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诫子书》相媲美的《诫外甥书》,中学生一定要阅读学习

诸葛亮不但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书法家。其散文代表作如《出师表》、《诫子书》等,一千八百多年来广为传颂。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发明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他非常重视对后辈的培养教育,不但在临终前给自己的儿子写了《诫子书》,生前还为外甥庞涣写下《诫外甥书》,教导他该如何立志、修身、成材。与《诫子书》一样,《诫外甥书》也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将二者对比学习。

与《诫子书》相媲美的《诫外甥书》,中学生一定要阅读学习

立志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现代文意思是: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如果说《诫子书》强调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与《诫子书》相媲美的《诫外甥书》,中学生一定要阅读学习

修身

本文一开篇,作者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呢?围绕着“志向”,作者从正反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首先,“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这几句话说明的是如何“立志”:慕先贤”即要以古圣先贤作为榜样,向他们看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够让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反之,坏的榜样会使人进入泥沼,甚至掉进深渊。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会为一个人源源不断的注入正能量。“绝情欲”即断绝情欲。“情欲”在这里可以看做偏义复合词,绝的是“欲”而非情。“绝情欲”应当理解为不要沉湎于爱欲。“弃凝滞”意思是,人生在世,总会为一些繁杂琐事所困扰,而这些无关痛痒的琐事或者烦恼往往可以消磨一个人的意志。因此,做到“志存高远”,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人生的境界就会提升,跳出个人狭小的圈子,不为琐事所累,自然就做到了“弃凝滞”。做到以上三点,即使身处逆境,高远的志向也能“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与《诫子书》相媲美的《诫外甥书》,中学生一定要阅读学习

学习

其次,“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在阐明了立志的方法的基础上,作者开始论述实现志向(理想)的措施:要做到“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就是要做到能屈能伸、随遇而安,要抛弃心中无关的杂念,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虚心学习、吸取别人的经验,要做到心胸开阔、豁达。一个人有了高远的志向,广阔的胸怀,就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那么,即使他暂时得不到提拔,才华不被别人了解认可,也不会妨碍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后,作者又从反面进行了论述。“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就是说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昂扬的斗志,坚强的意志,那么这样的人生最终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被儿女情长所束缚,地位低下,在平庸中耗尽一生!

与《诫子书》相媲美的《诫外甥书》,中学生一定要阅读学习

诸葛亮

这篇文章只有短短八十余字,但却有很深的内涵。做为年青年人,不能只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否则理想就可能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沦为平庸下流。诸葛亮的这封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放在今天,这个道理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一个人如果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之缜密地思考,然后付之于行动,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反之,则必然失败。

《诫子书》已经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作为它的姊妹篇《诫外甥书》,也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有可能作为考试题目出现在中考、高考试卷上。所以,有先见之明的语文老师必然会要求学生将二者对比学习,以便未雨绸缪,应对可能出现的考题。既使不为考试,作为教育青年人“立志做人”的最好教材,青年学生也应该将其理解掌握,熟读成诵。小伙伴们,你们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