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事件改编电影,205万警力,4万嫌疑人被调查,凶手却人间蒸发

真实事件改编电影,205万警力,4万嫌疑人被调查,凶手却人间蒸发

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改编自韩国真实案件——华城连环杀人案。先后十名女性被杀。

发生在1986年到1991年间,正是韩国军政府向民主社会转型的时期。

社会转型期就像一个即将成年的青春期孩子,愤怒,迷惘,绝望。

将要来临的无法阻挡和抵抗,最终有些人选择背离阳光,以堕落的姿态飞翔。

这也是为什么社会转型期正是恐怖事件的温床。

真实事件改编电影,205万警力,4万嫌疑人被调查,凶手却人间蒸发

1866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出现了3k党。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大量的暗杀组织在夜幕下隐藏。

19世纪末英国开始普选时期,开膛手杰克让伦敦陷入了惊惶。

20世纪7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高峰期,12宫杀手和侦探玩捉迷藏。

这件案件惊动韩国政府,他们先后派遣了205万警察,共有4万嫌疑人以及证人接受调查,

将近1000人接受基因鉴定和毛发鉴定,可是凶手竟然好像人间蒸发。

虽然第八起案件的罪犯已经被定罪,但是被证实第八起案件跟一系列连环凶杀案无关。

只是伪造作案。

2007年后,第十宗谋杀案15年为限的追溯期也已经结束。

理论上这时候就算将凶手缉拿归案,也无法将其定罪。

真实事件改编电影,205万警力,4万嫌疑人被调查,凶手却人间蒸发

我想起知乎上一个老刑警的自述,他说20多年的从业生涯,他见识过各种各样血腥事件。

都不曾害怕。可是一个同事的一句话,却让他的后背泛起阵阵凉意。

他们谈论起一个至今未能抓捕归案的罪犯,十五年过去了,现在他会在做什么呢?

同事说:“也许他正在下一个受害者的背后……”

看到这行话,隔着没有温度的手机屏幕, 我却也感觉到一阵恶寒。

真实事件改编电影,205万警力,4万嫌疑人被调查,凶手却人间蒸发

正如《杀人回忆》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惊悚一般。关于这部电影,出色的影评实在太多了,无法超越。因此只就其中一点,谈谈个人随想。

《杀人回忆》里,粗鲁的胖警察,暴力的瘦警察,以及受过专业训练的帅气警察,用尽各种各样办法。

无论是基因鉴定,毛发鉴定,还是严刑逼供,在案发现场写诅咒——再也自首四肢会烂掉,甚至求助于神婆都于事无补,少女还是接二连三地死去。

真实事件改编电影,205万警力,4万嫌疑人被调查,凶手却人间蒸发

17年后,韩国已经成功地转型为民主社会。田野恬静,阳光温煦,快乐的人们呼吸着安详的阳光,暴力好像从来没发生过一样。

而昔日粗鲁的胖警察已经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戴上眼镜,成为一个推销商,娶妻生子,看起来已经跟生活妥协了。

但是当他开车路过当年的稻田时,又忍不住走到第一次案发的水沟前。

一个天真的女童口告诉他,刚刚有个人和他一样蹲在这里看。并且,当她问那个人蹲在这里干什么的时候,那个人告诉她,“我在回忆很多年前在这里做过的事情。”

胖警察瞬间惊骇激动到无法呼吸,赶紧追问,那个人长什么样?

女童的回答让所有人失望:“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电影就在胖警察错愕、迷惘、绝望、无力的眼神里落幕。

真实事件改编电影,205万警力,4万嫌疑人被调查,凶手却人间蒸发

这部电影有很多细节: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胖警察蹲在水沟旁检查受害者的时候,田野间的顽童模仿着胖警察的举动,有些滑稽好笑。很容易忽略,但是仔细看的话,儿童和胖警察的动作高度一致。因此有一个广泛的观点认为,这是暗喻:模仿作案。凶手不止一个人,后续的人模仿凶手的犯罪手法。

真实事件改编电影,205万警力,4万嫌疑人被调查,凶手却人间蒸发

电影结尾的点睛之笔,“他长得普普通通”。以及电影中间对锅炉工的特写。还有女警察为了引蛇出洞而穿上红衣服时,其他警察看她的目光。这一切都在暗示着凶手可能是任何人。

真实事件改编电影,205万警力,4万嫌疑人被调查,凶手却人间蒸发

凶手长得普普通通,凶手可能是任何人。凶手就躲在我们当中,跟我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为受害者祈福,一起控诉凶手的罪恶。凶手看着我们认真地把他当成同伴的样子,会不会在心里愚弄地笑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