髙博:一面商業 一面慈善

髙 博

一面商業 一面慈善

Frank Gao

Business Career plus Charities

文/吳豔平 攝影/Ruby Rong 場地提供/ 尚嘉品鑑

髙博:一面商業 一面慈善

商業與慈善似乎是兩件相悖的事情,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商業力量逐漸進入到慈善之中,或者說是由於商業力量的介入讓慈善的發展變得更可持續。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除了資金以外,開始把自己的商業技能、時間精力分配到慈善中。高博就是這樣的一名企業家,從單純地做企業贏取商業價值到深入慈善事業創造社會價值,他的身份標籤不僅僅是才華橫溢,眾多國際品牌青睞的策劃人,成功的新一代互聯網行業的企業家,更是一位年輕的慈善家。且看一面商業,一面慈善的高博,講述他在這兩者中取得的成功。

髙博:一面商業 一面慈善

商業榮譽背後的艱辛

身為80後的高博在廣告傳媒行業已經奮鬥將近十多年,用每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和榮譽奠定了自己在行業的地位和影響力。從小就對媒體廣告藝術等領域有所熱愛,大學學習新聞專業,畢業後進入電視臺工作,後來有機會來到北京,他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北京作為中國乃至全球傳媒廣告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他卻先後拿下與國際品牌寶馬、聯想、保利地產等眾多知名企業合作,創造了多個業內經典廣告營銷案例,至今仍被知名企業、以及機構高層點名要求與其合作。

他和團隊都是年輕的80後,很多都是一畢業就投入到熱愛設計和傳媒行業,他帶著這批心懷夢想的年輕團隊一路向前。記得最早,派員工出去談項目,很多時候,因為對方看一眼,是年輕人,就不再多聊。創業初期,堅信 “成功不是與生俱來,是需要贏得”的信念,用努力讓自己不斷進步,最終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的策劃團隊。這些都是拼出來的。為了更加了解企業需求,把自己員工直接安排到對方企業去上班,體會對方企業文化,也親自做市場調研,體會不同消費者的深層的需求。每一次漂亮的營銷事件背後,都是花了極大的用心,有一次,服務的客戶公司,私下直接要挖他員工去上班,因為那位員工實在太努力了。高博聽到後哭笑不得,內心深處,十分竊喜,因為這是為客戶提供服務的最大褒獎。

“我把自己服務的企業當成自己的企業,我以他們的使命為使命,我迫切的想要用我們的專業為他們服務,去創造他們與社會之間的價值。”

髙博:一面商業 一面慈善

成績和榮譽是實力的最好證明,團隊面對榮譽並沒有止步,而是把榮譽當成一種信心。迄今為止,雖然獲得大大小小的各樣獎項,但是,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一項榮譽來源於為國家某部門策劃晚會活動所獲、記得當時臨危受命,臨近晚會開幕,奮戰兩天兩夜,把活動環節做到事無鉅細,“因為有幾位外賓,我們團隊就決定把一個普通項目,做成了媲美國際級別的盛典”後來,現場的外賓和參會者,很多外賓讚不絕口,和他握手“Wow,excellent ”“Great job”。沒想到晚會頒獎環節,公司和團隊也被點名,這種突如其來的榮譽,讓高博和團隊驚喜感動。對此殊榮,高博很慶幸自己有機會為國家形象而努力,能夠代表國家年輕一代,去展示國際化和高水準。

“最重要的財富,就是彼此之間的信任,時刻保持好奇,謙卑的學習,超越顧客的期待,就是我和團隊成功的奧秘。”

髙博:一面商業 一面慈善

回憶和寶馬中國的一個項目中,首次嘗試將慈善與商業融合,創造了一個至今還被業內津津樂道的經典營銷故事。當時正值寶馬推出新系列的車型,策劃一場活動,組織寶馬公司高層和員工、寶馬品牌的資深駕駛者、以及企業家們,與特別邀請到的一批熱愛汽車的盲人朋友驅車去前往長城,這趟充滿人文情懷的旅程,當盲人朋友們坐在副駕駛,感知寶馬新車的性能,從他們口中感知的寶馬,讓很多銷售人員和公司高層都淚流滿面,“原來他們也是那麼喜愛汽車,對於寶馬品牌如此熟悉,甚至不亞於公司的銷售人員,實在是令人驚歎不已。”一個享譽全球的德國汽車品牌公司,一些被社會忽視的人群,一生都無法駕駛汽車的視障人士,原本無法走到一起的人群,卻可以一路同行。對於駕駛者,此生最難忘的莫過於,他們垂手可得的駕駛之悅,所見的世界之美,很多人終身無法實現。

