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池塘底質、掌握對應方法

池塘是一個複雜的小型生態系統,池塘中的魚類、藻類、微生物在池塘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生物間的相互作用還必須依賴於水體和底質這兩個媒介進行物質和能量轉化,因此池塘中的水質和底質影響整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循環,所以進行科學的水質調控是提高池塘高效運作,實現高產高效的一個關鍵因素,而其中的底質作為池塘中的“能量庫”,無疑成為影響水質調控的重要因素。

一、養殖池塘底質基本現狀

池塘環境的自淨和緩衝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池塘底泥的生態質量(自淨和緩衝能力),但池塘底泥的自淨和緩衝能力又是有限度的,當放養密度、投餌、用藥等干預因子超過池塘的生態容量時,就會造成底質和水質的惡化,使得水產養殖環境的穩定性和自淨能力水平隨之相應降低。

伴隨著水產養殖行業的高速發展,池塘養殖越來越追求高產高效,高密度、集約化的養殖模式已經成為主流養殖模式,因此飼料的投餵,肥料的輸入以及藥物的使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水產養殖動物的排洩、未攝食完的飼料、施肥或者水體內生物留下的屍體等這些外來輸入者超過了水體本身的自淨能力,這些有機物難以充分的進行及時有效的分解,最終被沉到了水底,與泥沙的混合作用下,產生形成新的淤泥,塘底原本的土壤慢慢的被新淤泥取代。

淤泥層的合適厚度對於塘底底質來講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緩衝水質突變,調節水質,保肥、供肥,如果淤泥過多,長期不處理,也會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主要有:

1、增加耗氧量:有機物質的分解、耗氧生物的呼吸作用都會大大增加池底的耗氧量,有關數據顯示,養魚池的底泥耗氧量比未養魚的底泥耗氧量高出3倍。

2、產生有害物質:有機物分解過程中會產生氨、甲烷、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同時降低水體pH值,為病菌、有害藻類提供營養物質,也給浮游生物和寄生蟲繁殖後代提供了很好的場所。

二、底質惡化的主要危害

1、導致“氧債”增加

“氧債”就是池塘溶解氧在供應充足情況下的耗氧量和實際耗氧量之差。池塘過多有機物積累在池塘底部,同時池塘底部溶氧缺乏,在缺氧情況下,兼性厭氧菌大量繁殖,將有機物進行無氧發酵,產生大量的還原性中間產物(親氧)會將底部的氧氣結合從而消耗底部溶氧,因此“氧債”的存在是缺氧、水質惡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底質惡化是導致“氧債”產生的根本原因。特別是在夏天和秋天的高溫時期,一旦天氣突變,池塘表層就會出現水溫快速下降的現象,池塘水出現對流,上下層水體之間出現互換,這樣的情況下,魚塘會呈現極度的缺氧現象,養殖的水生物因為缺氧而窒息死亡。

2、 導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質產生

池塘底部過多有機物在兼性厭氧菌的發酵會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如如氨、硫化氫、亞硝酸氮、甲烷、有機酸、低級胺類、硫醇等,這些物質大都對水產養殖動物有著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容易引起魚類免疫系統紊亂或是正常代謝受阻。

3、導致池塘底部酸鹼失衡(主要是酸化)

池塘底部過多有機物在兼性厭氧菌和好氧細菌的共同作用下,會產生各類有機酸和無機酸,導致池塘底部pH快速下降,而魚類對水質中的酸鹼度有一個適宜的範圍,過高或過低都會刺激魚類鰓組織和皮膚組織,從而影響魚類正常的呼吸作用,這就是為什麼那些氧氣充足的池塘中還存在缺氧的症狀,主要就是酸化嚴重的底部會造成魚類不能利用池塘中的溶氧,因此要在平常生產管理中注意鹼化池塘底部。

4、 導致底部病原菌大量滋生造成池塘疾病爆發

池塘底泥本就是一些寄生蟲和條件致病菌的的溫床,一旦底質惡化,這些寄生蟲及致病菌就會趁機大量繁殖,當數量達到致病數量時,而酸化的底部也會使一些體質弱的魚群抵抗力下降,最終引發池塘疾病。

三、改善底質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從底質惡化原因來看,改善底質基本策略是控制底泥厚度,控制底泥酸鹼度,補充有益菌分解池塘底泥有機物含量,充分發揮池塘底泥“能量庫”的潛在優勢,因此底泥惡化條件改善主要方法可分為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三種,而市場上常見的幾種產品都是圍繞這幾個策略這幾種方法設計相應的產品。

1、 物理方法

常見的物理方法有清淤、開增氧機攪動塘底等,所以有條件的養殖戶會每年冬季賣完魚後進行清塘挖淤,將一年積累的淤泥推到池塘周圍,然後進行曬塘等操作,減少第二年病原菌的數量;晴天中午開動增氧機1-2小時,打破池塘水體土壤邊界(類膠質層)的阻斷,增加池塘上下水層交換,讓高溶氧的上層水與低溶氧的底層水進行充分交換,減少池塘底部“氧債”,這就是為什麼建議養殖戶晴天中午堅持開增氧機的原因。

