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的不是买房 是跨越阶层!

来源:杨博士说车(ID:yangboshi896),知行合一,了如指掌!

最近西安“买房”的事儿让所有人操碎了心,买不上房的根本原因是啥?“钱不够”!

钱不够可以挣,但比起挣钱买房,有一件事可能这辈子你都很难达到:跨越阶层!

我的一位朋友看上了融创揽月府的洋房,价格方面勉强能够得着,纯粹是为了孩子上学,因为揽月府的洋房带交大附小附中的学位。

等到把首付凑够准备去交钱的时候犹豫了。因为那些住揽月府(尤其是合院别墅),送孩子去上学的业主“非富即贵”,全都开着“豪车”,不是商界精英就是政要。

最难的不是买房 是跨越阶层!

她想如果真的让孩子去这儿上学,孩子看到周围同学的衣食住行,他们作为家长的压力得多大呢?

最终买房上学的念头打消了,决定将孩子送去一般的学校,她说在哪儿学不是学呢?关键还是看孩子自己。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因为没有送孩子去“好学校”上学——避免了孩子的一些“攀比”和家庭的一些“压力”——但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和周围的环境影响就是不如“上面”那个阶层——最终你的孩子只能从你所在的阶层努力往上跳——最后能跳多远呢?

最难的不是买房 是跨越阶层!

之前有点好奇诸如高晓松一辈,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他们得读多少书?行多少路?

后来,我有点明白了,高晓松从小生活在清华园里,父母都是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和林徽因是他们的邻居,高晓松说过:硕士在我的家里可以说是文盲。

你知道,农村的孩子要多努力才能考上清华大学吗?一个村子一个小镇又有多久才能有一个“幸运儿”进入最高学府和这些象牙塔顶端的大家说上一句话,受上一句点拨吗?

最难的不是买房 是跨越阶层!

而高晓松从小的耳濡目染都是与这些人“闲话”,所以不是有人调侃说,以高晓松的家庭条件,混成现在这样子,实在不像话。

所以,现在的社会,最害怕的不是一辈子买不起房,而是你永远走不出你的“阶层”。

当然,我说的“阶层”包括物质、精神等方方面面。

打个比方,十年前,你买了一套房,十年后挣了两百万,然后你拿着两百万又去买了一套房,十年后又挣了两百万,五十年后你有了一千万,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中间你不能遇到“生老病死”等一系列人生大事,你不能遇到通货膨胀、房产泡沫等等经济危机。

最难的不是买房 是跨越阶层!

差不多你八十岁的时候手上拿着一千万,垂垂老矣,仍旧只能算“中产阶级”。

冷眼旁观身边的情况,这些年的机遇和挑战,让一些“平民百姓”很容易步入“中产阶层”,尤其是大跨步进入现在所谓的“新中产”。但一旦进入这个圈子,再也很难往上跳,步入精英阶层。

最难的不是买房 是跨越阶层!

中产年收入排行

一个人一辈子的精力和时间太有限,但就算你把一生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阶层的跨越之上,你顶多升一级!

当然精英阶层永远是社会少数,我们不可能进入“共产社会”,大锅饭我们不是吃过吗?最后的结果就是谁也没有斗志,社会停滞向前。

最难的不是买房 是跨越阶层!

当然,像马云那样的“奇迹”也是少数。

但如今阶层的固化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资源(包括教育、医疗等等)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社会越稳固这种现象越明显。

不说农村的、偏远山区的孩子,就算一个三四线城市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是拼了命考上一个好大学、拼了命找一个好工作、拼了命买一套大房子结婚、拼了命养一个孩子(不幸的话是两个)、最后拼了命地给孩子留点资产......

最难的不是买房 是跨越阶层!

读一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自古如此,何须感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真的甘于现状吗?

最后,我要说一个恐怖故事:最最害怕的不是阶层的固化,而是底层的人在每天的“柴米油盐”中不自知,每天在路边摊吃着地沟油,给娃喝着“毒奶粉”,吸着雾霾和尾气,吃着各种添加剂的零食,笑着说一句,生活真美好,感恩!

最难的不是买房 是跨越阶层!

从古至今,阶层的划分一直存在,三六九等你不爱听也得听,在里面兜兜转转,你真的有把握能“白日飞升”吗?

-end-

欢迎关注“杨博士说车”微信公众平台,FM896《杨博士说车》,FM1018《杨博士说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