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個度,太直傷己,太假傷人,太善被欺,太惡遭恨!

人生的命運與度有極其重要的關係!

人們常說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都要講個“度”,“度”就是適當、合適,多了少了都不好。就像吃鹽,少了沒味,多了又鹹;喝酒不能過量,

所以說萬事須講“度”,不可亂為之,適可而止,不能超出度的範圍、原則。凡過分之事,雖有利而不為;分內之事,雖無利而為之,這就是——“度”。

那到底什麼是度?度就是有分寸,度就是有底線,度就是別過火。

做人要有個度,太直傷己,太假傷人,太善被欺,太惡遭恨!

做人要有個度,太直傷己,太假傷人。太善被欺,太惡遭恨。做事要有度,太拼傷身體,太懶難成事,太慌易出錯,太慢沒效率。

說話要有度,直爽不能無顧忌,玩笑不能傷人格,口無遮攔會惹禍,謹言慎行是良策。

做人要有個度,太直傷己,太假傷人,太善被欺,太惡遭恨!

工作要有度,太拼命,累壞身體,太懶散,就是混日。透支了身體,毀掉的是健康。敷衍了領導,失去的是信任。

待人要有度,太熱情,被人懷疑,太冷淡,讓人寒心。太信任,失望會大,太防備,會有距離。

幫人要有度,幫好人,是行善,幫小人,是縱容。小幫,幫出感恩的人,大幫,幫出忘恩的人。

做人要有個度,太直傷己,太假傷人,太善被欺,太惡遭恨!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走過的路,才知道有短有長,經過的事,才知道有喜有傷,品過的人,才知道有真有假。

人生有度,過則為災,功不求盈,業不求滿,花看半開時,酒飲微醉處。可以清高,但要有寬容之心,否則就是孤傲,可以仁慈,但要有果斷之舉,否則就是軟弱,可以強勢,但要有所敬畏,否則就是暴戾。

做人要有個度,太直傷己,太假傷人,太善被欺,太惡遭恨!

有些人之所以能夠一路順風順水,不僅僅在於他們的聰明、勤奮,也在於他們對社會的洞察,對政策的理解,對人性的瞭解,對時機的把握,對自己能力的信賴。

他們懂得什麼是恰如其分,什麼是恰到好處,什麼叫不偏不倚,什麼叫見好就收。總的一句話,他們能夠把握分寸。

人,不過是生活在這一半天一半地之間。世間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量度,這個量度就是“中”、就是“半”。達不到這個量度就是“不及”,超過這個量度就是“過”,做事做得“不及”或做得太“過”都不會得到預期的效果。

做人要有個度,太直傷己,太假傷人,太善被欺,太惡遭恨!

中國人說話做事就是講究一個“度”,水滿則覆的道理大家都懂。

同樣的,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尤其是在交談時,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說到什麼程度上,這個“度”是需要被仔細拿捏的。

許多情況下的“知人不言盡”、“責人不苛盡”,既是一種免受埋怨的自保行為,更是延續友誼的君子所為。

所以,有財,要懂得節儉,否則就會奢侈;尊貴,要懂得謙卑,否則就是刁蠻。凡事有度,話不可以說盡,要把握分寸,事不可以做絕,人生要留有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