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價格上漲農民會得到多少好處?

_Terrific


這麼說吧,糧食價格上漲給農民帶來的利弊都是很明顯的,但是整體來說,不論是對個人還是整個社會來說的話,糧食價格過高肯定是弊大於利,雖然我知道自己說出這些話,肯定有一些不明真相的農民朋友又要罵我了......

而讓糧食價格處於理性的價格,同時給與農民一定的補貼來保證農民受益才是經營之道,幾乎是全世界主要的農業國家對於農民和糧食的一個對待方法,以美國為例,其大豆和玉米的生產成本全世界最低,價格也同樣低的令人髮指,但是美國政府為農場主提供了大量的補貼以維護農民種植積極性,保證糧食供給量,同時保證本國糧食在世界糧食貿易中的競爭力。

我國現在也是如此,不支持糧食價格過高,哪怕是通過糧食收儲制度改革等措施讓糧食市場價格先降下來,然後再給與農民生產者補貼這種殊途同歸方式來保證農民整體收益不降低。

想想我國的玉米收儲知道改革,稻穀收儲制度改革,不都是如此嘛?

因為糧食價格過高一時來看,農民受益增加了,但是也意味著物價上漲,經過層層疊加,農民肯定承受不起這個後果。

所以,讓糧食處於一個合理價位,適當給予農民部分補貼不失為一種良策。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5.14


糧油市場報


糧食價格適度上漲,農民最主要的還是生產糧食,對絕大多數農民來說是直接增加收入,有利於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

雖然目前糧食價格持續上漲,順應市場供求規律的要求,允許糧食價格適度上漲,使種糧有利可圖,讓糧食價格上漲與其上升步調一致,增加農業投資,促進城鄉要素流動,保持農業穩定發展、保障糧食有效供給,既有利於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縮小城鄉差距,又有利於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農業,反而可以使價格保持在較為合理的水平,有利於抑制通貨膨脹。但農民所得收益並不明顯,因為生產糧食的成本也在上升,如化肥、農膜、農藥和種子等也在漲價,糧食生產機會成本也在進一步上升。因此,需要政府出臺更多惠農政策,扶持更多的農民。


農學谷


首先必須得承認,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可以說通過小問題能夠反映出大的問題來。筆者認為,糧食價格上漲,表面上會有利於增加農民的收入,但實際上來講對並不是一件什麼特別好的事兒,特別是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來說,糧食價格的上漲對他們效益增加來講幾乎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有可能還會起到副作用。

糧食不同於蔬菜或者其他的水果,他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口糧,是滿足人民日常生活必須的最基礎的生產資料,這種屬性決定了其價格的浮動不可能像蔬菜水果那樣變化比較劇烈。另外糧食比較容易儲藏,可以常年不間斷的穩定供應,也不會出現如“蒜你狠”,“姜你軍”這樣因為巨大的供應和銷售需求間差距造成的價格浮動變。另外,我國糧食產量常年維持在1.2萬一斤左右,體量非常大,價格稍微有所變化,就會引起其他一系列的反應,如最基礎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藥,種子等等都會產生巨大的連鎖反應,從這個角度講,糧食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幾乎是不可能的。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歡迎多提寶貴意!


南繁北育2017


糧食敢漲價?漲價了給農民帶來好處?都不可能,大家別想多了。糧食漲價——對農民,害大於利

糧食漲價,表面看是給農民帶來了好處,增加了收入,其實更深層次的去追究,會發現,最終受到最大損害的還是農民自身。價格上漲,農民利益會遭到反噬,害大於利。

近年來,農村的荒田,棄田比比皆是,問農民,都說種田現在連家都養不起了,還不如出去打工。在中國,農民的人均糧食種植面積在1畝多,一家四口人,也就是五畝左右,除了基本的吃喝生活,所剩下的糧食也產生不了多少的收益。另外,這還要算上勞動,肥料,農藥,還有種子等,能夠真正落到農民手中的錢更是少之又少。社會生活在提高,物價在不停的增長,種田所帶來的微薄收益根本不能維持一個家庭的需要。

就拿孩子來說,雖然國家已經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免除學雜費,但是,當孩子到了高中,大學,開支會更大。有時幾畝地一年攢下來的積蓄,還不夠給孩子交一次學費。

而且,所說的糧食漲價,也都是很小程度的增長,不是說一畝地就能多拿一千兩千塊的,這是不可能的。糧食微微漲價對農民的收入起不了什麼大的作用,根本解決不了農民收入的問題,還會讓農民的負擔變的更重。

有人肯定會問,為什麼給農民增加收入,反而會害了農民呢?

