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實戰錄」小試與大組生產效果不一致

建築公司賴賬?供完混凝土不給錢?

專業建材欠款法律催收,和解調解

快速回款

先服務、後付款;零風險、全墊資

全國領軍建材行業法律服務機構:曠真法律集團


圖一

「混凝土實戰錄」小試與大組生產效果不一致

圖二

「混凝土實戰錄」小試與大組生產效果不一致

問題:

小試外加劑一方5.5kg,但是到攪拌站打出來就是乾的。在攪拌站外加劑用7kg打出來效果不好,然後調到7.4kg放半小時就是後面這種情況(圖二)。前面一個(圖一)效果不錯的也是放了半小時的,和出機時幾乎沒變化。強度C50,砂率45,固含量13%,水165,水膠比0.33,500的膠材。

討論

盛夏:外加劑超摻了。

超人不會飛:提一點砂率,保持外加劑摻量不變試一試。像是外加劑後置,保坍多了。

周立鵬:降點摻量,再不就提點砂率看看。

黃建:外加劑損失大了,大生產劇烈攪拌會加速料的損失,同樣生產外加劑需求就更高。如果小樣損失也大,那就調整下外加劑就行了。估計你這段時間環境溫度有所提升。剛達到臨界點就是這樣的,說不定加20葡吶和一定保塌就搞定了!

羊羊:導致以上原因有三:1、材料計量誤差過大;2、攪拌機間隙過大,無法讓膠材與外加劑充分拌均;3、各盤料生產時,材料發生了變化。

張揚:材料溫度變化,坍損變化也不一樣,特別是高溫天氣。

勒緊褲腰帶:砂泥含量可能偏高,看起來流動性很差。

石頭人:小試跟大生產材料是否一致?相差不大就排查生產設備投料情況。

廣州黎工:試配合生產差異,首先排查生產配料是否精確(稱體顯示實際值、錄入系統數據、配合比理論值是否一致)。

山西聚羧酸減水劑-檸捻:大機組和試拌有差異很正常,主要在幾方面:原材料是否一致;計量系統的準確性;攪拌工藝不一致;環境溫度的變化;原材料的溫度,含水率。在其他方面都一致的情況下,因為攪拌工藝不一樣,砂石料泥塊含量大也會導致這種相差很大的情況。

補充

試拌和實際生產有區別,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原因可能有:

1)攪拌能力的差別。小攪拌機與大攪拌機的攪拌能力區別大。

2)原材料質量的差別。試拌時各種原材料的質量、含水等都在控制之中,大攪拌機實際生產時,原材料質量變動大。

3)外加劑摻量的差別。試拌時由於小攪拌機攪拌能力較差,往往需要加大外加劑摻量。這樣換成大機子就顯得外加劑摻量高了,甚至離析。

4)砂率的差別。試拌時的砂率在大機子上可能會偏小,因為大攪拌機內壁粘的膠凝材料和砂稍多一點。

5)計量精度的差別。試拌時,用電子秤計量,誤差很小。而大攪拌機的計量精度相對較差,±1%~3%就算是好的了。

解決辦法:

1)適當延長試拌時小攪拌機的攪拌時間,使外加劑的影響降到最低。

2)找出大小攪拌機外加劑摻量的區別。不同配比一般差別不一樣,可以先降0.1~0.2%試試。

3)使用大攪拌機時砂率提高1%~2%個,看看效果。

4)尋找各種辦法,找出大小攪拌機的差別,把這些差別事先彌補就可以了。

另外,可能需要拌制的混凝土量與攪拌機的容積相差比較懸殊,混凝土漿體在攪拌機的壁上有一定的殘留,造成同樣配方的混凝土和易性較差;還有就是計量方式的問題,攪拌的混凝土量越少,採用自動計量方式時計量的誤差就會越大,也會引起混凝土質量的不穩定。還有就是檢查攪拌機攪拌葉片與攪拌壁間距,一般要求間隙在0.4CM左右,要適當考慮物料的投料順序和合理的攪拌時間。

一般生產過程的時間會比小試長,估計每個操作步驟所需的時間,然後在小試中,儘量模擬生產中的情況。注意量的差異,小試時不足為患的問題量一多可能就成大問題。一定要結合生產設備狀況來做小試。例如:升溫、降溫、攪拌等方面的差異一定要考慮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