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破发,是自命不凡,还是投资界的理性回归

编者按:本月,港交所迎来一轮企业上市潮,其中小米集上市破发成话题焦点。据统计,小米上市首日股价为16.80港元,略低于发行价。但次日小米以19.34港元收尾,涨幅超过了13%,而后六个交易日股价上涨27%。雷军接受采访时坦承,在上市的前一星期,连觉都睡不着。但他确信,短期股价并没那么最重要,长期持有小米,才有钱赚。此番小米上市估值从1000亿一直下滑到500亿,而令小米股价“座山车”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未来,小米是否会如雷军所述能够长期看好?

凯盛专家:赵一洋,苏宁金融研究院 互联网金融中心高级研究员。

小米上市破发,是自命不凡,还是投资界的理性回归

自主研发帮倒忙

小米之所以一上市就引起了如此大的估值波动,其实和小米2017年在产品供应链中完成的一项重大事件有关,即小米成功研发出自己的芯片。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智能手机的终级战场早已不再是手机销售本身,而是上游原件的供应。据了解,世界上手机的核心元器件大多集中在高通、三星等国际巨头手中,特别是顶级的芯片。今天,这些高端元器件早已是供不应求,货源竞争异常惨烈。所以,近年来我国华为、小米都开始了自主研发芯片的道路。

而就在2017年2月份,小米成功推出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的芯片,这对于小米来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但这也成为了一个影响小米估值的重要原因,因为没有人知道小米自主研发的这套芯片和高通、三星的一些顶级的元器件之间的差距是多少,是否会像大家预期一样还不得而知。

高端系列也不乐观

除此之外,华米也成为了此次小米上市估值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小米的智能制造生态链,一直以来都是小米生态圈中,最具特色和创新意义的部分,同时,也是小米商业模式利润来源的核心。自华米与小米签署了商业合作协议和战略合作协议作之后,华米就成为了小米智能制造生态链一个关键要素。

从华米的产品线来看,其主要分为两条。一条是作为小米的OEM厂商,为小米贴牌生产中低端产品,主要是百元级的小米手环;另一条是作为华米品牌的自主生产商,自主研发、设计、生产高端智能手表,直接对标千元级的Fitbit、Misfit等国际高端品牌。

2017年,华米的预计盈利为1.5亿元人民币,虽然已经在美上市,但于同行业美国Fitbit相比,还相差甚远。据了解,华米2017年前三个季的收入还未及Fitbit的两成。而去年小米高端自主品牌华米智能手表出货量也仅占华米总出货量的3%。

因此,在高端领域,华米还远不是国际巨头们的对手,其根本原因在于,华米对小米这个强势品牌太过依赖。未来要想跨越这道鸿沟,华米必须着力打造“华米”自有品牌。所以,这也成为了小米此上市估值下滑的又一关键原因。

供应链环节成愿景

虽然自主研发芯片造成了此次小米上市估值骤减,但雷军抓却住了手机产业中十分关键的“手机供应链”这一环节。

为什么说这一环节十分关键呢?例如当年锤子手机的创始人罗永浩,在手机生产中屡次摔跤,其中多次问题都出现在手机供应链管理环节上。后来,在华为供应链管理负责人吴德周的帮助下,锤子手机渐渐走向了正轨。

在2017年,雷军十分聪明的彻底抛弃了小米多年来的饥饿营销策略,紧紧的抓住了从设计,到原材料,到产品出厂,到渠道的这些手机供应链环节。并且尽全力去保证整个手机的上游元器件的稳定供应,因此,成功理顺了小米手机的研发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而这也是未来小米被外界十分看好的地方。

其实,无论是小米从1000亿的估值下滑到现在的500亿,还是说小米破发,其实质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这只是整个投资界对于小米现在的产业链的重估所造成的一个情况。所以未来,小米的前景依然十分看好,而它现在的估值水平,其实是反映了整个投资界的一个理性的回归。

关于凯盛群英

小米上市破发,是自命不凡,还是投资界的理性回归

凯盛群英 是一家专注产业经济的严肃内容供应商,由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一线专家对行业热点和前沿议题进行深入分析。

读者及会员通过持续关注特定领域的多元观点寻求在专业路径的职业成长,同时也收获跨行业学习、交流、分享的宝贵机会。

凯盛专家,群英智慧。现在起就关注 严肃内容供应商 @凯盛群英 的头条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