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現代人爲什麼焦慮?

史洪徵


我想從我個人的理解和科學的解讀兩方面進行回答。

從科學的角度來解讀。作為一名心理學研究生,我想談一談我理解的不同心理學流派對焦慮情緒產生的底層機制和解決方法。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討論。

首先,認識到焦慮現象的普遍性可以讓你覺得自己並不是孤單的個體。實際上,焦慮障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在成年人中出現概率為17%。

讓我們看一下焦慮為什麼會產生,這對理解和解決焦慮是有好處的

焦慮是一個很常見的情緒。為什麼會出現認知焦慮,這個問題是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1.經典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的現階段的行為方式是早期行為方式的翻版,現在生活中出現的焦慮在可能是早期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東西在控制著你,也就是說是潛意識在起作用。這可以解釋一些沒有明顯誘因事件的焦慮情緒產生的原因。

2.自我心理學流派認為,人會通過防禦機制將你不想意識到或令人感到痛苦的事情壓抑到潛意識中,這種防禦機制僅僅是壓抑,並沒有消除引起痛苦的影響,所以焦慮產生。

3.阿德勒的字體心理學流派認為,人是需要感受到自尊和他人賞識的。如果自尊受到削弱,或不被他人賞識,那麼焦慮就隨之而來。

4.客體關係理論強調生活中重要人物對自己的影響以及人際關係對自己的影響,如果人際關係發生問題,那麼會產生焦慮等負面情緒。

5.認知心理流派認為,焦慮的產生是因為一些生活中的誘發事件A,引起我們的某些觀念B,進而產生了結果C。如果觀念B是負面的,那麼隨之產生的結果C必然是負面的,可能是焦慮情緒。這就是知名的情緒ABC理論,即決定我們行為結果和情緒的,不是生活事件,而是你看待事務的方式和觀念。

最後,人的心理太過於複雜,不同的心理學流派對焦慮等問題的看待角度不同,從而提出來不同的理論假設對問題進行假設,並依據這些假設構建起了相應的心理學流派和諮詢方法。到目前而言,尚沒有絕對正確的解讀,但是這些心理學方法和心理諮詢流派,其有效性卻都得到了相應的科學檢驗驗證。

解決焦慮問題的方法

  1. 解決焦慮問題,可以嘗試一下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認為,焦慮現象的產生,不是我們生活中的客觀事實直接造成的,而是由我們看待事物的觀念造成的。也就是說,從事件到情緒和行為反應,並不是直接關係,而是經過了一個"認知"的中間變量。所以,要解決焦慮這樣的情緒問題,需要嘗試去找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然後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做鬥爭,也就是認知重建過程。當認知重建完成,實用適應性強的觀念代替了原有的不合理信念,那麼焦慮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2. 另外,也可以使用暴露脫敏療法,這也是認知行為療法中的重要技巧。首先,建立自己的焦慮等級的不同事件。比如如果你是社交焦慮,那麼,從與陌生人聊天到公眾演講,這有著不同程度的焦慮影響,那麼從最輕最小的事情開始嘗試,逐步過度到焦慮水平更大的情景。這樣你會逐漸適應這樣的情景,並且同時打破你原來以為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觀念。

  3. 日本的森田療法也可以自己查詢相關知識瞭解一下。森田療法提倡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東方思想,更適合國人理解和使用。

  4. 輕度焦慮可嘗試規律的作息習慣,加強體育運動(尤其是對抗性體育運動),並建立好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和朋友圈子。

最後,輕度的焦慮可以自己嘗試解決,如果長期且嚴重的焦慮問題,建議尋找專業心理諮詢師幫助。

從我個人理解上,我覺得生活中很多的焦慮源於與他人對比。所謂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前大家普遍過窮苦日子的時候,社會整體焦慮很低。但是現在生活好了,反而各種焦慮氾濫起來了。為什麼?階級差距和人們對比的心理使然耳。那麼緩解焦慮,多向內求,少跟別人比較,焦慮水平就會減少了。

心理學是一門帶來幸福的學科,歡迎關注科普心理學,共同成長!