這很簡單理解,和市場是有關係的,糧食上漲,相應的工人成本就會增加,這些到最後都會反射到商品上,各種原材料都會隨之增長,到頭來,農民生活開支就會增加,花出去的錢可能要比糧食漲價多掙的一些錢多得多。物價上漲,只會增加農民的家庭負擔,到頭來,利益受到損害的還是農民。

綜上所述,糧食漲價不僅不會給農民帶來任何的好處,還會致使農民利益虧損。

你好,商函雜並論,一個以客觀視角解讀商業的偽ceo


商函雜並論


很多人認為糧食價格上漲農民就能夠得到實惠,從中獲益,是不是 真的這樣呢?也還真的不一定的,因為糧食價位的上漲所帶來的定然是一連串的反應,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農民:糧價終於上漲了,真好,今年收益比去年多賺了5000塊錢,真好。

化肥廠工人:市場飯菜價位又漲價了,工資都不夠花了,一定要求老闆漲工資。不然養家餬口生計都難了。

化肥廠老闆:工人要求漲工資,沒辦法,生產成本的增加只能從化肥裡面來了,化肥價位就再網上提升一下吧。

農民來到農資店:老闆化肥、農藥怎麼又漲價了,再這麼漲下去,種地可是要虧本的啊。

農資老闆:沒辦法啊,化肥進價成本增加不少,從出廠路上運費也增加不少,我自己利潤也要有啊,各種食物蔬菜價位都在漲,沒辦法。

農民:種子價位漲了,化肥價位漲了,農藥價位漲了,糧油價位漲了,穿的衣服漲了,油費漲了,一年到頭收益還是和糧價沒漲時候一樣。

…………………………

這也就是一連串的反應,糧食是國民最為基本的物質,糧食價位的上漲影響到的是整個國家百姓的生計,真正百姓獲益的方式認為還是對糧食價格採取市場,國家補貼。工業反哺農業。這樣補貼也發到農民手中,農民這樣獲利是實實在在的,其他行業的產品價位沒有上漲,農民種植成本才不會增加,有利可圖。

多年種地的農民應該比較清楚,在國家取消農業稅之前,碳銨才20元上下一袋子,取消農業稅之後,價位翻翻。從名義上說國家取消了農業稅,但是國家取消農業稅的這部分財政損失總要有地方彌補的,那也就只能對農資產品徵收重稅了。因此來說,農民獲益的途徑不在於提高糧價,而在於其他產品價位能否降下來,讓於農民消費的產品價位回落,減少農民的種植成本,提高農民種地補貼,無論從盤活市場還是農民受益角度而言都是比較合適的途徑。


科學興農


糧食價格上漲,所有農民都會盤活,都會得到好處。中國在長時間的糧食價格滯漲的情況下,很多原本是種糧食的地塊種植的品種進行了轉移,比如說,原本是種糧食的地塊,因為糧食價格低迷,改種的水果並且對水果價格進行了衝擊。以前沒有種蔬菜的地塊改種蔬菜,對蔬菜價格進行了衝擊。同樣以前不適合進行餵養水產品的地塊進行的改造之後,養殖水產品,同樣對水產品的價格進行了衝擊。所有的農產品滯銷,都是因為糧食價格低迷所造成的!!!一些新上馬的農業項目,由於技術和銷路以及地理條件的問題,並不盈利,在市場上左衝右突,對農產品市場,形成衝擊,是的農民,市場和國家沒有半點好處的!!!其他發達國家低,農產品這一塊,進行了大額的補貼,穩定農產品價格和產量。多餘的農產品給予高額的補貼進行出口,對其他國家的農產品價格產生衝擊,打擊其他國家農業生產。我們國家應該學習發達國家,對待農業的政策,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促進農業發展。


