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前文回顾

D2

2017年4月17日 星期二

昨天在4000米的高度拼命刨小吉,使得夜里脑袋和身体都在隐隐作痛。不断做梦,不断醒来,不断告诉自己要休息好,直到快4点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早上七点,晨光点亮窗帘,窗外阳光灿烂,新的一天开始了。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今天将从达维出发,抵达丹巴甲居藏寨。如果走正常路线,从G350经小金普普通通地抵达丹巴,全程不过2个多小时,实在是太乏味了。所以我最终选择了走金抚路,这是一条翻越万里城雪山的超级冷门路线。

这条路线在导航上是存在的,连接小金的抚边乡和金川的西里寨沟,但因为路况极差,几乎无人涉足。

我在搜集资料时发现一篇4月11号的新闻报道,说一辆大货车被困在万里城雪山垭口,司机徒步下山求援。它传递出两个信息,一,这条路是能通的,二,垭口积雪很厚。

试试看吧,万里城雪山垭口海拔4500米,与昨天的巴郎山垭口相当,如果老老实实地走,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吃过早饭,收拾好行李出发。今天的天气同样是极好,万里无云,达维乡的白色房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于是轻车熟路,不过30多公里便来到猛固桥路口。抚边河与沃日河在这里汇聚为小金川向下游小金县城流去,使得这里成为一处战略重地,同时也是当年红军长征时期攻打小金县城时激战过的地方。这里距丹巴县城不过1个多小时车程,而我则在此右转,拐上

S210向北驶去。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这条路我曾经走过,道路两岸并没有太出色的风景。但因为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路线,有许多红色历史遗存。如两河口会议遗址梦笔山卓克基土司官寨,鲜为人知的世外秘境玛嘉沟也在这条路上。

这一路路基沉降非常严重,小吉飞驰在这波浪形的道路上,非承载式车身独有的起伏跳跃,让人有种在乘坐过山车的刺激感觉。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行驶了不过1个小时,便来到抚边乡,这里北通梦笔山,南连小金,西边是万里城隘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乾隆时期,清军为收复金川,与藏军在此有过两次惨烈的激战,大将军温福战死,使得这个地名载入史册。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在抚边乡的岔路口左转,拐上金抚路,便正式开始了翻越万里城雪山的崎岖之旅。

你在网上很难找到关于这座雪山的资料,它在地图上标注为“万里城”“万里城梁子”,垭口海拔4600米,是小金与金川的界山。据说,当年清军在这里驻扎,并沿着山棱修建了城墙,所以将它取名为“万里城”。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一路西行,路况如同预期的一般,因为年久失修,充满着碎石、水毁、滑坡、塌方,但也还算可以勉强通行。偶尔会遇到载重卡车,无法超越,只能跟在它后面缓缓蠕行。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跟着导航一路前行,经过大坪牧业村,这是万里城垭口前的最后一个聚居点。车在这里拐了一个180度的弯,便正式开始攀爬雪山,向垭口进发。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这之后的路更烂了,路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碎石满地。远远能够看见之字形的盘山路延伸向白雪皑皑的垭口,仿佛很近,却又遥远。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一边回避着路上的尖石,一边颠簸着前行。拐过一个弯道,白雪覆盖的万里城就在眼前。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海拔上到4000,积雪开始出现,地面看似坚硬,实则为浸透了水分的沙土,车轮碾过,沙沙作响。有了昨天的教训,我不敢大意,挂上高速四驱,小心翼翼地前进。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这是今天最为艰难的一处路况,积雪覆盖在滑坡形成的土堆上,窄且陡。我曾以为小吉在这里会打滑,但它没有再出现状况,四平八稳地通过了这里。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这一路上完全没有见到任何人和车,我一个人和小吉在这白茫茫的世界里孤独前行。若不是道路两侧的房屋和护栏提醒着我这里是一条还在使用的公路,我都要觉得自己仿佛是在火星上探险了。

道路两边,积雪堆融化形成各种奇形怪状的模样,如同人群列队欢迎着我,使得场景更加的荒诞滑稽。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反正四下无人,我可以随意地把车停在路边,专心创作。万里城雪山是一座比较平坦的雪山,并没有巴朗山看上去那么险峻和气势恢宏。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我就这样一边拍照,一边向上攀爬,在中午时分顺利抵达了垭口。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和那些废弃了的垭口一样,没有名字,没有海拔,只有一座经幡塔孤寂伫立。垭口东侧是小金方向,远远还能望见幺妹峰俊俏的身影。西侧则是金川方向,山峰连绵,那是横亘在金川和道孚之间的党岭山脉。