這一極為有創意的鏈接社會和品牌之間的合作,成為當年最轟動一時的營銷案例。後來,行業中也有不少效仿者,嘗試社會公益+品牌文化塑造的合作紛紛出現,也引起極大的社會效應和品牌關注度,創造了品牌,消費者,社會三方對話共贏的持久影響力。

擁抱互聯網的新挑戰

這些年,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更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社交平臺來進行精準的營銷,似乎挑戰也越來越大。在互聯網營銷領域,高博依然保持非常卓越的成績,進一步服務於世界品牌和企業機構,他不斷的往返中美、歐洲,亞洲各國,他相信:

“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品牌越來越要從客戶角度(他們的體驗)創造驚喜,建立情感聯繫,打造忠誠和黏度,分享經濟的到來、消費者會從品牌的使用者、擁護者、進而到分享,“同時也參與到推廣(營銷)這個領域、很多品牌和公司短短几年、躍居全球頂尖企業、這是前所未有的時代、每個人都是改變世界的力量⋯⋯”

髙博:一面商業 一面慈善

儘管大多數消費者,他們有很多選擇品牌的機會,不過他們希望,選擇能和他們價值觀吻合的品牌,以“人”為本,永遠不過時。

“我們做了很多打破傳統決策的市場營銷(以及互聯網營銷),不再是作為單一創造商業利潤的手段,而是體現企業的價值和精神所在,鏈接人與人基本的情感,這個無論在哪裡,都是可以激發人性中彼此的需要。即使世界再變,人與人之間,則會越來越密不可分,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都需要被理解和關懷,沒有誰是孤立的。創意和策劃,永遠在解決這個人性中,如何可以更真誠的溝通和共鳴”

商業中的信任與愛的文化

其實,高博除了是一名知名的廣告策劃人,他還是一位年輕的慈善家。2017年,被任命為光明天使基金秘書長之前,他已經在8年間,策劃過20多餘場慈善晚會,並榮獲光明天使基金10週年傑出理事,十年慈善愛心人物、談及與光明天使基金的緣分,高博說是源於幫一個朋友的忙。當時朋友接到要策劃一場慈善晚會,礙於自己沒有經驗,而求助於他。當時他手裡依然有利潤可觀的商業項目,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再接手,但他還是答應了朋友的請求,因為自己想到,賺了多年的錢,回饋社會的時候到了,這一刻不能等。

問到如何平衡兩者之間,很多慈善項目是非盈利性質,工作及其繁多。他提到,這些年,有時候做的決定,似乎有被常理,但是自己心裡滿懷感激,事業成功來自於社會,也應該再去回饋社會,這樣才正常。並不是每一個決定,都要基於商業考量。當你關注人本身,那些被忽視的弱勢群體,一步步透過付出愛心去建立信任,無論是商業和慈善,都是共同的,才是真正地創造了社會的價值,在慈善中學到的這點,這些年用在商業中,也帶來巨大的成功。

慈善中發現人性之光

一位未曾看見過世界的女孩,教會我如何看世界。

“有一次帶著一位盲人藝術家——跳芭蕾舞的盲女趙蘊輝參加一檔楊瀾主持的節目,那個節目叫《中國麗人》,在中國相當出名。我在後臺一直陪她,她正在準備上臺發言,她說她有很多要感謝的人,就不停地說那些人名。當時天很冷,她穿著單薄的芭蕾演出服、包裹在棉衣裡冷的直打哆嗦。我跟她說發言的時間沒有那麼長,你要多說一些正式演講內容:她說:“高博,我只說感謝,我沒有辦法再說別的,在我的一生當中,基本上是這些愛心人士,給了我所有的一切。 ”

“當被主持人請到上臺時,臺上她笑容可鞠,談吐優雅,我在臺下聽著她一個個念著熟悉的名單,我早已淚流滿面。我回想起很多,我的家人,朋友,師長,還有那些未曾留下名字,卻給我很多問候和溫暖的陌生人,我之所以存在,也是因為他們,不是嗎?”

