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移動支付普及率是否很低?爲什麼?

財經小車


周掌櫃,深港文化教育達人,跨境旅行美食客。

“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被譽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已經習慣於掃碼支付的國人到了香港旅遊,習慣性地掏出手機時,卻蒙圈地發現,香港的移動支付落後很多內地很多。早已正式進軍香港的支付寶,雖然已經在此深耕數年,卻仍然沒能讓香港人養成使用移動支付的習慣。

時至今日,香港同胞依舊對移動支付並不太感冒,我覺得基本上有四大原因:

1、八達通的普及

其實無現金支付這件事,港人應該不難理解──香港是全球最早推動電子貨幣的地區之一,「嘟一嘟」八達通過數!

過去二十年香港電子貨幣發展確實領先,香港本地支付系統“八達通”於1997年面世,這張集交通、餐飲、購物、門禁等功能於一體的卡片,可以覆蓋幾乎所有的日常消費。目前,在香港市面上逾8000家不同行業的服務商,旗下超過1.9萬個零售點設立八達通支付服務。我不知不知道聽過多少次中環的外國朋友對八達通讚不絕口,說比他們的國家實在方便先進得多,出街不用帶零錢,半個月不去銀行排ATM都都行雲雲。 想想也是,18年前八達通誕生時,美國很多人連手機都還沒有呢,更遑論是手機銀包NFC支付。曾幾何時,八達通是世界上最成功、普及程度最高的電子貨幣,荷蘭、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發展電子貨幣系統時,也要向香港八達通偷師。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八達通曾經代表了香港貨幣電子化發展的高度!

2、信用卡分走了大量市場,信用卡也在香港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數據顯示,2016年平均每個香港市民擁有2.5張信用卡。

信用卡簡單來說就是先借錢花,到結賬日再還給銀行。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就跟借記卡和八達通差不多,你要先把錢放進裡面,然後你才可以使用它們。然而放錢去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裡面就代表著你需要信任它們的系統。

此外信用卡的積分、送禮物、優惠活動也牢牢地增加客戶粘性。

3、香港市場太小,缺乏象支付寶和微信這樣的大型互聯網公司投入鉅額資源,培養用戶使用習慣。

其實,內地的移動支付習慣也是在2015年以後,隨著支付寶、微信的紅包大戰,突然一夜爆紅的,兩家公司通過狂撒紅包、支付立減、送掃碼器,俘獲億萬用戶的信任。也只有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高估值的互聯網公司才有如此巨大的資本才願意投入數十億巨資。在香港即便是長江實業、新鴻基也無法投入這麼大的資源。

4、香港人在觀念上的確非常傳統,現金支付仍然大行其道。這也我深入瞭解香港社會後才發現的,經常在便利店看到本地的老人慢吞吞地數著硬幣付款,效率極低,我排隊在後面真的急得不得了。很多對公支付仍然要求用支票付款,最令我不適應的就是寫支票。雖然我獲得了香港匯豐銀行的卓越理財賬戶(相當內地的銀行的白金賬戶),但是用繁體中文寫支票仍然令我十分困惑。企業願意使用支票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香港企業沒有國內先進的財務管理軟件系統,甚至很多大企業還在使用Excel處理財務。

2018年,支付寶與微信的支付大戰,從境內打到了香港,不約而同地罕見大燒錢,試圖誘惑香港人扔掉信用卡。我就曾經在同一天刷到了兩份紅包,支付寶6港幣、微信10 港幣。

首先是騰訊的子公司 WeChat Pay HK,其註冊用戶數在 2 月激增了 44%。而為了取得這一成果,微信支付為此付出估計高達 3500 萬港元的成本。

2018年3月8日,螞蟻金服宣佈與李嘉誠的長江和記實業在香港組建合資公司 AlipayHK。螞蟻金服CEO 井賢棟同時表示,支付寶香港版(支付寶HK)在香港用戶已超過 100 萬,合作商戶突破 1萬間。

