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豪門,英勇一世,雄霸天下卻坐不住天下,原因在哪?

他出身豪門,英勇一世,雄霸天下卻坐不住天下,原因在哪?

他出身豪門,英勇一世,雄霸天下卻坐不住天下,原因在哪?

項羽是楚國世代將門之後,項燕之孫。楚國滅亡之後,項氏家族慘遭屠殺,他隨叔父項梁流亡到吳縣(今江蘇蘇州)。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會稽郡斬殺郡守後起事,舉兵反秦,並於公元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一一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鉅鹿之戰後,率軍入關中,率將五諸侯滅暴秦,威震海內。是時,分封天下,冊封十八路諸侯,並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後在垓下之戰中被劉邦所敗,四面楚歌,自刎烏江。

他出身豪門,英勇一世,雄霸天下卻坐不住天下,原因在哪?

秦末亂世,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自下而上的大起義,原先被秦帝國嚴酷統治所壓抑的各派民間力量都在歷史舞臺上充分表演了一番,湧現出許多英雄豪傑之士。他們大致可分成三類:一類是出身低微的草根英雄,比如陳勝、吳廣;一類是社會底層精英,比如劉邦及其手下主要骨幹,多是縣及縣以下小吏出身;一類是被秦帝國剝奪了財富與權勢、不得不流入民間的六國舊貴族,項羽就是第三類的典型代表。項羽一生的成敗得失,其實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他來自的那個社會階層的特點。

他出身豪門,英勇一世,雄霸天下卻坐不住天下,原因在哪?

項羽的確富有軍事才能,這其中有家學淵源的原因。作為楚國世代將門之後,項羽從小受到軍事方面的薰陶是肯定的,當然也與其自身性格氣質有很大關係。提到項羽,人們往往會想到勇猛剛強、敢作敢為、殺伐決斷這些詞語。正如李白詩中所云:“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飛蓬。項王氣蓋世,紫電明雙瞳。呼吸八千人,橫行起江東。”會稽起義,項羽一人斬殺郡守、懾服郡府;鉅鹿之戰,項羽當機立斷,一劍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命他為上將軍,戰鬥中,由於寡不敵眾,士氣低落,項羽用破釜沉舟的辦法,激勵士氣,最終以少勝多,大破秦軍,銳氣四射;彭城之戰,齊國尚未平定,項羽面臨兩線作戰的劣勢以及劉邦諸侯聯軍五十六萬的浩大之敵,面對如此險境,項羽以諸將率領大軍繼續平定齊國,作為迷惑劉邦的手段,而自己親自帶領三萬精兵繞道彭城後方,以彭城為釣餌引劉邦上鉤,然後偷襲劉邦後方,以三萬西楚將士大破五十六萬敵軍,造就了世界戰爭史上

空前絕後的奇蹟。可以看到,凡是與軍事有關的決策,項羽都是其果斷、英明的,從而造就了他人生中最為輝煌的篇章。

他出身豪門,英勇一世,雄霸天下卻坐不住天下,原因在哪?

然而,與戰場上的無往不勝相對的,卻是項羽在政治上的淺薄、幼稚,這其實也與項羽的出身有關。項項羽可以說是一個富二代,雖是破落舊貴族,但由於其叔善於活動、經營,項家仍不失為吳中一霸,是當地不可小瞧的民間力量。而項羽從小生活在其叔父的羽翼之下,對當時的社會和人情世故的認識其實是淺薄的,遠不如基本上由底層社會精英組成的劉邦集團。

他出身豪門,英勇一世,雄霸天下卻坐不住天下,原因在哪?

與劉邦擁有眾多謀士良將相比,項羽可用之人唯有范增,但范增幾次關鍵時刻的建言,項羽卻均不採納,而是剛愎自用,最終將范增氣走。鉅鹿之戰後,面對二十萬秦軍戰俘,項羽一聲令下,一個不留,全部坑殺,殘忍至極;鴻門宴上,面對劉邦的笑顏以對,項羽沒有當機立斷,放走劉邦而埋下禍根;稱霸後,有人勸其佔據富庶的關中為王,圖謀大業,項羽卻以懷念楚國、應衣錦還鄉為由放棄關中,並一把火燒了咸陽;自封西楚霸王后,又將義帝逐出彭城,並於半路將其殺死,雖自立為王卻失盡人心;垓下之戰,過江尚有捲土重來之機會,項羽卻無法面對失敗,而是“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終自刎於烏江之畔。

他出身豪門,英勇一世,雄霸天下卻坐不住天下,原因在哪?

項羽在政治上不善於處理與各種勢力的複雜關係,不善於爭取盟友,只是一味憑一己之力任意而行,最終導致眾叛親離。項羽在政治上也沒有宏圖遠略,沒有為秦帝國崩潰後的天下提供可行的政治藍圖,而是憑一已之意,任意分裂天下,從而使天下不能平定,又製造了新的戰亂,最終為劉邦提供了崛起的機會。在秦帝國崩潰後,當時天下需要的是懲秦之弊,化解秦帝國苛酷統治所造成的種種社會矛盾,同時妥善解決新興的各路諸侯分治天下的問題,從而重新建立起大一統的帝國。而項羽對此則毫無考慮。項羽雖然勇猛剛強、善於用兵,但卻不能靠一己之力對抗整個歷史大勢,因此他的敗亡也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