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我是如何調教一代聖主的

虞世南:我是如何調教一代聖主的

老叫獸:三朝元老。

小石君:人見人愛。

虞世南出身名門世家,祖上三代皆負重望,他的叔父虞寄就是陳朝的中書侍郎。

因為叔父沒有子嗣,虞世南從小就被過繼。

虞世南自幼身體文弱,但他博聞強記。

少年時,他就與兄長虞世基一起拜在當時的文宗顧野王門下。

為了讀書,虞世南常常半月顧不上盥洗梳頭,所謂“累旬不盥櫛”。

這樣一晃就是十年。

虞世南很孝順:

那年虞世南的生父去世,年輕的小虞因悲哀過度,瘦損憔悴,幾乎欲死。

陳文帝知道之後,天天從宮中派侍從去照顧他。

待到小虞喪滿除服之時,陳文帝立刻召他為建安王法曹參軍。

不久陳寶應叛變,他的叔父虞寄被強行捕去,充作幕僚。

憂心之下,虞世南終日虔誠祈禱,沐浴齋戒,布衣蔬食達三年之久。

三年後,朝廷平叛成功,叔父終於得以生還。

隨後天下大亂,陳朝很快滅亡,失業的虞家二兄弟不得已“北漂”京城長安。

兄弟二人憑藉一手好詩文,名重一時,被時人比作西晉的陸機與陸雲。

當時的晉王,也就是後來的隋煬帝楊廣,

與秦王楊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奪人才之戰。

他充分發揮了“死纏爛打”的技能,派使者各種圍追堵截虞家二兄弟,終於把二人招致麾下。

虞世南:這哪裡是招人,這簡直是人口拐賣。

虞家兄弟加盟晉王,讓楊廣成就了一番霸業。

隋朝建立後,有功之臣虞世基任職內史侍郎,權傾當朝。

而虞世南也升為起居舍人,比虞世基更近帝鑾。

兄弟兩都很得意。

但是哥哥虞世基的生活榮華無比,妻子家眷所用被服,勝過王侯。

虞世南卻清貧節儉,不改當年。

短命的隋朝很快滅亡,唐朝建國,虞世基在亂世中喪命。

一代聖主李世民久聞虞世南之名,多方搜求。

不久,虞世南被任命為秦府參軍,授宏文館學士,與房玄齡同掌文翰。

此時,虞世南已年逾六旬,無心仕途,他屢次上表求退。

虞世南:

臣以為,應該廢除幹部制度終身制,臣申請退休。

李世民笑了:

嘿嘿嘿,別人都可以退休,然而愛卿是萬萬不可能的。

老叫獸:調教皇帝。

小石君:要從一筆一劃抓起。

為啥李世民對虞世南不肯放手?

因為李世民是王羲之的頂級發燒友。

而虞世南的書法,不但是絕對的實力派,其師承,還是赫赫有名的智永和尚。

智永和尚是什麼來頭?

智永是書聖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又是王徽之的嫡系後代,號“永禪師”。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當時就曾在他那長期保存。

智永和尚號稱書痴,練習書法極為刻苦。

他在永欣寺時,專蓋一座小樓以供練字,發誓“書不成,不下此樓”,同時積筆成山的“退筆冢”也是他的典故。

徒弟虞世南則完美習得了永智法師的書痴:

張懷瓘在《書斷》中記載:聞虞眠布被中,恆手畫肚。

就是說每到晚上,虞世南就以肚皮當紙,不停的寫寫畫畫。

當年鍾繇在被子外面比劃練習,畫壞了好幾床棉被,而虞世南技高一籌:

被子可以劃壞,肚皮是萬萬劃不破的。

在智永的精心傳授下,虞世南妙得其神,其書法圓融遒麗,外柔內剛。

他繼承二王,號稱得南朝士族書法之正傳。

當時,李世民每天力學王羲之而不能佳,便低頭拜大佬,向虞世南學習。

據說李世民書法有一個最大的弱點:惟戈法不工,就是說他彎勾寫得不太好。

有一次他打算臨虞世南的字帖,但寫了半天,唯一的瑕疵就是“戩”字。

高考的時候老師都教育我們,不會做的題先繞過去。

李世民也是這樣,他就乾脆繞過戩字寫別的,寫的心手兩暢,非常滿意。

虞世南上朝一看,怎麼滿篇書貼就差戈字?

虞世南:說起來你可能不信,但老臣可是強迫症!

於是提筆就幫他全添了。

李世民很高興。

過了一陣,魏徵上朝。

李世民故意把帖子放在面前、舉得高高。

他一會兒看看魏徵,一會兒看看自己的手機。

最後實在忍不住了,李世民說:

愛卿,你看我這字咋樣?

