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食用菌行業的突圍之路在何方?

2018年春節過後,對於食用菌行業人來說,又該謀劃接下來一年的工作了,但很多人看到近期食用菌市場的價格下滑時,開始擔憂起來,現在幹食用菌還有沒有利潤了?近期,小編特意通過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市場部調研數據瞭解到,3月6日,河南西峽鮮香菇通貨為3.8-4.3元/斤;而2月10日,該地區香菇通貨價格可以達到4.8-5.5左右。上海地區3月6日,帶根雙孢菇價格為6.5-8元/斤;而2月2日,該地區雙孢菇價格則為8-10元/公斤。春節後香菇、雙孢菇這兩個品種價格的下降是食用菌市場的一個縮影,也是食用菌價格在春節前後的一個慣例,只不過漲價的時間略顯短了點,很多基地的頭茬菇還沒來得及採收,就要面臨價格走低的情形。2018年食用菌行業到底如何,能不能讓大家好好賺一回錢,很多菇農心裡卻還沒底。不知道2018年的路該如何走才好。

2018年食用菌行業的突圍之路在何方?

回顧食用菌行業這兩年的發展,總體來看產業發展勢頭向好,全國產量、產值穩步增長,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個別品種產能過剩,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漲,環保政策趨緊,融資難等一些問題。每年倒閉或轉產的企業數量不少,產業進入了深度調整期。很多人會發現,這幾年從事食用菌行業,錢沒有以前那麼好賺。十年前大家可能在拼規模,拼成本。而如今,日產到200噸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有多家,拼規模,拼成本已經不合時宜了。於是這兩年大家可能在找空檔期,夏季利用反季節種植進行錯季生產,以此來搶佔競爭並不激烈的夏季市場,但這兩年食用菌反季節生產受栽培技術、病蟲害、產品品質等因素影響,價格並沒有想象中的高。現在,大家的眼光可能放到一些近年人工馴化成功的珍稀食用菌品種上,如羊肚菌、黑皮雞樅、桑黃、牛肝菌等,這些品種以前屬於野生,在國內產量較低,市場價格較高,處於有價無市;而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珍稀食用菌產品的市場需求也比較旺盛,很多人就開始把珍稀菌類作為投資熱點。譬如羊肚菌就是這幾年行業內比較火的一個品種,在資本的驅動,政策的引導,以及企業的助推下,全國各地都掀起了羊肚菌種植熱,新聞中不時出現畝產達500公斤的基地,這著實讓不少行業外投資者看到了致富的好項目。從2015年開始,羊肚菌人工種植規模逐年增長,各行各業人紛紛介入,使得羊肚菌種植成為“精準扶貧”典型項目。但從近兩年羊肚菌從業者反饋的信息來看,賺錢的只佔一小部分,個體種植戶虧損居多。

在小編看來,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經歷一段時間的陣痛,經過調整、洗牌後,一部分企業會出局,留下的是在技術、市場、管理等方面比較優秀的企業。也許這幾年就是大家痛的時候,但是不管怎麼說,食用菌行業畢竟是個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其具有的點草成金、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的產業特點,符合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對於有效緩解百姓就業、豐富城鎮“菜籃子”、建設美麗鄉村起到積極的作用,正因為與此,越來越多的房地產、金融、能源企業開始瞄準食用菌產業,他們正是看準了食用菌行業所具有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

黨的十九大提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明顯提高,過去出現的產品數量、質量、種類與人們需要的不一致,生產與需要在時間、空間上的不一致已經得到解決,而如今,人們吃飽穿暖早已不是問題,而是希望吃好穿好,從追求數量到追求品質。因此,行業從業者應該與時俱進,用發展的眼光了解消費者的新需求。如果還是想用以前的思路,賭一個品種,博一個週期,估計成功率已經很低很低了,建議大家放棄這樣的奢想。相反我們必須正視當前的行業現狀:產品總體供過於求、生產成本節節攀升、機械化程度不斷提升、環保政策趨緊、市場競爭已經白刃化,面臨如此嚴峻形勢,從業者應該要好好思考,認真分析,在行業當中找到自己的突圍方法,才是長久的生存之道。

2018年食用菌行業的突圍之路在何方?

