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前燕之奠基者 慕容廆引領慕容氏雄霸一方

慕容氏是鮮卑族的一支,慕容姓氏的由來有二說,一說是莫護跋好戴步搖冠,步搖的音訛為慕容;一說是莫護跋仰慕天地二儀之德,繼承日月星三光之容,便以慕容為氏。二說無論孰是,均是鮮卑族趨向漢化的反映。

十六國前燕之奠基者 慕容廆引領慕容氏雄霸一方

慕容廆(gui)(269年----333年),字奕落瑰,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鮮卑族,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渾第一代首領慕容吐谷渾是其庶兄。

十六國前燕之奠基者 慕容廆引領慕容氏雄霸一方

慕容廆的曾祖父莫護跋,三國曹魏初年率諸部由鮮卑山(今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入居遼西地區。景初二年(238年),莫護跋助司馬懿征討遼東太守公孫淵有功,拜率義王,建國於棘城之北。慕容廆的祖父慕容木延,是左賢王。父親慕容涉歸,西晉時因保全柳城之功,被封為鮮卑單于,由棘城遷至漢族聚居的遼東北部,於是更加速了其漢化的進程。

慕容廆年少時就身材魁偉,容貌俊美,身高八尺,雄偉出眾有器度。安北將軍張華素有識別人才的能力,慕容廆少年時前往拜見張華,張華驚歎他是奇才,對他說:"你成人後必定成為治世之才和匡救時難的人。"接著把自己用的簪幘贈送給慕容廆,結為摯友而道別。晉武帝太康四年(283年),慕容涉歸去世,其弟慕容耐篡奪政權,又企圖殺害慕容廆,慕容廆被迫出逃避禍。太康六年(285年),部眾殺了慕容耐,迎立慕容廆為鮮卑單于。

十六國前燕之奠基者 慕容廆引領慕容氏雄霸一方

西晉永嘉元年(307年),慕容廆自稱鮮卑大單于。永嘉三年(309年),遼東太守龐本因私仇殺了東夷校尉李臻,邊塞鮮卑素連、木津等假託為李臻報仇,實際想乘機作亂,便攻陷諸縣,殺掠士庶。太守袁謙屢戰失利,校尉封釋心中畏懼而請求和解。因連年劫掠,百姓失去家業,流亡異地而前來歸附的百姓前後接踵而至。

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去世,享年六十五歲。東晉遣使贈慕容廆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襄公。鹹康三年(337年),其子慕容皝自稱燕王,建立前燕,追諡慕容廆為武宣王。永和八年(352年),慕容廆的孫子慕容俊稱帝,追諡為武宣皇帝 ,廟號高祖。

慕容皝嗣位後,正式建立了十六國前期的又一少數民族政權——前燕。

十六國前燕之奠基者 慕容廆引領慕容氏雄霸一方

前燕政權雖成於燕王慕容皝,但其實際的開國者則是慕容廆。慕容廆雄才大略,是十六國前期少數民族貴族首領中不可多見的佼佼者,其子孫慕容翰、慕容皝、慕容俊、慕容恪、慕容垂等,也都是一世英傑,慕容氏之所以能夠長期雄霸一方,建立數個政權,都是慕容廆為之打下的基礎。慕容廆在位四十九年,嚮往高度發達的漢族文化,明智地終止了與中原漢族的敵對狀態;他重視農業,發展生產,促進了鮮卑慕容部的封建化進程;他安撫-,刑獄修明,提倡儒學,舉賢任能,在中原-之時,使漢文化在其統轄區內得以保存和發展;他為人恪守忠信,虛心納諫,贏得了胡漢人民的支持和擁護。雖然他也曾多次恃強凌弱,攻伐劫掠,但畢竟瑕不蔽瑜,不應苛求。

前燕(337年---370年),十六國時期由鮮卑族首領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權,其國號為燕。為區別同期的慕容氏諸武宣帝慕容廆燕,歷史學家把它稱為前燕。其統治地區包括今天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安徽、江蘇、遼寧各地一部分。

慕容部鮮卑史載實是源始於莫護跋時期,慕容氏 "政權" 草創於317年,而前燕正式"立國(諸王國)"要遲至337年十一月--慕容皝稱燕王遙尊晉(前期奉晉正朔,後期改稱元年)。由此以337年這一年作為分界線,從而粗略地將慕容氏政權(前燕)劃分為立國前後兩個不同的歷史階段,即立國前之慕容氏政權和立國後之慕容氏政權(前燕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