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事件改編電影,205萬警力,4萬嫌疑人被調查,兇手卻人間蒸發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205萬警力,4萬嫌疑人被調查,兇手卻人間蒸發

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改編自韓國真實案件——華城連環殺人案。先後十名女性被殺。

發生在1986年到1991年間,正是韓國軍政府向民主社會轉型的時期。

社會轉型期就像一個即將成年的青春期孩子,憤怒,迷惘,絕望。

將要來臨的無法阻擋和抵抗,最終有些人選擇背離陽光,以墮落的姿態飛翔。

這也是為什麼社會轉型期正是恐怖事件的溫床。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205萬警力,4萬嫌疑人被調查,兇手卻人間蒸發

1866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出現了3k黨。

19世紀60年代末日本開始明治維新,大量的暗殺組織在夜幕下隱藏。

19世紀末英國開始普選時期,開膛手傑克讓倫敦陷入了驚惶。

20世紀7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的高峰期,12宮殺手和偵探玩捉迷藏。

這件案件驚動韓國政府,他們先後派遣了205萬警察,共有4萬嫌疑人以及證人接受調查,

將近1000人接受基因鑑定和毛髮鑑定,可是兇手竟然好像人間蒸發。

雖然第八起案件的罪犯已經被定罪,但是被證實第八起案件跟一系列連環兇殺案無關。

只是偽造作案。

2007年後,第十宗謀殺案15年為限的追溯期也已經結束。

理論上這時候就算將兇手緝拿歸案,也無法將其定罪。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205萬警力,4萬嫌疑人被調查,兇手卻人間蒸發

我想起知乎上一個老刑警的自述,他說20多年的從業生涯,他見識過各種各樣血腥事件。

都不曾害怕。可是一個同事的一句話,卻讓他的後背泛起陣陣涼意。

他們談論起一個至今未能抓捕歸案的罪犯,十五年過去了,現在他會在做什麼呢?

同事說:“也許他正在下一個受害者的背後……”

看到這行話,隔著沒有溫度的手機屏幕, 我卻也感覺到一陣惡寒。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205萬警力,4萬嫌疑人被調查,兇手卻人間蒸發

正如《殺人回憶》這部電影帶給我的驚悚一般。關於這部電影,出色的影評實在太多了,無法超越。因此只就其中一點,談談個人隨想。

《殺人回憶》裡,粗魯的胖警察,暴力的瘦警察,以及受過專業訓練的帥氣警察,用盡各種各樣辦法。

無論是基因鑑定,毛髮鑑定,還是嚴刑逼供,在案發現場寫詛咒——再也自首四肢會爛掉,甚至求助於神婆都於事無補,少女還是接二連三地死去。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205萬警力,4萬嫌疑人被調查,兇手卻人間蒸發

17年後,韓國已經成功地轉型為民主社會。田野恬靜,陽光溫煦,快樂的人們呼吸著安詳的陽光,暴力好像從來沒發生過一樣。

而昔日粗魯的胖警察已經被生活磨平了稜角,戴上眼鏡,成為一個推銷商,娶妻生子,看起來已經跟生活妥協了。

但是當他開車路過當年的稻田時,又忍不住走到第一次案發的水溝前。

一個天真的女童口告訴他,剛剛有個人和他一樣蹲在這裡看。並且,當她問那個人蹲在這裡幹什麼的時候,那個人告訴她,“我在回憶很多年前在這裡做過的事情。”

胖警察瞬間驚駭激動到無法呼吸,趕緊追問,那個人長什麼樣?

女童的回答讓所有人失望:“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電影就在胖警察錯愕、迷惘、絕望、無力的眼神裡落幕。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205萬警力,4萬嫌疑人被調查,兇手卻人間蒸發

這部電影有很多細節:

電影剛開始的時候,胖警察蹲在水溝旁檢查受害者的時候,田野間的頑童模仿著胖警察的舉動,有些滑稽好笑。很容易忽略,但是仔細看的話,兒童和胖警察的動作高度一致。因此有一個廣泛的觀點認為,這是暗喻:模仿作案。兇手不止一個人,後續的人模仿兇手的犯罪手法。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205萬警力,4萬嫌疑人被調查,兇手卻人間蒸發

電影結尾的點睛之筆,“他長得普普通通”。以及電影中間對鍋爐工的特寫。還有女警察為了引蛇出洞而穿上紅衣服時,其他警察看她的目光。這一切都在暗示著兇手可能是任何人。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205萬警力,4萬嫌疑人被調查,兇手卻人間蒸發

兇手長得普普通通,兇手可能是任何人。兇手就躲在我們當中,跟我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為受害者祈福,一起控訴兇手的罪惡。兇手看著我們認真地把他當成同伴的樣子,會不會在心裡愚弄地笑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