相信不久的將來,香港用戶便可真切體會移動支付所帶來的多種便利和好處。

您覺得支付寶和微信能夠撬動港人的移動支付市場嗎?歡迎留言交流。


深港周掌櫃


香港的購物出行支付方式一般有五種:現金,八達通,信用卡,易辦事,移動支付。

早在1997年香港迴歸的時候,八達通開始使用,這個是香港人自己評選出來的新的消費支付方式,由澳大利亞的一個公司負責開發出來的。當時這個刷卡方式就像我們的手機支付一樣快捷便利,滿足了香港人民出行的大部分需求,20年來深入人心,發展迅速。而移動支付前幾年才盛行,這個必須有網絡和數碼手機的支持才行。前些年的手機都是老款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等一統天下,沒有達到4G網絡,所以八達通在香港的使用是暢通無阻,使用方面越來越廣,幾乎形成了一家獨大。國內的支付方式也是從微信紅包後開始盛行,支付寶也參與其中,半年前的掃支付寶領紅包就是馬雲下血本搶手機支付的市場份額,近些年在香港手機支付的形成是香港的有些商家為了滿足大陸游客的購物消費才慢慢開放出來,後來,微信,支付寶在香港下血本推廣,就開始慢慢蠶食香港人的支付方式市場。能拿手機支付誰會買錢包去裝錢帶在身,這是多了一個累贅。所以現在的中國內地除了不會使用數碼手機支付的老人和其他部分一些人外,幾乎出行都用手機了,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手機功能日益強大,香港人的出行消費方式也會慢慢的改變為手機支付消費,而信用卡類消費也會慢慢縮減,到時,卡消費也照樣是一種累贅。





啊有哥2


香港這麼多款支付方式,一定要用你們那二款嗎。

八達通

銀聯閃付

TNG

EPS易辨事

playme「滙豐」

O! ePay「八達通」

Tap & Go「拍住賞」

paypal

samsung pay

google pay

apple pay

Visa payWave

MasterCard Contactless

AE ExpressPay

JETCO Pay「銀通支付」



人在旅途灑淚時


雖然我有港幣的支付寶和港幣的微信支付,但在香港我從來不會使用,原因是(1)小額支付八達通更方便,嘟一下,搞定。大額Visa paywave 和 master paypass信用卡,同樣嘟一下,密碼都不用完成結算,包括超市,麥當勞等自助結算機器,Visa和MasterCard國際信用卡在世界任何角落吃一碗麵或買部汽車,靠信用透支消費,近60天才支付,英國人發明信用被世界廣泛使用100多年故有它的價值。(2)公司應酬吃飯買單少則幾佰,多則幾萬,我無須隨時預備一筆錢為公事買單墊付,況且持卡人積分可當現金使用(一年大約2000元左右)。

在內地一些地方停車場內似乎很先進,車入庫時自動刷車牌,出庫付款先刷QR,下載App,輸入車牌號和密碼完成支付,如果地庫數據信號不好,那就有點麻煩了。在香港車進停車場刷一下八達通進入,出停車場再刷一次同一張八達通,搞定!簡單直接。況且八達通在香港已二十幾年歷史,可以捆綁信用卡自動增值,以及地鐵站,7-11,Ok店增值,並可捆綁paypal在海外網購及淘寶綱購,實名制的八達通可掛失,小學生和長者不用技巧都懂使用。另外,香港是國際商務旅遊城市,無論是海外或內地遊客,購買一張八達通,即買即用,隨時退卡退款,截止2017年八達通發行總數達3500萬張,和香港700萬人口比較,可想而知遊客持有的比例更大。如果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沒有信用卡遊客入境後需要去銀行排隊開賬戶,因沒有住址證明被拒絕,有信用卡的遊客直接刷卡何必多此一舉。再說香港電子支付還包括:Apple Pay,samsung pay,Tng,tag&go 拍住賞,EPS,Quick pass等。在香港每個人平均有2.5張Visa和MasterCard國際信用卡,櫃員機隨處可見,超市內憑銀行卡也能取現金,所以大部分人錢包只有三幾佰元。

當然八達通也有不足之處是款項統一收入八達通公司,幾個工作日扣除一定的行政費用返還給賣家,連鎖集團免去人手點算現金降低成本,兩班倒的的士司機他們就不太喜歡使用。

個人認為,其實沒有哪一種支付方式是最好,也無須誰去強加於誰,更沒有比較的必要,好的東西自然會被全人類和商家所採用,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信用卡在全球通行了100年,八達通20幾年,移動支付能走多遠拭目以待。






任cp


香港人本來用開八迖通的,它可以做到乘坐任何交通工具,超市購物,自動曾值等。流動支付無論支付寶或wechat pay 能用耒乘搭交通具馬?不能,能在香港啇號流行嗎?暫時跟少,容易搞入手機嗎?不容易,叫人拿手機去7-11去辦理,7-11叫你先裝App,他不幫你,還有些員工自已都不會搞,態度不好,市民想加入流動支付,但支援不足,失敗!'


Germana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地方吃的用的,和付錢的方式,都不是一樣的,香港是國際市場,全世界的外國人都在這,每一個國家支付的方法都不一樣,他們都習慣用自己國家的,支付方式,移動支付在國內有一些地方,使用率也不高,接受新鮮事物也需要時間,移動支付是國內的產物,完全推送到國際市場,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你認為是好的,別人用著可能不習慣,也不行。


愛旅遊的股票達人


香港八達通已經很方便了,人們已經習慣了。信用卡支付也很方便。

何況香港稅法健全,網上購物的產品也有收稅,所以網上購物並不會比實體店很多。

以前的支付手段已經習慣了,新的支付手段不會優惠很多,所以移動支付普及率低很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