科普心理學


社會多元化的附屬品

謝悟空邀答。現代人的各種心理問題愈來愈多,焦慮症也一樣的愈來愈多,都不是單一的體現。

焦慮症,屬於情諸情感障礙。主要表現在心境時常是緊張恐懼,顧慮重重,甚至搓手頓足,坐立不安,或感覺大禍臨頭,六神無主,惶惶不可終日。

現代社會走向多元化,人與之間的關係以不是上個世紀那麼簡明清晰;物質財富的增長,領域的廣泛,分配的不均衡狀況日益加大,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大:有的愁的是錢的不夠花,有的愁的是錢多不知道怎麼花。一般人都有一種不平、不甘的好爭心,這種天性,是被社會學家、教育學家所肯定的‘奮鬥精神’,說白了就是一種‘爭’的體現。當幸運之神的橄欖枝與你擦肩而過,拋向他人,所產生的後果則大相徑庭,那種差距不但不可忽視,還會愈演愈烈。自然是得到者洋洋得意,被譽為成功者,跟隨其後的是豐厚的物質、精神所得;相比較,與幸運之神失之交臂者,則垂頭喪氣,意志受挫,心境失意,物質的、精神上獲得的落差,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後者的這種怎麼趕超,極度的思考、長期的屢戰屢敗,一直被這種處心極慮的焦灼所困擾,不能自拔,就是焦慮症的產生。其對人的精神危害是相當大的。急性發作甚至產生恐懼感、瀕死感、失控感、大禍臨頭感,會帶來身體的呼吸、循環、泌尿和植物神經系統的症狀等,危害相當嚴重。還會導至抑鬱症的發生,二者交替發作。

這是一種社會病,幾人能看透,做到榮辱不驚?有人這樣總結的:酒色財氣道道牆,人人都在此中藏,誰能跳出此圈外,不成神仙也壽長。

難得糊塗,知足常樂,心理健康才能享受自己的人生。


深藍芝藍深個無忌


到底什麼才是生存?是不是有一份工作,可以養家餬口,解決溫飽問題就是生存好了呢?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如何讓生活更美好。不知道你們現在感覺生活得怎麼樣?怎麼樣才算是生活好呢?

我記得萬行大和尚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是分層次的,處在不同的層次,你感受的生活品質是不一樣的。那麼生活的好壞到底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呢?


我現在把這句話展開來講,它分三個層次:第一是生存的層次,這是每個人首先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找到你的生存之道。第二個層次是生活之藥,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問題,來自於事業、家庭等等方面,那麼就需要有一劑良藥來解決這些。第三個層次是生命之妙。這三個層次是遞進的關係。


現在我們從第一個層次來說,這是最根本最基礎的一個層次,就是如何解決生存問題?可能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我給你們解釋的可能不會是你們想象的那樣。如果說每個人都能夠真正意義上的解決生存問題,那生活和生命便不是問題了。


到底什麼才是生存?是不是有一份工作,可以養家餬口,解決溫飽問題就是生存好了呢?大部分人可能都會這麼想,可實際上這並不是生存的本意。下面我們就從“存”這個字上面來剖析一下。存的本意是生存、存在。它上面是一個“才”字,下面是一個“子”字。這代表什麼呢?


這說明一個人生存的根本在於自身才能的極致發揮,因為一切的才能都是我們自性的體現。只有充分發揮自性的作用,才是根本的生存之道,所以易經上說成性存存道義之門。當我們能夠時時刻刻關照自性的起用時,就打開了道的大門。如果這樣長期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必將行滿功成。


首先我們來看上部的“才”字,人才的才,在甲骨文上它是一個幼苗形。下部“子”字,象形是個小孩。這裡要注意一下,如果一個字,不研究它的本源,是很難找到核心的。古人說:“無一字無來歷”。我們的老祖宗在創造字的時候,都是在表達某種思想,他一定是一個開悟了的人,可以說所有的漢字都是我們的祖先在禪定的狀態之下創造出來的,他要通過這個相讓你找到本源。那麼存字,它為什麼用幼苗加小孩呢?


你看他們都是幼小的,都代表了生命的開始階段。那麼要想讓它成長起來,下一步該怎麼辦?就是紮根。不然幼苗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人也一樣,處身社會首先要站穩腳跟。那怎麼站穩呢?就是我們的技術技能。有那麼一句話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叫做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管任何人,都有他存在的理由。存在即合理,上天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肯定是要發揮某一個方面作用的。甚至有些人就算殺盜淫,它都有存在的理由。沒有壞人哪有好人,如果沒有偷盜的人,怎麼會提起你的覺照?先不談前世因果,例如一個女人半夜走路,如果沒有壞人,怎麼會提高你的警惕心呢,壞人就是在警告你不要半夜獨行,要學會保護自己。所以任何問題從究竟的角度上看無所謂善惡,就看我們的心怎麼看待。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發現自己的才華所在,或者找到自己的興趣,那就好辦了。不是像現在的學校裡面教育孩子,千篇一律模式化的培養,而是像孔子那樣早在幾千年就因材施教。如果每個老師都能按照孩子的特點來培養他,教育他,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成為人才。可事實恰恰相反,每一個小幼苗,每一個孩子生下來本來都是天才,但事實上卻並沒有成才,大部分都做了平庸的人。


