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大隋世祖明皇帝

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生于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在北周时因父杨坚的功勋,被封为雁门郡公,开皇元年(581年)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登基称帝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杨广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岁。开皇二十年(600年),杨广被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驾崩,杨广即皇帝位,改元大业。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隋炀帝被叛军缢杀,时年五十岁。这就是杨广的一生,三十六岁登基五十岁身死国灭享国十四载。短短十四年杨广是如何让隋朝从开皇盛世走向灭亡,杨广一生的转折点便是公元604年登基称帝。杨广称帝之前并没有什么值得所诟病的,登基前杨广领兵平陈,治理江南,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俨然一副明君之象。正值隋文帝废黜长子杨勇,而杨广得到了独孤皇后与右仆射杨素的支持被立为皇太子。史书上也只不过说杨广登基前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也就是说杨广掩饰实情,故作姿态,钓名沽誉,谋得好名声,暗地准备篡位阴谋计划,并没有什么残暴荒淫昏庸滥杀的表现否则杨坚也不会立他为太子。

可是自打杨广登基之后仿佛换了一个人史书上也话锋一转说杨广弑父夺母,荒淫无度,滥用民力,穷兵黩武,为什么一个人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公元604年杨广登基改元大业,从这个年号就可以看出杨广即位之初的雄心大志。我们来看看杨广这十三年都干了些什么。文治:杨广即位第一年,就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杨广开创科举制,发展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增置进士科。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终止,为古代中国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贡献。大业三年(507年),杨广颁《大业律》。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杨广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武功:大业元年(605年),令刘方攻占城,随着军队班师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国。大业元年(605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句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大业二年(606年),东突厥启民可汗入朝时,杨广招集全国乐人招待他。隔年杨广到榆林,令宇文恺作大帐,邀请启民可汗及契丹、奚、霫族族长参加大宴并看散乐,隋炀帝还赠送大量丝织品。杨广又命宇文恺临时造出大殿,称“观风行殿”。当地外族以为是神功,每望见御营,十里外就跪伏叩头,走路不敢骑马。杨广于大业三年(607年)和大业四年(608年)两度派朱宽前往流求(疑为今日琉球或台湾),务求“慰抚”该国,但流求不从。大业六年(610年)又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人前往攻打流求,击杀其主欢斯渴刺兜,俘男女数千人而去。大业四年(608年)隋臣裴矩指使高车袭击吐谷浑,吐谷浑向隋朝清求援军。杨广乘机出兵,于隔年灭吐谷浑,步萨钵可汗逃亡。此战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隋廷设置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炀帝正式进军,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遇惨败,损失惨重,隋朝国内开始发生百姓农民起义。第二年正月,隋炀帝就开始筹划第二次东征,但因杨玄感叛乱最终退兵。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四月,隋炀帝第三次发动战争,高句丽国王遣使请降,并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隋炀帝班师还朝。

建设:大业元年(605年),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历时十个月,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人。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日隋炀帝"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万,开通济渠"。通济渠起于洛阳城,西引涧水、洛水入黄河;又从极清(今河南荥阳县把水镇东北周黄河水向东到洋州(今河南开封),再顺汴水经商丘,折向东南,接通蕲水,经皖北至淮阴入淮水。第一段工程沟通了洛水、黄河和淮河。同年,隋扬帝又征发淮南民十万开邢沟。608年2月,再次下"诏发河北诸军百万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深郡"。611年元月,隋炀帝"敕穿江南河油京日至余杭,八百余里"。这段工程的告竣,全长4000多里的大运河贯通,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外交:杨广在对外交往上,主张众国臣服的朝贡体制。各藩属国奉隋朝为宗主国,定期朝贡,各国和平相处。大业五年(609年),杨广亲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杨广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中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唐太宗也感慨的说:“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马之强,自古已来不过一两代耳。”新罗于开皇十四年(594年)遣使入隋,隋封其王真平为“高祖拜真平为上开府、乐浪郡公、新罗王”。到大业年间亦常遣使入隋。倭国(即日本,时为飞鸟时代)曾多次派使臣来华通好,开皇二十年(600年)就带沙门(即僧侣)数十人来隋朝学佛法。大业三年(607年),大和推古天皇派遣隋使小野妹子向杨广递交国书,自称“日出天子”,称隋炀帝为“日没天子”,引得杨广勃然大怒。次年小野妹子再次使隋,国书改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以缓和双方关系。杨广派常骏、王君政等出使赤土国(今马来半岛克拉地峡一带)。大业四年(608年),常骏等带着丝织物五千段送给赤土国国王瞿昙利富多塞。他从南海郡(广东广州市)出航到赤土国。国王也遣儿子那邪迦随常骏等来中国,杨广赐那邪迦官位和物品。

杨广一生都在以秦皇汉武作为自己的目标,尚秦汉之规摹。杨广一心想要完成自己的雄图大略刚刚即位便数项工程同时起步,四方用兵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民生困苦留下了著名的无向辽东浪死歌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杨广做了太多太多这些事他只要做成一件便可称的上是千古一帝。杨广每个工程都有他的想法,开大运河\迁都洛阳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开科选士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三征高丽为的是解除边患收复汉土。

公元616年杨广第三次乘龙舟经大运河到达江都。与前两次不同的是此刻的帝国风雨飘摇四方叛乱,他知道自己已经失败了但他却怎么想不通为什么。现在的杨广万念俱灰什么千秋大业什么千古一帝都不过是黄粱一梦。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杨广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杨广闻变,仓皇换装,逃入西阁。被叛军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逮获,杨广欲饮毒酒自尽,叛军不许,遂命令狐行达将其缢弑,时年五十岁。这个雄心勃勃的帝王,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

杨广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顾客观条件,任性妄为,最后把百姓和国家都拖进了灾难之中。可惜啊百姓不是机器不能无休止的工作,杨广的眼中只看见了自己的千秋大业却没看见百姓心中的怒火。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