我心飛翔205441935


其實,從潛意識中,農民希望糧價能多漲一些,這樣生產出來的糧食才能多賣點錢。這個意願不能說不好,只能說市場也好,國家調控也好,是不以我們農民一個群體的意願為主的,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農民反而成了收益最低的群體。

假設糧價上漲了,農民能得到多少好處?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糧價漲肯定比不漲要好,比下跌更好,但是能不能得到好處,以及得到多少好處,還需要算細賬。

能不能得到好處呢?這要看:一是老天是否幫忙,讓收成也增加了,在糧價漲的大前提下,多收了三五斗和少收了三五斗,是截然不同的。

二是看農資價格的漲幅,我們可以回憶一下,這十年來,儘管國家不斷在提高糧食的保護價,但提高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種植成本增加了,農藥、化肥漲價,柴油、電費漲價,人工也漲價,實際上農民的收益增加了多少嗎?並不盡然。特別是這兩年,化肥、農藥因為環評問題價格大幅上漲,東北地區的租地費也是漲的比較多,糧食在不考慮減產的情況下,糧價得漲到什麼程度才能有收益呢?我相信,種糧的農民心裡有一本明帳。

能得到好處,又能得到多少呢?儘管這幾年隨著土地流轉的加快,除了東北地區的大規模耕種之外,關內的產量區也出現了很多種糧大戶,但從實際來看,一家一戶的種植模式仍是主力。我國種糧的面積每年大約是在16億畝多,算全部人口人均一畝多一點,按農村人口算(統計局公佈2016年農村戶籍人口58973萬人)平均每人也就2畝多。在糧價再漲幅度也不會太大的情況下,一畝地的收入才有多少?不如外出打工兩個月的收入!

所以說,糧價的上漲,是有很多原因導致的,比如說減產、市場需求增加等等,但與糧價上漲相呼應的,必然還有成本的提高。而在當今的時代,農民單純靠種地收入,來滿足生活需要、教育、醫療等等,是很困難的。當然,對於土地流轉,作為一個農民出身的人,我能預料到的大趨勢,是我國的土地必然會集中,但並非我所願。但從種糧收入上來看,如若沒有規模化種植,以種糧來養活一家老小,難度是很大的。這裡轉發一下別的平臺大咖的言論,很有啟發:

同意@周曉農的看法,在中國,除非是規模種植,標準機械化勞動,否則種田永遠是一筆虧賬,但是不同意規模種植讓農民受益,規模種植只是把諸多農民的利益轉給一家,他一家受益,其他失地農民受害而已。比如10戶農民,自給自足,糧食上漲,大家緊張,但是農田轉到一家後,他一家受到了利益,其他農民都受更大的損失,當然這些失地農民可以通過打工賺錢,但是就農田這塊,他們是虧損的


糧小咖


糧價上漲給農民帶來的好是,“空歡喜”。還別不信,愚人給各位捋捋這事。

農民生產的糧食,賣多少錢一斤,農民說了不算,種地所需的生產物資價格,農民說了還是不算。糧價一漲,農村各行各業的商品,都跟著漲價,人家商品漲價,農民說了更不算。

這些年來,糧食價格一遇上漲,上游深加工企業,就哭著喊著要國家扶持,說白了,就是要錢。還有涉農物資,什麼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也跟著價格猛漲。其它行業也盯著農民的腰包,跟著一哄而上,最後的結果是,雖然,農民賣糧時多收入了一些,然後又被一步步的刮分,甚至是多賣的那點糧食錢,抵不住物價上漲的份額。

農民生產的糧食,是整個糧食產業鏈中的最低層,農民除了啥時候種、啥時候收,是自己說了算之外,從農業生產物資,到糧食價格,就沒有農民說了算的地方。

綜上所述,糧食價格上漲,農民從中得不到多大好處,所以只能叫“空歡喜”。


愚人多語


糧食價格上漲農民會得到多少好處?