所以生存的本意,其實就是把你天生的特長髮揮出來,例如我從小就喜歡畫畫並有這項天賦,但從小學到高中到大學甚至到研究生博士,我學的都不是這個,畢業後又做了和畫畫完全無關的工作。那麼從究竟的生存本義上講,這就是把我最喜歡最擅長最有優勢的才能給埋沒了。

要知道,從才能到自性起用。有六個階段: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由巧到精,由精到心,由心到神。


一樣技能做來做去就熟了,熟了以後就巧,再下去就越來越精。精通了這門技術以後就入心了,做起來不需要太具體的步驟,可以達到孔子說的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了!最後就是出神入化的境界,如庖丁解牛,人刀合一,連心都超越了,完全就是一種無我的境界,與萬物融為一體。


人解決溫飽問題是很容易的,掃個大街也可以吃上一口飯,但我們存在的意義是要把內在的本性徹底激發出來,一個人意識不到這點,不能讓自性做主,活著是不會有安全感的。就像一顆樹,沒有把根扎深扎穩,即使長成了參天大樹,一旦遭遇狂風暴雨,照樣會連根拔起,我們的地基沒打好,就一直往上蓋樓,越高越危險,一點事故就會轟然倒塌,這種例子在生活中數不勝數。我們經常可以聽到社會上某些企業家速起速落的事情。


一個人只要自性能做主,就是佛,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就能萬物同一體,你一動,宇宙都在動。

生命的活力激發出來,生死來去自由,三界隨時出入,何況是世間的財色名利,想得到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但是有多少人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狀元的“元”就是讓你回到源頭,回到生命的起點。


生活當中很多話都是有深意有智慧的,但是我們都停留在表面的層次,沒有用生命去感受它。我們的語言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在口語上有些變化,但在文字上的道理是不會變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四大文明古國,其他三大古國都滅亡了,只有我們中華民族巍然屹立。因為我們的字,我們的文化一直在流傳,一直未改變。



妙法虛空行


感謝提問。

其實,焦慮並不是現代人所獨有的,古人也會感到焦慮,只不過幸福指數來說,大多數人沒有那麼焦慮。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人出現焦慮,多與壓力有很大關係。

大家知道,壓力來源於生活,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如果和古代人比起來,恐怕是一團糟,那麼為何會這樣呢?

究其根本原因,是現代人出現了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偏謬。

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做人做事,都是有自己的行為規範和準則的,對天地負責,對父母負責,對天地尊親師的尊重是最基礎的責任,另外實現自己的理想,報效祖國,對得起自己一生為人,這都是古人做事的價值觀所在。

對於什麼事情的抉擇是正確的,什麼又是錯誤的,這則是世界觀的具體表現,古人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做事要秉承這些原則,而不是唯利是圖,更不是利己至上。

總體來說,現代人就混雜了。

大多數人人為,錢是一生的追求,而並不思考有錢了要做什麼,根本沒有一個理想存在,現在小學生接受採訪,問到長大以後要做什麼,大部分人都回答要做明星,因為收入多,有很多人喜歡,這就是我們社會的最大悲哀。

對於做事對與錯,大多數人認為,只要是賺錢的,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就都是對的,反之就是錯誤的,這就是目前的世界觀。

我們沒法糾正這些事實,我們就會有更多的焦慮,活的沒有任何意義,那怎麼會有真正的快樂?




布衣道人胡兌七


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變得越來越快,普遍來說,整個社會也越來越浮躁了。


現在是信息時代,什麼某某人創辦了一個公司上市了,30歲實現財富自由;誰誰誰又被收購,套現多少個億;製造恐慌,是得一些人變得焦慮。

還有就是一些人為了追逐所謂的車子、房子、票子等。一方面努力拼搏,一方面又覺得離夢想是那麼遙遠。想想一套房子就是幾百萬,不免內心有一絲絲的焦慮。

還有一些年輕人,馬上快要到而立了,但是想到自己什麼沒有,要錢沒錢,要女朋友也沒有…內心的傷感不免掠過心頭,能不焦慮嗎?想到父母已經年近半百了,還不能讓他們享受一下好日子,憂傷能沒有嗎?焦慮不存在嗎?不可能的。


不過雖然焦慮,但是還是要過好每天的生活,努力賺錢,不斷地折騰,不斷地提升自己,總有一天能夠撐起家裡的一片天,守護著自己的家人。希望這一天不會來得太晚。


在線情感


現在的社會誘惑一天天的增加,而人們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心裡的慾望不免隨之而增長。致使現代人的索求,滿足不了己自心中的慾望,或者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心中的目標無法達到,讓自身陷入恐慌中而讓自己變的焦慮起來。這是,對自己的要求過高,而導致自己焦慮的原因之一。

還有的就是自身的想過多而導致的,有時候,自己想得太多了,而又不加以行動或計劃好的事又因拖拉.,無法完成。長時間的的發展下去,對自己來說是痛苦。也可能使自己變的焦慮起來,讓自己變得不自信,更甚者可能因此而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有的人愛與身邊的人相互比,一旦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而想以改進來超過對方,這樣的想法正常的,但若是不懂得人無十全十美,只是一味的比較,遲早是會碰壁的,且容易讓自己的心胸豁達不起來,長而久之自身心裡難免產生了焦慮。


時間會咬人1234


我個人想還是這個社會太浮躁,大家受種種思想的影響,不敢提愛慕,不敢提夢想!

