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完成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任務

2018-07-30 10:44 | 溫州日報

温州完成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任务

經過三年試點期的建設,溫州市順利完成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任務。“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我們還有許多本土特色自選動作付諸實施。”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三年來,溫州圍繞“三江兩帶一網多點”總佈局,紮實推進“13579”建設行動:落實1項制度,3年投入約300億元,構建5大體系,創新7項機制,實施9大類工程,通過珊溪水源地保護等12個示範項目的典型示範作用,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這組數字帶來的,是全市河網水質逐步好轉,是水岸共建亮點區塊逐漸呈現,是35條河道獲評“省級示範生態河道”。

“甌韻治水”行動,讓承載著溫州人鄉愁記憶的美麗浙南水鄉加速回歸。

夯實水安全基礎

城市防洪達標率提至90.9%

温州完成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任务

溫州依水而建、伴水而居,境內河網水系發達,水網縱橫。但是,三大江、四大平原防洪排澇設施薄弱。

面對短板,全市各地想方設法克服項目審批、土地佔補平衡、政策處理、資金籌集等難題,全力推進45個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17.38億元。

鰲江干流治理麻蕭段、橫陽支江堤防加固項目,在2017年底基本完成主體工程;鰲江治理水頭段防洪工程等10個項目全面進場施工;瑞平平原排澇、樂柳虹平原排澇兩個項目正式破土動工,江西垟平原排澇工程等5個項目前期進展順利……近年,一大批強基礎、管長遠、利發展、惠民生的水利工程有序推進。

全市沿海高標準海塘基本實現閉合,甌江、飛雲江、鰲江等流域“上蓄、中疏、下排、外擋”的防洪排澇體系逐步完善。至2017年底,全市城市防洪達標率由80%提高至90.9%,市區三溪片“小水大澇、一年多澇、水漫金山”的歷史一去不返。

與此同時,通過開源、引調、提升等組合措施,增強優質水配給能力,實施17項重點水源地保護及水資源配置工程,完成投資15.48億元,形成南北互補、多源供給的供水格局,全市城鄉用水保障程度大幅提高。

2016年,鹿城區率先採用“一城一網”管理體制,對7家供水企業進行整合併網,對多個水源實施統籌調度,構建市區城鄉供水一體化,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至2017年底,珊溪“大水缸”水質連續三年穩定在II類以上,全市集中式(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城市供水保證率由90%上升至95%,農村安全飲用水人口數達到43.02萬人。

優化生態環境

20個劣V類斷面提前“摘帽”

温州完成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任务

溫州的剿劣任務全省最重,能夠如期完成,靠的是上下齊心、措施落實,打響了剿劣的“全民大會戰”。

2017年初,溫州市圍繞年底前全面剿劣的目標,創新提出“拆、截、清、封、防、調”治水六字組合拳,爭分奪秒剿劣。市治水辦安排了120項整治措施,並選派治水智囊團、剿劣督導員駐村問治水;各地明確措施,列出了剿劣作戰圖,梳理細化“一河一案”;8000餘名“四級河長”帶頭下河,重兵馳援治水一線......

不懈的努力換來不俗的業績,到2017年底,全市20個掛牌銷號的劣V類水質斷面、2947個劣V類小微水體全部按照省定標準完成整治和驗收銷號,基本實現全域消劣,全年平原河網氨氮、高錳酸鹽、總磷平均濃度與2013相比年分別下降71.2%、24.8%、53.8%。

貫徹“水岸同治,活水繞城”理念,溫州市大力推進生態河道建設,實施22項重點溼地保護、河湖水系連通、生態河道工程。至2017年底,累計完成投資62.21億元,建成生態河道1714公里,35條獲評“省級示範生態河道”。新建改建2624個村莊建設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設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應建村設施建設覆蓋率達到100%,新增受益農民60.8萬戶。

如今,位於平陽縣昆陽鎮鳴山村內的瑞平塘河段從臭水溝變身為景觀河,成為沿岸居民休閒的好去處;原先髒亂的溫瑞塘河瑞安市塘下鎮前莊段,流淌出一條水清岸美的古韻塘河;樂清中心城區防洪調蓄示範工程,利用滯洪區的水資源、河道和綠帶等,建成後將形成集防洪、排澇、休閒於一體的城市溼地公園。

優化管理機制

“甌韻治水”再譜新篇章

珊溪水利樞紐工程供水範圍覆蓋8個縣(市、區)500多萬人口,是浙江省供水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大型集中式飲用水水庫。由於受生活汙水、畜禽養殖汙染等嚴重影響,珊溪水庫水質從2001年蓄水之初的I類,下降到2012年的II到III類,2009至2011年連續3年暴發藍藻。

對此,溫州市水利部門大膽探索,實行“三個創新”去解決“三個問題”:創新水源保護工作的管理體制,解決責任誰來承擔的問題:成立市、縣兩級珊溪水利樞紐水源保護管理委員會,形成一套“政府主導、水利牽頭、部門參與、屬地負責、齊抓共管”的水源保護責任體系;創新項目建設運作模式,解決項目怎麼建設管理的問題,將“珊溪水利樞紐水源地人口統籌集聚和水源保護工程”包裝成一個整體項目,按照工程基本建設程序進行運作;創新籌資渠道,解決資金從哪裡來的問題,按照“以水養水”市場化籌資思路,以財政資金為引導,在供水水價中設立水源保護治理費並以此為質押進行貸款融資,5年治理期內共籌集了16.3億元資金。

一系列大規模、系統性的綜合整治,使珊溪水庫水質持續改善並穩定保持在II類以上,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基層治水十大經驗”。

同時,水利部門還建立了水質監測體系,制定嚴格的水質考核與獎懲辦法;建立長效巡查與處置機制,出臺八條禁令嚴防畜禽養殖反彈,持續鞏固水源保護工作成果......在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過程中,溫州市根據特殊的市情水情,採取了一系列創新措施,走出了一條溫州特色的治理路子。

(原標題《規定動作結合創新舉措 溫州完成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任務》。編輯周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