其實對於好多農民來說,不管糧食補貼有多少,不如利用宏觀調控,把糧食價格調高,糧食價格高了以後,農民自然就樂意種地了。現在在農村的現狀就是,種地不賺錢,所以大量農村人口選擇外出打工掙錢,由此給農村地區帶來了很多的問題。如果糧食價格上漲,那才是真正有益於人民的好事,下面我談下糧食價格上漲,可能會給農民帶來的好處:


第一吸引大量人口迴流,建設農村。中西部很多農村地區的人口,為了生存去到了南方、東南沿海地區求生存,這群人背井離鄉的原因就是農村種地不掙錢。糧食價格上漲,而且上漲的幅度比其在城市打工的收入更多,那麼這些人就會回到農村發展,這樣一來,既解決了鄉村的“三留守”問題,又讓大部分人的生活狀態得到改善。

第二農村經濟得到發展,鄉村基礎設施會更完善。鄉村人口迴流以後,鄉村就活了,每個流動的人都是鄉村的血液,只有人回來,鄉村才會更有活力。大量人口在農村將會為農村得到較大的收益,經濟情況得到改善,就會有一部分資金用於鄉村道路、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


第三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以後,會帶動鄉村旅遊、鄉村服務行業的發展。人口迴流,為鄉村經濟發展帶來活力,基礎設施完善能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口來到農村進行消費,這樣的話就會對農村經濟帶來雙向刺激,農村的發展速度將來跨上快車道。當然圍繞外來人口的鄉村生態旅遊、鄉村服務行業也會得到相應的發展,到最後真正實現在美麗鄉村中生活,在美麗鄉村中就業,在美麗鄉村中實現夢想。

糧食價格上漲對於農民的自然相關性是最大的,更多的人願意歸故土、做農事,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三農問題”中的“三留守”人員的問題,又讓農村經濟活了起來。糧食補貼只能從面上解決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依賴於糧食價格的上漲,真正讓利於民、讓惠於民。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老胡侃三農




一是收益增加。眾所周知,穀賤傷農。將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首先就要保護種糧農民收益。國家出臺一系列惠農促糧政策,目的就在於此。2004年,我國出臺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作為一種引導性和保護性價格,當主要糧食品種的市場價格低於國家制定的當年最低收購價時,國家便由收購主體按照最低收購價收購糧食。自2004年、2006年、2007年起我國分別對主產區稻穀、小麥、玉米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以及臨時收儲制度。以後每年還連續上調最低收購價。這一“壓箱底”的保價舉措,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解決了農民麥糧之憂。

但由於近些年我國糧食產量、庫存和進口均連創歷史高位,最低收購價政策也遭遇新挑戰。2015年國家取消已實行7年的油菜籽臨儲收購政策;2016年又取消了玉米臨儲政策,同年下調早秈稻收購價;2017年首次全面下調稻穀最低收購價;2018年對小麥最低收購價也開刀下調。2018年生產的小麥最低收購價調低0.03元/斤,調整至1.15元/斤,這是12年來首次調低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在收購環節,也執行更加嚴格的質量標準。

當然優質麥、優質稻,市場緊缺,成為緊俏品,價格高漲可以理解。但多數主產區麥稻銷售還多是依靠託市來完成的。



二是收益不增或反降。糧價乃百價之基,價格因素非常敏感。如果糧價持續上漲乃至暴漲,企業收購成本增加,將勢必會傳導其下游產品調高售價,對城市居民生活產生一定影響,受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低收入者和無收入者。米袋子,歷來是市長頭號民生工程,米麵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城市顯然是要控制在合理區間的。

同時,糧價持續上漲也會帶來種子、化肥、農藥等其它生產資料的價格水漲船高,生產成本無疑將會增加。這種成本的增加,會對沖糧價上漲的部分或全部收益。因此,看似糧價上揚,可能反而收益不增反降。

糧食安全牽涉國家安全,國家顯然不會讓這種情況出現。儲備糧的一項主要功能就有調節糧價,平抑物價。對此,國家顯然是有調控手段的,以略低於市場的價格安排拋售“儲備糧”,適度加大進口,將會有效地引導和穩定糧價市場。



因此,凡事均有個度,糧食價格走低,農民大量撂荒,不利於脫貧和國家糧食安全;糧價基本穩定,供需平衡,能照顧各方利益;糧價“小步慢跑”,上漲在合理、可控的區間內,也能有利於“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反之,則物極必反,到頭來會損傷了種糧農民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