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苏轼与你共同经历租房难,房真是人之命根呀

房子,提起这两个字,不由得让人脑壳疼。大城市的房价确实让人高到无法接受,奋斗多年却只能付得起房子首付,成为房奴。房子,这个词语引发的故事,自然在我国古代也比比皆是。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人租房住的那些事。当今社会人口密集,租房困难。对古人来说,租房同样困扰着他们。现代人面临的住房问题,其实早在古代就被古人经历着,租房尤甚。

白居易苏轼与你共同经历租房难,房真是人之命根呀

这是白居易对于租房子的感叹,想必其中一定有昂贵的租金的原因。那么到底具体租金是多少呢?我们可以根据白居易的经历做参考。

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卜居》白居易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29岁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到32岁平步青云,官任校书郎,是正九品级的官员,一个月的工资为1万5000钱。白居易先是在长安租住4间茅屋,因为这里距离上班的地方较远,白居易又饲养了一匹马作代步工具,除此之外雇佣了两个保姆照顾他的日常生活起居,这样的话一个月日常生活起居是7500钱,将剩余的钱存起来,就这样10年才攒下买房子的钱。后来白居易觉得这样长期租房无益于他以后的生活,就跑到长安的郊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渭南县买了一处小房子,平实办公的话就居住在自己单位中,吃住都用公家的,在节假日回到渭南的家中。从这件事推断,白居易在诗中所说的事情并非是无病呻吟,而是确有其事,并且深深的受到了住房这件事的困扰。

白居易苏轼与你共同经历租房难,房真是人之命根呀

租房子的烦恼盛行在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社会高度发展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数量增多,再加上人口的迁移,大型的城市中汇聚了大量的人口。这时居住问题成为首要问题,大量的烦恼因此诞生。根据专家调查研究表明在最繁华时的唐朝长安城人口最多可达180万人,宋代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口更加密集,人员大量的涌入使得古代人只能租房解决这一事实。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大文豪苏轼兄弟就曾经长期接住子啊办公场所,他们的父亲同是文豪的苏洵也常年在外租房住。直到苏洵因病去世也并没有给儿孙留下什么房地产。堂堂一代大文豪一个惨字怎能了得。

白居易苏轼与你共同经历租房难,房真是人之命根呀

看来无论在何时租房都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啊,少壮不努力,老大租房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