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蘇軾與你共同經歷租房難,房真是人之命根呀

房子,提起這兩個字,不由得讓人腦殼疼。大城市的房價確實讓人高到無法接受,奮鬥多年卻只能付得起房子首付,成為房奴。房子,這個詞語引發的故事,自然在我國古代也比比皆是。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古人租房住的那些事。當今社會人口密集,租房困難。對古人來說,租房同樣困擾著他們。現代人面臨的住房問題,其實早在古代就被古人經歷著,租房尤甚。

白居易蘇軾與你共同經歷租房難,房真是人之命根呀

這是白居易對於租房子的感嘆,想必其中一定有昂貴的租金的原因。那麼到底具體租金是多少呢?我們可以根據白居易的經歷做參考。

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且求容立錐頭地,免似漂流木偶人。但道吾廬心便足,敢辭湫隘與囂塵。——《卜居》白居易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29歲金榜題名考中進士,到32歲平步青雲,官任校書郎,是正九品級的官員,一個月的工資為1萬5000錢。白居易先是在長安租住4間茅屋,因為這裡距離上班的地方較遠,白居易又飼養了一匹馬作代步工具,除此之外僱傭了兩個保姆照顧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這樣的話一個月日常生活起居是7500錢,將剩餘的錢存起來,就這樣10年才攢下買房子的錢。後來白居易覺得這樣長期租房無益於他以後的生活,就跑到長安的郊區——也就是今天的陝西渭南縣買了一處小房子,平實辦公的話就居住在自己單位中,吃住都用公家的,在節假日回到渭南的家中。從這件事推斷,白居易在詩中所說的事情並非是無病呻吟,而是確有其事,並且深深的受到了住房這件事的困擾。

白居易蘇軾與你共同經歷租房難,房真是人之命根呀

租房子的煩惱盛行在唐宋時期。唐宋時期社會高度發展經濟發展迅速,人口數量增多,再加上人口的遷移,大型的城市中匯聚了大量的人口。這時居住問題成為首要問題,大量的煩惱因此誕生。根據專家調查研究表明在最繁華時的唐朝長安城人口最多可達180萬人,宋代的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人口更加密集,人員大量的湧入使得古代人只能租房解決這一事實。北宋時期赫赫有名的大文豪蘇軾兄弟就曾經長期接住子啊辦公場所,他們的父親同是文豪的蘇洵也常年在外租房住。直到蘇洵因病去世也並沒有給兒孫留下什麼房地產。堂堂一代大文豪一個慘字怎能了得。

白居易蘇軾與你共同經歷租房難,房真是人之命根呀

看來無論在何時租房都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啊,少壯不努力,老大租房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