下车正拍得兴起,突然后面爬了辆皮卡上来,原来是来巡逻的警察同志。他们一听我要从这里下去金川,纷纷摇头,说那边是阴面,雪很厚,恐怕下不去。前几天还有车困在这里,没有信号,只能走下山寻求救援。

我一听顿时心凉了半截,昨天陷车的阴霾又笼罩心头。但好不容易都来到了这里,放弃未免太过遗憾,思忖再三,最终还是决定一试。

第一,这两天都是大晴天,积雪应该融化得差不多了,刚才上垭口时也没遇到太大困难;第二,我有了昨天使用防滑链的经验,只要不出现极端的情况,应该也没有问题;第三,我相信小吉。

他们见我态度坚决,又看了看我的车,便没再做阻拦。只是拍了小吉的照片以防万一,并且一再嘱咐我注意安全,如果积雪太厚,就要果断地掉头返回。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我谢过他们,便跳上小吉,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往铺满积雪的金川方向开去。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幸运的是,积雪情况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严重,海拔很快地降到了4000以下,积雪消失不见。我这才长舒一口气,知道我已经度过了今天最大的难关,不会再被陷车所阻了。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于是心情大好,满眼皆是风景。我把喇叭音量开到最大,敞开车窗,一路向山下驶去。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这是专为夏拍的一张照片,蓝天,白云,积雪,树影,汇集了她喜欢的一切元素。因为在雪山上没有信号,她一直焦虑地等待着我的消息,所以我发了这张照片给她,希望她安心。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就这样一路盘山路下到山脚,进入西里寨村,路况也变回了良好的柏油路面。我注意到河谷两岸都是彩林树种,这里的红叶季节应该也会非常漂亮,有机会在秋天再来这里吧。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从垭口到金川县城不过40公里,中午一点半,我穿出了山谷,抵达了大金川河畔的金川县城。如果扣除路上拍照的时间,从达维走金抚路到金川大概需要4个半小时,虽然距离比走省道要短,但由于路况太过糟糕,所以不建议一般的车辆通行。

我本来想去沙耳乡的神仙包看看,但这次出发得太晚了,金川的梨花早已凋落,只剩满山郁郁葱葱的梨树,最终还是放弃。把小吉加满油,自己也填了填肚子,便沿着

S211南下,直奔今天的终点——丹巴甲居藏寨而去。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走这条路了,沿途该看的景点都看得差不多,而且此时没有梨花,更是无聊。一路开得昏昏欲睡,奔流汹涌的大金川河和两岸刀削斧凿般的峻峭崖壁也没能让我打起精神。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进入丹巴境内,路又开始变得破烂。在我的记忆中,这条路就从来没有舒坦过,不过这“越野路况”倒是让我稍稍来了点兴致。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两个小时后,抵达甲居藏寨。想要进去还得花50元买路钱,因为事先做过功课,所以淡定地交钱买票走人。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丹巴藏寨分为甲居、梭坡中路三大区域,前两个名气最大,游客也最多。而我曾经去过的中路乡克格依藏寨则较为原始,也不收门票,是只有老法师才知道的冷门景点。

但不管怎么说,这里毕竟也是中国国家地理评出的中国最美村落之首,所以我才会把今天的住宿选在这里。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可惜此时天空浓云乍起,遮蔽了阳光,一片黯淡。而且甲居藏寨坐西朝东,在早上拍摄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所以我没有久留,在观景台考察好拍摄点和角度之后,便返回旅店休息。

第二天的旅途就这样结束了,由于昨天陷车的悲剧,今天一整个上午都是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生怕再出什么问题。好在最终平安地完成了计划,穿越了金抚路,一睹万里城雪山的壮丽美景。

但实际上这两天的旅行都只能算是开胃菜,从明天开始,才是这次旅行的重点——丹巴。我将会深入其山谷腹地,去探访隐世秘境莫斯卡党岭雪山

希望之后的旅途也能顺利。

雪中丹巴行(三):从莫斯卡到党岭,在秘境中穿行

待续

雪中丹巴行(二):跨越无人之境,冰封的万里城雪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