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后妃系列·信妃

【簡介】

仁宗信妃。原鑲白旗漢軍後抬鑲白旗蒙古劉佳氏。原任三等輕車都尉江寧將軍本智之女。生年不詳。在嘉慶年間的選秀中被指定為信貴人而入宮。嘉慶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因仁宗得皇長孫詔晉信嬪,十一月十一日,以禮部尚書恭阿拉為正使,內閣學士博慶額為副使,冊封信嬪。嘉慶二十五年,宣宗即位,八月二十三日,尊為皇考信妃,十二月二十日,以禮部右侍郎吳烜為正使,內閣學士李宗昉為副使,冊封信妃。道光二年十月十三日薨。道光三年二月十九日奉移西陵,二月二十六日奉安昌陵妃園寢。

【入宮背景】

信妃出身鑲白旗蒙古,是八旗佐領下人,目前推定信妃應該是在嘉慶朝作為八旗秀女而選入宮中的。但是由於目前並不知曉信妃的生年,所以不清楚她是在哪一年參加選秀入宮的。

另外,由於嘉慶十三年信貴人晉封信嬪的舉動比較奇怪,初步認為當時信貴人正在新寵期間,而之前的嘉慶十一年和嘉慶十二年似乎都進行過八旗選秀,所以推定信妃有可能是在這兩年內以信貴人的身份入宮的。

【封號釋義】

信妃的封號為“信”,根據內務府《鴻稱通用》裡的記載,“信”的滿文為“akdacuka”。意為“可依靠的”、“可信賴的”。

【家族背景】

信妃家族的入旗始祖叫劉麟圖,原為明朝山海關副將,順治元年降清,被編入鑲白旗漢軍,任義州副將,以軍功封爵三等男。後來劉麟圖的後裔上書朝廷,說劉麟圖本為蒙古人,只是因為在明朝境內做官,才改用漢姓,故而劉麟圖的子孫也均以滿蒙語言起名,未用劉姓。於是朝廷批准其加入改入鑲白旗蒙古旗分,故而有了這個比較特殊的旗分和姓氏。

後來,劉麟圖的爵位傳給其第二子鉤塞,在傳遞給鉤塞之子金樑的時候降為三等輕車都尉,金樑將爵位傳子保住,保住將爵位傳子德昌,這位德昌即是信妃的祖父。

清后妃系列·信妃

圖為信妃家族略圖

【家庭情況】

信妃的祖父德昌生有三子,分別名為本智、本忠、本恕,其中第一子本智即是信妃的父親。本智襲爵三等輕車都尉入仕,歷任總兵等武職,在嘉慶十六年仁宗上諭中說,“本智雖年逾六旬”,可知本智最晚也是乾隆十六年生人。如此算來,信妃可能是他的小女兒。嘉慶年間,本智歷任理藩院侍郎、江寧將軍,宣宗即位之後,回京任都統,在道光元年病故,應該享年七十餘歲。

另外,信妃至少有一位兄弟,名叫承惠,承襲了本智的三等輕車都尉爵位,仕至刑部員外郎。

【入宮後的生活】

信妃入宮之後的記錄十分稀少,值得注意的即是其在嘉慶十三年以信貴人的身份得以晉封為信嬪。當時仁宗的上諭如下:諭內閣。朕仰蒙昊蒼鴻祐,列聖慈恩,於本日得皇長孫,雲礽兆慶,奕葉延釐。明歲正值朕五旬萬壽,壽貺頻仍,洵為吉祥喜事,允宜加惠宮闈,用昭福瑞。諴妃著加恩晉封為諴貴妃,吉嬪著加恩晉封為莊妃,信貴人著加恩晉封為信嬪。二阿哥之官女子那拉氏慶育皇孫,著加恩封為側室福晉,所有冊封典禮,著各該衙門照例辦理。

因誕育皇孫,從而晉封了諴妃、吉嬪和信貴人。普遍查詢仁宗後宮主位的信息,發現在嘉慶十三年時,確定在位的後宮主位至少有:皇后鈕祜祿氏(孝和睿皇后)、諴妃劉佳氏(和裕皇貴妃)、淳嬪董佳氏、吉嬪王佳氏(莊妃)、如嬪鈕祜祿氏(恭順皇貴妃)、安常在瓜爾佳氏(安嬪)。其中皇后固然無可再晉,諴妃和吉嬪目前都被認為是在潛邸時已經入侍的妾室,而沒有一起晉封的淳嬪董佳氏、如嬪鈕祜祿氏和安常在,則目前都被認為是仁宗登基之後所選的後宮。這樣一來,信妃為何與諴妃和吉嬪一起受封,就很成問題。

第一種解釋,認為信妃也是潛邸之妾。嘉慶朝後宮主位,無論是否是潛邸出身,其冊文內幾乎都不帶有“潛邸”或“青宮”字樣,所以目前對嘉慶潛邸的情況尚不是百分百確定。但是信妃已經被確定出自鑲白旗蒙古,是八旗佐領下人,若在潛邸,也應該是直接娶進的側福晉,而不是沒有身份的格格。

第二種解釋,認為信妃在當時作為新晉后妃,正受到仁宗的隆崇,所以得以與諴妃和吉嬪一起受封,以目前的資料來看,本文支持此種說法。

總之,信妃本身的記載寥寥,也沒有生育子女,最終在道光初年薨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