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项惠星的二三事

忆项惠星的二三事

正在外地培训,惊闻我区的信访局长项惠星同志突然病逝,不禁潸然泪下。

回忆项局长在金东工作的十六年历程,虽说平日与他不在同一部门,但每每也有工作交集,忆想起来,恍若眼前。

他是一个用心做事的人。记得第一次与他交往是十几年前了,当时他刚转业不久,我任职金东公安分局办公室主任。那天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中的他自我介绍是孝顺镇低田管理处主任叫“项惠星”,他负责辖区公路建设需要征用某村的部分土地,而时任某村干部思想上还多少有些想法。他得知该村干部正是我妻子的学生,而我又在孝顺派出所工作多年,希望我们夫妻利用周末时间到低田一起聚餐并协助工作。接到这样的电话,本可以找理由拒绝,但听得出电话那头的诚恳,自己也在基层呆过多年,深知乡镇干部工作的不易,欣然前往。那个周末聚餐是与他的第一次见面,个子不高,身子微胖但很结实,一看就是个实在实干的人。那天他自掏腰包邀来一起就餐的还有妻子的几个学生,以及我早前在孝顺镇工作时的同事,看得出,为了安排这样一个聚会,他花了很多心事,乡镇干部工作能细致到这份上,充分说明了该干部的工作责任心。那天在融融的气氛中,该村干部的思想转变了,并主动承担起该村的土地征用工作。听说他在低田管理处工作的那几年,低田的招商引资、社会稳定等工作都很不错,足见他在基层乡镇花费的心血。

他是个做事有原则的人。2013年以来,金东区某乡胡某某带着《精减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申请审批表》和相关证明材料,多次到区信访局、区卫生局信访,认为他自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被精减的某卫生院正式工作人员,要求落实政策,享受精减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项惠星任信访局长以来,几次到卫生局来指导工作,作为副局长的我分管局里的信访工作,因而与项局长又有了交集。当时有人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说,既然他提供了这么多的证明材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给他落实政策就是。可项局长说:“虽然表面上看,胡某某提供有证明材料有五个当年同事的证明,但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一一核实出具证明材料人的具体情况,特别是提供证明书的五位老人年纪都很大了,要抓紧时间,明辨真伪”。在他的认真指导下,我和局里的工作人员逐一询问了散居在各地的五位老人,核实了他们出具证明的具体情况,证实了当初是胡某某自己写好所谓的证明材料请他们“帮忙”签字,他们只是碍于情面给他签字,而实际上胡某某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曾在某卫生院干过三年的一名临时工,而非他自己所说的精减的正式在编人员。项局长又主动联系了公安机关,甄别了胡某某本人提交的《精减人员回乡登记表》字迹的真伪,结果也是他本人伪造的。一个拖了三年多的上访案,在铁的事实和较真的项局长面前,七十多岁的胡某某终于低下了头,从此未再上访。

他是个担当有为的人。2016年4月,为了多湖街道大项村“骨灰堂”搬迁工作,区里成立了十个工作组进驻该村,并要求在两个月内完成任务。因为临时抽调进工作组,我和项局长又有了工作交集,我们是相邻组。当时骨灰堂搬迁工作遇到了较大的阻力,村民对工作组很不信任,抵触情绪严重,有的甚至给上门走访的工作人员吃“闭门羹”。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压力,他总是笑眯眯的,不断给我们鼓劲:“我是本村人,你们遇到有谁难缠的,找我。”当时村民抱团抵触,谁都不愿率先签字搬迁。他与指挥部领导一起决策,制定了“分批签字,逐个解决”的策略。他顶着被族人指责的压力,与村里部分党员干部一起,率先在搬迁协议上签字。面对上门指责他的村民和族人,他也总是和颜以对。记得当时我和卫计局局长承包的组里有一名“水泼不进”的钉子户,几次工作都不配合,他凭着同村人的亲情,利用晚上时间几次三番陪同走访、上门疏导,最终在截止日前,搬出了该户亲属的骨灰盒,为搬迁工作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两个月前在楼梯口偶遇到他,见面打了个招呼,说起工作中所受一些压力,他哈哈一笑说:“哪项工作没有压力啊,咱们是做事情的人,活着干,死了算。”如今一语成谶,这竟成了我与他的最后对话。

由于不在同一部门工作,平时与他交往不多,仅有几次工作中的交集,但他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成一行的风格,时时鞭策着我。他那负责、踏实、勤勉、较真的工作作风,已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如今回忆起来,历历在目,其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惠星,你英年早逝,尤如天上划过的一道彗星,生命虽然短暂,却是一块落地有坑的陨石,留下的是耀眼绵久的光芒,留下的是负重前行的坚定,留下的是厚实质朴、忠诚担当的精神。

难忘惠星,因在外培训没时间给你送行,仅以此文悼念。

(作者单位:金华市金东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