以沸石粉、木炭等吸附性物質為主的物理型底質改良劑也是改善底質的一種物理方法,能大量吸收底部中的氨等有害物質,但此法只能將有害物質進行吸收,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2、化學方法

化學方法主要有清塘時候使用生石灰,根據生石灰遇水後發生化學反應, 放出大量的熱能,中和淤泥中的各種有機酸,改變酸性環境,從而可以起到除害殺菌、施肥、改善底質和水質的作用,此方法是養殖準備期進行,方法簡單,運用較廣。

以過氧化鈣(CaO2)為主的化學改良劑目前是化學改底中常見的一種,該類物質主要是對池塘進行鹼化,提高池塘酸鹼度,同時增氧底部溶氧,促進硝化作用進度,降低氨氮、亞鹽和硫化氫等含量,降低池塘有害物質含量;目前市場上興起的螯合劑也是一種化學改良劑,能直接將氨氮,亞鹽等離子進行螯合,形成螯合產物。

3、生物方法

此法主要是針對池塘底部施加相應的菌種,對其中積累的有機物以及一些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分解或吸收,該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根本解決池塘底部問題,如芽孢桿菌這類菌種可以有效分解池塘底部有機物含量,並能為池塘藻類提供營養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光合細菌能在無氧或含氧量低的底部利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合成自身物質進行大量繁殖,從而降低硫化氫等有害物質。

菌多多 五百億芽孢調水王 菌量大 活力好 複合芽孢桿菌 每克菌粉含有五百億個芽孢菌

因此微生物底質改良劑, 能發揮各菌種的協同作用, 將殘餌、排洩物、動植物屍體等影響底質變壞的隱患及時分解消除, 不僅能改善底質和水質, 而且能通過生態佔位控制病原微生物及其病害的蔓延擴散,實現改底降病害的目的。

四、市場常見改底產品分析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改底產品主要有三種,一是化學類(氧化、抑菌、礦化、pH調節/鹼化、物理吸附),二是生物類,三是生物化學類,其中化學類佔較大的份額,佔了80%的比例,生物類加生物化學類只各佔了10%的比例(如下圖)。

1、化學類產品主要原理是通過作用於池塘底部類膠質層和土壤—水體界面(如上圖所示),過氧化鈣(CaO2)為主的化學改良劑可以增加池塘底部溶氧來增加土壤-水體界面的通透性來提高好氧反應的厚度,同時提高池塘pH值促進有機物分解和營養鹽的釋放來進行改善底質;然而該類產品雖可以迅速起到改底作用,給人直觀的感覺是效果明顯,但真實情況是容易反彈反覆,不能徹底根治;

2、生物類改底主要原理是作用於通過微生物介入,不斷分解池塘底部有機物,從源頭上阻斷有毒有害物質的產生,並防止池塘底部“氧債”的走高來達到改底目的,但因微生物作用效果緩慢,且工藝難度大,研發成本高,感覺效果不明顯;

3、市場上最新的生物化學改底產品是將化學和的生物改底二者優勢結合起來,改底功能更全面,效率更高,是傳統改底產品無法比擬的,如海聯科3108及海聯科底倍康就是一種新型的生物化學改底產品,能綜合化學改底及生物改底的優勢,不僅能持續提高池塘底部溶氧和氧化還原電位等,同時能對池塘底部有機物進行有效分解,真正實現池塘有效的改底。

4、過硫酸氫鉀複合鹽底改,是以單過硫酸氫鉀複合鹽為主,復配其他緩釋劑、有機酸、表面活性劑等,具有增氧、氧化、抑菌、通透、擴散、淨水、解毒、除臭、增食、降氨氮、降亞硝等多種功能。相比單質殺菌類產品,比如碘、戊二醛、苯扎溴銨等,單過硫酸氫鉀複合鹽具備了更復雜的抗菌途徑,並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在水中會發生鏈式反應,反應產生的·OH自由基幹擾病原體DNA和RNA的合成,從而殺滅病原微生物;反應中釋放·O自由基可以起到過氧化物類消毒劑的作用,產生的H離子、氯氣、次氯酸根離子可發揮消毒效果。

弧克 第五代消毒劑 滅弧菌有特效

含有50%過硫酸氫鉀 第五代綠色消毒劑 對弧菌有特效 殺菌消毒改底調水

五、小結

養魚先養水,而養水先養底,在當今高速發展的水產養殖業,大量外源物質的輸入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改變的途徑,因此更加需要注重底部環境的改善,通過人為調節(物理、化學、生物方法)有效改善池塘底部,將池塘水質,池塘底部及池塘生物緊密連在一起,打通三者之間的物質和能量循環,真正實現高產高效的養殖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