突圍之路之一:品種優化升級。目前我國食用菌菌種存在作坊式而非專業化的生產方式、育種者與生產者的分離、品種更新極慢、基礎的薄弱、技術支撐的嚴重匱乏、菌種問題持續加劇等諸多問題。一些從業者購買極少量母種,無限擴繁,致使生產的食用菌產品質量一年不如一年,產量也逐年下降,雖省了購買菌種的錢,但市場上消費者對於這類從賣相、品質、口感等方面較差的產品是不認可,因此,售價也比較低。

目前,行業內品種問題普遍存在:育種者程序不規範、穩定性差、特徵特性欠詳,生產者受利益驅動、隨意冠名、隨意引種串種、種源質量差,栽培者不切實際,需求倒逼隨意冠名,加劇品種混亂。為此,不能讓種植品種停留在單一階段,大家應該從品種創新升級上進行突圍,通過培育或引進優質品種,提升菌菇價值,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如目前香菇大量使用品種為0912、939、武香1、135、慶科20、L808、申香215等,這些品種都是近年在香菇基地使用過程中較好,得到了種植戶和消費者認可,因此,大家可以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如果能找到升級的、更佳的食用菌品種,將是一條相對簡單的突圍之路。

突圍之路之二:設備更新換代。近年來,隨著我國食用菌產業的快速發展,食用菌工廠化、設施化儼然成為我國食用菌產業從大國向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機械設備早已成為新時期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目前,很多企業的機械設備經過多年頻繁使用,已經出現老化、性能故障、生產效率低等現象,亟需進行設備更新。眾所周知,雙孢菇及香菇生產是否穩定,生產環境控制系統的執行是否準確將直接影響生產。以前由於國內製造的設備和控制系統的不成熟,普遍存在故障率高、使用年限短、準確度較低,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多為季節性生產;抗風險能力低等不利生長從而導致產品品質及產量不穩定,因此,要想提高雙孢菇及香菇的生產效率,需要使用新型的食用菌恆溫空間,以此達到最佳的生長環境。

現階段,食用菌生產從拌料、裝袋、滅菌、接種、採摘等環節食用菌機械設備都應用其中,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節省了人工成本。在目前人工成本不斷攀升的今天,利用“機械代替人工”已成為行業發展趨勢。2017年裕國股份就成為行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該公司將先進的人工智能分揀系統引入傳統的香菇行業,啟用了國內首條食品級智能無序分揀流水線,這條智能分揀生產線可減少用工6個人,生產效率是傳統線的2倍多,且智能線的成本只有傳統線成本的75%。長遠看,使用智能線不僅可以為企業解決招工難題,還能節省成本,提高質量和效率。因此,有一定實力的企業應該把設備的更新換代作為突破口,通過技術革新來提高企業競爭力,以迎接食用菌行業“機械代替人”時代的到來。

2018年食用菌行業的突圍之路在何方?

突圍之路之三:提高產品附加值。近年市場上出現的食用菌產品滯銷情況,很多都是鮮品。由於食用菌出菇受季節性影響,出菇期一般都比較集中,當市場上產量陡然增多,很容易引起滯銷。有些人可能會在產品大量上市時,採取冷庫儲藏,或烘乾等手段延長銷售週期,但這並非萬全之策,畢竟食用菌乾鮮品價格在目前市場上還不具備很強的競爭力。蘑菇醬、猴菇餅乾、銀耳羹等食用菌深加工產品近年在市場上還是比較受消費者歡迎的,滿足了一部分消費者的生活健康需要,因此,開發食用菌精深加工產品,提高附加值應該是大家可以嘗試去幹的。

突圍之路之四:產品渠道下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以前食用菌產品銷售大都集中在一線城市,因為只有城裡人對食用菌才會有消費需求,因此,這些年來很多企業把食用菌推向市場首先想到的是搶佔北上廣一線城市,殊不知,在一線城市食用菌產品集中度較高,市場競爭力也強,很多企業為了爭奪資源,大打價格戰,爭得你死我活的,最終錢沒賺到多少,市場也沒完全進入。然而今時今日,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開始購買食用菌來吃,也認識到食用菌的營養價值。小編過年期間,從四線城市的超市中看到,貨架上的食用菌品種基本上涵蓋了市場上常見的,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很高。我國13億人口中農村人口占到9億,這幾億人的食用菌消費力正一年一年地慢慢在釋放出來,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所以無論是種蘑菇的還是買蘑菇的,都應該認識到,一二線城市食用菌市場競爭激烈,相對飽和;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空間還很巨大,如果大家只是一味的死守大城市、大市場,最終結局可能是兩敗俱傷,但是如果我們把銷售的渠道下沉,放到三四線城市或市場中去,說不定又會迎來一個發展的春天。

2018年食用菌行業的突圍之路在何方?

當然除了上面這幾條突圍之路外,還包括品牌打造、生產佈局、出口貿易等,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調整。通過對未來產業形勢的預判,從中找到一條適合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徑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食用菌產業發展到今天,靠天吃飯已成過去式,現在比拼的不光是價格、成本、產品質量等,還包括思維、戰術、戰略等,只有跟上形勢才能贏得未來,才能夠積極應對食用菌市場風雲,並在2018年在食用菌行業實現突圍!來自《食用菌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