魏愛卿看了很長時間,然後說:

天筆所臨,萬象不能逃其形,

就是說,您是天子,所有的精微美妙都寫得出來;

但今仰觀聖蹟,唯戩寫得好,

但要說寫得好,只有戩字逼格高!

老叫獸:老臣的回答皇上滿意否?

小石君:朕以後再也不敢問問題了。

虞世南從書聖後裔那裡習得真傳,他這種滿buff加身的狀態不是一般書法家所能匹敵的。

世傳虞世南作書不擇紙筆,非常講究書寫姿勢和運腕方法。

他認為:只要姿勢正確,即使是粗紙、禿筆,信手拈來也能揮灑自如,別出新意。

為什麼說“禿筆”也能得妙書?

因為虞世南書法的高度不是“形”,而是“韻”。

他有唐朝書法的法度,但是更多的卻是魏晉的意韻。

後來虞世南的書法精神傳給了褚遂良,褚遂良傳張旭,張旭傳顏真卿,這樣一路形成了唐代書法主脈。

這條主脈深深的影響了後世千百年。

武德九年,唐高祖李淵下詔重修孔廟,以備祭祀。

過去文廟主祭的是周公,到了貞觀四年,李世民接受大臣的建議,改成主祭孔子。

於是命虞世南撰文銘石,以記敘原由。

虞世南將《孔子廟堂碑》一揮而就。

據記載,《廟堂碑》刻成後,觀者眾多,車馬集於碑下,填塞街巷。

人們爭相拓碑,孔廟連一天空閒的時間都沒有。

不許,虞世南被封為永興公,人稱“虞永興”。

此時的虞世南已經是“白鶴祥雲,人仰丹頂”,時人對他仰望之至。

虞世南容貌柔和,弱不勝衣,但他其實性情剛烈,直言敢諫。

一向毒舌的司馬光也難得的稱讚虞世南是“外和柔而內忠直”。

貞觀八年,隴右山崩,唐太宗詢問為何“天變”。

虞世南說:臣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若德義不修,雖獲麟鳳終是無補;

但政事無闕,雖有災星何損於時;

願陛下勿以功高古人以自矜伐;

勿以太平漸久而自驕怠,慎終如始。

唐太宗:你的意思朕明白了,朕缺德,朕反省就是了。

又一次唐太宗想作宮體詩,也就是色情詩。

他想讓虞世南賦唱和,因為虞世南的詩寫的極好。

特別是那首千古名作的《蟬》可謂千古傑作: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李世民:愛情看看,朕這首詩怎麼樣啊?要不和一首?

沒想到虞世南抓住機會,板起臉,對李世民一頓教訓:

“陛下寫的詩嘛,倒是挺工整的;

但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臣怕陛下這種詩歌一流傳出去,天下效仿,把風氣都搞壞了。

這首詩誰愛和誰和,反正老臣我是不和的。”

太宗:那啥!朕不過是在試探你罷了!

說完賜虞世南五十匹布帛。

老叫獸:福祿壽考。

小石君:是我一生的註腳。

虞世南一再勸阻唐太宗築陵墓厚葬,使唐太宗有所收斂。

他還嚴正地告誡唐太宗不要恣於遊獵而疏於政事。

太宗並沒有生氣,因為虞世南實在牛。

一次, 唐太宗想在屏風上書寫《列女傳》,但沒有底本。

虞世南走了過來,在朝堂上一口氣默寫出來,毫釐不爽。

太宗:有虞世南在身邊,以後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忘帶書了。

太宗後來還對侍臣說:

朕與世南商討古今政事,有一個字的差錯,他也懇切誠摯的指出;

你們要是都像世南這樣,天下還愁有什麼不能治理的呢?

貞觀十二年,虞世南卒於長安,享年八十歲。

虞世南身後的哀榮特別隆重。

太宗欽賜東園秘器,陪葬昭陵,贈禮都尚書,諡文懿。

並且欽定虞世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圖其形於凌煙閣”,虞世南算是進了唐朝的名人堂。

虞世南去世後,唐太宗十分悲傷。

痛哭流涕之下,為他作詩一篇,追述古今興亡之道。

然後感嘆說:

鍾子期死,伯牙不再鼓琴。朕的這篇詩,將拿給誰看呢?

便命褚遂良拿詩到虞世南的靈帳邊讀完,然後焚燒。

轉過頭,太宗悲辛的向魏徵訴苦:

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

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有一於此,足為人臣,而世南兼之;

今虞世南死,無與論書者也。

小貼士: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餘姚(今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