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实战录」小试与大组生产效果不一致

建筑公司赖账?供完混凝土不给钱?

专业建材欠款法律催收,和解调解

快速回款

先服务、后付款;零风险、全垫资

全国领军建材行业法律服务机构:旷真法律集团


图一

「混凝土实战录」小试与大组生产效果不一致

图二

「混凝土实战录」小试与大组生产效果不一致

问题:

小试外加剂一方5.5kg,但是到搅拌站打出来就是干的。在搅拌站外加剂用7kg打出来效果不好,然后调到7.4kg放半小时就是后面这种情况(图二)。前面一个(图一)效果不错的也是放了半小时的,和出机时几乎没变化。强度C50,砂率45,固含量13%,水165,水胶比0.33,500的胶材。

讨论

盛夏:外加剂超掺了。

超人不会飞:提一点砂率,保持外加剂掺量不变试一试。像是外加剂后置,保坍多了。

周立鹏:降点掺量,再不就提点砂率看看。

黄建:外加剂损失大了,大生产剧烈搅拌会加速料的损失,同样生产外加剂需求就更高。如果小样损失也大,那就调整下外加剂就行了。估计你这段时间环境温度有所提升。刚达到临界点就是这样的,说不定加20葡呐和一定保塌就搞定了!

羊羊:导致以上原因有三:1、材料计量误差过大;2、搅拌机间隙过大,无法让胶材与外加剂充分拌均;3、各盘料生产时,材料发生了变化。

张扬:材料温度变化,坍损变化也不一样,特别是高温天气。

勒紧裤腰带:砂泥含量可能偏高,看起来流动性很差。

石头人:小试跟大生产材料是否一致?相差不大就排查生产设备投料情况。

广州黎工:试配合生产差异,首先排查生产配料是否精确(称体显示实际值、录入系统数据、配合比理论值是否一致)。

山西聚羧酸减水剂-柠捻:大机组和试拌有差异很正常,主要在几方面:原材料是否一致;计量系统的准确性;搅拌工艺不一致;环境温度的变化;原材料的温度,含水率。在其他方面都一致的情况下,因为搅拌工艺不一样,砂石料泥块含量大也会导致这种相差很大的情况。

补充

试拌和实际生产有区别,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原因可能有:

1)搅拌能力的差别。小搅拌机与大搅拌机的搅拌能力区别大。

2)原材料质量的差别。试拌时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含水等都在控制之中,大搅拌机实际生产时,原材料质量变动大。

3)外加剂掺量的差别。试拌时由于小搅拌机搅拌能力较差,往往需要加大外加剂掺量。这样换成大机子就显得外加剂掺量高了,甚至离析。

4)砂率的差别。试拌时的砂率在大机子上可能会偏小,因为大搅拌机内壁粘的胶凝材料和砂稍多一点。

5)计量精度的差别。试拌时,用电子秤计量,误差很小。而大搅拌机的计量精度相对较差,±1%~3%就算是好的了。

解决办法:

1)适当延长试拌时小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使外加剂的影响降到最低。

2)找出大小搅拌机外加剂掺量的区别。不同配比一般差别不一样,可以先降0.1~0.2%试试。

3)使用大搅拌机时砂率提高1%~2%个,看看效果。

4)寻找各种办法,找出大小搅拌机的差别,把这些差别事先弥补就可以了。

另外,可能需要拌制的混凝土量与搅拌机的容积相差比较悬殊,混凝土浆体在搅拌机的壁上有一定的残留,造成同样配方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差;还有就是计量方式的问题,搅拌的混凝土量越少,采用自动计量方式时计量的误差就会越大,也会引起混凝土质量的不稳定。还有就是检查搅拌机搅拌叶片与搅拌壁间距,一般要求间隙在0.4CM左右,要适当考虑物料的投料顺序和合理的搅拌时间。

一般生产过程的时间会比小试长,估计每个操作步骤所需的时间,然后在小试中,尽量模拟生产中的情况。注意量的差异,小试时不足为患的问题量一多可能就成大问题。一定要结合生产设备状况来做小试。例如:升温、降温、搅拌等方面的差异一定要考虑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