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服飾系列·盤發包頭

盤發包頭

【基本定義】

盤發包頭,是從滿洲入關之前到雍正時期比較流行的一種旗人女性發式。

具體而言,“盤發”、“包頭”與“盤發包頭”,實際所指是有區別的。“盤發”指的是一種旗人女性發式,“包頭”原指一種裝飾物品。在“盤發”的基礎上使用“包頭”,便形成了“盤發包頭”。

清代服飾系列·盤發包頭

圖為清初旗人女性的盤發包頭

【由來】

滿洲女性盤發的傳統,在入關前可能便已經形成,這有可能是受到了蒙古的影響或滿蒙互為影響。直到今日,一些蒙古老年婦女依然有盤發的習慣。

到了入關之初,關於滿洲女性盤發的記載愈發多見,明末清初葉夢珠的《閱世篇》便有相應的記載,孝莊文皇后的常服像中,也均是盤發包頭。

雍正朝之後,在盤發包頭的基礎上,為了可以讓它承受更多的裝飾,才進一步形成了旗人所特有的“鈿子”。所以應該講,盤發包頭是鈿子的前身。

清代服飾系列·盤發包頭

盤發的孝莊文皇后

【組成】

所謂盤發。指的是女性將頭髮從中央向兩側分開,編為辮子後,將辮子以圓形盤於腦後,用髮簪等加以固定而形成的一種髮式。

所謂包頭。原指的是一種女性包裹在髮髻或額部的,經過特別編織的青綾或縐紗。

清代服飾系列·盤發包頭

圖為盤發,可以看到辮子的紋路

當女性辮成了盤發之後,可以直接在盤發上進行裝飾,根據情況使用一些不同的簪釵。也可以在盤好的盤發上包上一層包頭,再進行裝飾。一般這類的都可以統稱為“盤發包頭”。

盤發包頭的裝飾可素可豔。素者,直接盤上或包上即可,無須過多裝飾。豔者,則可以用各種簪、釵裝飾其中,清代一些極端的例子,甚至可以用數個大鳳簪進行裝飾。至於包頭的部位,大多數只包盤發的部位,但是在畫像中,也有跟幞頭似的連前額也包進去的。

清代服飾系列·盤發包頭

圖為清初命婦使用了鳳型大簪的盤發包頭,可以看到包頭的絲質紋路

另外,盤發包頭也可以是在戴冠帽的時候內部呈現的狀態。

【應用】

以目前的記錄來看,在滿洲剛入關的時候,相當的一段時間內,滿洲女性主要只有“冠帽”和“盤發包頭”兩種髮式。其中冠帽主要用於正式的場合,而盤發包頭則主要用於日常休閒的場合。

另外,盤發包頭隨著自身的發展,也有“繁”、“簡”之分。除去搭配常服、便服的樸素“簡”式外,康熙朝晚期似乎已經出現了在盤發包頭上使用數個鳳釵的情況,而且搭配明紋龍袍穿用。清中後期旗人貴族女性在穿著吉服時使用滿鈿、鳳鈿,應該便是這種“繁”式盤發包頭的繼承發展。

清代服飾系列·盤發包頭

圖為康熙朝後期或雍正朝初期後宮髮式,可以明顯看到包頭痕跡,此時已經開始向鈿子變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