一個剛出社會的少年,短短五年之後,就不再清澈如初,社會還是存在太多太多殘酷得讓原本如初的我們變成了社會大染缸的一員!本來清秀的臉多了許多皺紋,眼裡早就沒有了乾淨與純真!是什麼讓一個人登上滾滾濃煙,讓一個人三年五年說話的口吻與方式都發生了改變,我想還是這個社會!

社會思想就是普遍認為必須要有錢,必須要有房子,車子,這樣子才應該是一個容易被別人接納的前提條件!但是這麼多的人,你想停下來休息,可是別人還在馬不停蹄,你連放鬆都不敢想,整天都在想著我要怎麼樣才能掙錢!

來自社會壓力,來自家庭壓力,一箇中年人,需要承擔很多壓力,不敢訴苦,不敢倒下,回頭一看,周圍全是需要依靠他的人!

沒有一畝良田,沒有一億存款,怎麼談自由,怎麼談面朝大海,劈柴餵馬,入不敷出,你說能不焦慮嗎?特別像我這樣月月收入不抵支出,錢包永遠都是空的!





憑欄一聽雨


應悟空邀:

焦慮,即著急和憂慮。這並非“一些現代人”的專利。這種意緒,不論古人今人都廣泛地存在,是人類的一種基本情緒,只不過輕重有別。



《論語_衛靈公》雲:“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劃,近期的事就必然會感到憂慮。人的焦慮多是源於此。

這是一種辨證關係,缺乏理想,對未來缺乏信心,便會缺乏安全感,對工作事業前途就會過度擔心。特別是遇到一些當下難解決的事,難觸透的情,就會產生浮躁情緒。這也是人之常情,大多數人在事過後,焦慮都會自行解除。



如果經常性地無端焦慮,常常害怕大禍臨頭,擔心患有嚴重疾病,以致出現坐臥不寧、惶惶不安等症狀。這種異常焦慮,則屬精神病的一種症狀,稱為焦慮性神經症。這種病的原因與遺傳、個性、受過不良事件刺激等都有關係,這屬醫學上的範圍,非吾可答。


筱靜隨筆


謝謝邀請。現在人焦慮的是很多人沒有信仰,是因為如今的社會誘惑太多,過去的老一輩為什麼不焦慮?因為他們有信仰,他們的思想單純,他們即使焦慮也是怕孩子們吃不好穿不暖,他們有毛澤東思想做引領,他們不空虛......而如今的人,各種各樣的思想觀念都有,人們的消息來源也多,各種浮華奢蝕的場景在電視劇中隨處可見,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也在不停的助長著人們的虛榮心....明星們的身價都是用億來衡量的............網絡裡亂七八糟的東西越來越混亂人們的價值觀.......人們沒有一套完整的系統的思想做引領,處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都是相互攀比心理在作怪,一旦達不到或者發現很難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那麼就會產生不安定因素,就會焦慮。比如我們單位的一個同事,因為是從農村考學出來的,在上大學的時候還不是太明顯,到了單位後發現都是比自己條件好的人,於是想盡辦法弄錢,總想比自己強,處處與人攀比,事事想壓人一頭,結果一場戀愛,對方嫌棄他條件差,把他弄成了神經病……成了我們大家的燙手山芋.......


辛弘辛弘


這個問題可能跟慾望有比較大的關係,跟現代人對於快樂和幸福感缺失也有較大的關係。

慾望。其中影響較大的應該是貪慾,貪婪是人性當中最根深蒂固的,也是人性的本層,人類進化的過程,生存過程就是貪的過程,這也是人類弱化的表現。

文明。文明過程就是調動貪慾的過程,古人只需要滿足吃飽即可,而現代人不斷奔波有多少是為了吃飽?現在不是物質豐富了,是生存成本提高了,生存依附的東西多了,生存緊張度提高了。

安全度。生存的安全度下降了,貨幣的通貨膨脹,即使很有錢的人,也難免因為通貨膨脹而使之成為窮人。

惡性。貪婪成為了惡性的貪,人類道德墮落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