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造雙旗紀念幣

 民國成立後,銅元仍繼續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ZUI DA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叉的國旗圖案,並有“開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銅幣”字樣。

湖南省造雙旗紀念幣

湖南省造雙旗紀念幣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銅元收藏研究中數量很大,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品類,甚至可以說是民國銅元的主體品種。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由民國政府發行的一款紀念銅錢,正面“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字樣,十文,背面交叉龍旗。銅幣當時面值以當十、當二十為主,當五十面值的相當少見。

民國初期銅元主要指民國元年(1912)至民國七年(1918)。其種類有“開國紀念幣”、“共和紀念幣”及鑄有省名的民國銅元等。這一時期新式銅元與清末舊式銅元混合流通,使銅元的混亂程度進一步惡化。

國內收藏大家劉益謙曾說;對於這些藏品,收集到就是緣分,收藏的是一份情懷與福分,但是現代市面的大清銅幣是造假太多,就因為如此,收藏到一枚品相不錯的大清銅幣戶部造的銅幣還是很不錯的.

湖南省造雙旗紀念幣

湖南省造雙旗幣(正反面 )

存世量是影響古錢幣價值的重要因素,收藏界通用的法則就是“物以稀為貴”,當然也適用於古錢幣板塊。歷史上有些朝代比較強盛,數十年甚至幾百年發行單一品種的錢幣,所以這類古錢的數量就非常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