破身走进皇宫大院,谋求所谓的荣华富贵,或者是求得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