髙博:一面商業 一面慈善

如今,趙蘊輝也非常的出名,她不僅是中國首位盲人芭蕾舞者,也是一位積極投入社會慈善的女性,她也不遺餘力的去點亮很多人的人生。心靈與心靈哪怕觸碰一次,都是改變生命的機會,為了這個觸碰和理解,一切都值得。人與人之間有太多誤解,不基於利益和私慾,才會在人性中找到光亮。

據高博介紹,光明天使基金,是由他非常敬仰的美籍華人楊福梅女士創立,2007年發展至今,一直致力於為青少年盲人提供學習、技能培訓的機會。除了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盲人按摩培訓班、盲人藝術培訓班,還先後創辦盲人呼叫中心、光明天使學院,為數以萬計的盲人青少年提供了生存技能,很有頗有才華的藝術家可以進到美國高等藝術院校深造,高博也隨同基金,把慈善也做到了美國,也捐助美國一些盲人機構,慈善不分國界,在他眼中,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大家庭。

髙博:一面商業 一面慈善

慈善不僅僅是金錢的奉獻,更是一份心意的奉獻。這些年,自己還幫助過不下10個慈善機構,大部分是兒童,以及一些弱勢群體,他也不斷呼籲著商業界的朋友,每個人都去體驗助人達己的這份喜樂。他很感恩能遇到一位慈善家楊福梅女士,改變了他的一生,他笑稱,自己賺的錢,大部分是要捐出去的,所以,從未停止努力在事業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信仰,仁慈,愛,憐憫心

“信仰給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氣,我相信上帝會藉著每個人祝福彼此,施比受更為有福”

在光明天使基金十週年晚會上,很多人從世界各地匯聚一堂,受邀來賓300多人,可實際到場的嘉賓近500人,因場地無法提供更多座位、近百位嘉賓甘願當義工,為他人服務。我拍到有兩個5-6歲小女孩,她們也在積極的當義工。後來,我聽到她們的母親講,孩子們攢了兩個月的零花錢,帶著她專門過來捐款。

“她們穿著潔白的衣服,微笑如天使,在我眼中,她們才是最慷慨的捐助者。”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論商業還是慈善,能在其中一個領域取得成績,都相當不易、何況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互聯網時代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社交媒體卻又把彼此緊緊相連。行業領域的豐富經驗是高博實現自身價值的根本,面對時代的變化,他一直保持著一顆與時俱進的心,對於未來他將繼續提升專業,向善前行。

髙博:一面商業 一面慈善

“我很喜歡聖經裡的一句話,“慈愛與真心交匯,正直與福氣彼此相吻”,因為仁慈,愛和憐憫心,這也是商業和慈善的永恆價值,人生中最大的財富和智慧。”

“在未來的十年裡、我和我的團隊、會在慈善和商業領域,用我們的創意和才華,去做更多突破,鏈接社會資源、幫助弱勢群體、提升他們的教育技能水平、改善生活狀況。我們也積極鼓勵企業、給他們創造一些就業機會,或者提供一些創業。我們對未來有很大的信心、希望光明天使基金能插上一個新的翅膀,和愛心人士們、為這個世界帶去正面積極的影響力。”

髙博:一面商業 一面慈善

後記:在接受本次《世紀人物》的採訪之際,高博也道出了自己與《世紀人物》的緣分,自己與光明天使基金的緣分。高博作為《世紀人物》的忠實讀者,看的第一本《世紀人物》封面人物正是光明天使基金創始人楊福梅,這本書至今被他珍藏。《世紀人物》報道楊福梅的故事讓高博深受感動,他也一直在內心深處把楊福梅視為偶像,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夠以己之力為中國以及世界的慈善事業做貢獻,如今看來他已經做到。同時,他也很感動《世紀人物》數十年來堅持弘揚社會正能量、報道慈善之事、行慈善之舉,影響著自己和更多的人。

歡迎留言區留言!

髙博:一面商業 一面慈善

髙博:一面商業 一面慈善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