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亿奴隶一亿人民”的种姓制度是怎么限制印度发展的?

众所周知印度的种姓制度主要是把人民分成了四部分:一是宗教僧侣的“婆罗门”;二是军事与行政贵族的“刹帝利”;三是普通工商业者的“吠舍”;四是由工匠与佣人组成的“首陀罗”。在此之外还有一个“达利特”阶层,即所谓的贱民。

“十亿奴隶一亿人民”的种姓制度是怎么限制印度发展的?

像种姓制度这种将人民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的制度,不但不能促进现代文明的发展,反而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制约和障碍。那么种姓制度又是怎么制约印度的发展的呢?

一:在政治上限制民主进程

因为印度的人口主要是在农村的农民,而印度农民又是受种姓制度影响最深的人。这就导致了印度各个党派想要成功当选就必须借助种姓制度的力量,来获得农村的选票。比如:某一党派选取当地占优势的种姓中的一个有威信的人担任候选人。这些候选人从政后必定会对选举他的种姓集团进行特殊照顾。这样就必然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印度政治上有严重的种姓色彩。

“十亿奴隶一亿人民”的种姓制度是怎么限制印度发展的?

二:在经济上限制创新与进步

在种姓制度的规定下,每一个人刚生下来的时候,他的职业就已经被定下来了。即高种姓的人不用努力、不用奋斗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工作;而低种姓的人不管再努力、再勤奋都得不到一个好的工作。这种制度就会导致这样一个结果:助长高种姓人的懒惰思想,使之缺乏创造精神;使低种姓人逆来顺受,缺乏奋斗精神。这样的话就限制来整个印度的创新精神与进步思想的发展,使得经济始终无法得到非常好的发展。并且大量低种姓人安于现状的贫穷,也导致了印度本土市场的畸形和狭小,也严重限制了印度企业的发展。

“十亿奴隶一亿人民”的种姓制度是怎么限制印度发展的?

三:阻碍一个强大的国家精神的形成

种姓制度天然地将人民分成各个不相融的社会集团,人们大多只考虑自己种姓的利益,只对自己种姓忠诚。这样就难以形成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精神。

“十亿奴隶一亿人民”的种姓制度是怎么限制印度发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