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朋友圈裡不是人,是人設!

↑↑↑點上方藍字關注「維小維生素」

一起做一個有料的人

你在朋友圈里不是人,是人设!

這是「維小維生素」第239篇原創文章

微博@我是維小維生素

全文閱讀約需5分鐘

你在朋友圈里不是人,是人设!

朋友圈人設=完美的自己

你什麼時候最討厭自己?

場景一:回到家裡,明明疲倦到極點,一抬手就想把手提電腦給扔了。


結果,還是開機,打開excel,拍了張照片發到朋友圈,並且很有心機地@了老闆。


場景二:某一夜,你手忙腳亂衝奶粉,老公在拼命“吃雞”。你修煉了二十年的情商也終於失效、爆發、不可收拾。


然而,一夜爭吵之後,你還是特地上了口紅,咔擦來了一張恩愛照,轉手就發到朋友圈。因為,那天是眾所周知你們的五週年。


場景三:參加一個只有陌生人的行業峰會,到處都是“總”,到處都是微笑。某總髮言的過程,你差點困到睡著,全靠旁邊的同事把你搖醒。


剛眯開眼睛,你反應迅速,拍了幾張臺上的照片,配上高大上的壯志豪言,轉身就發到同事圈。

你在朋友圈里不是人,是人设!

這樣的自己,真的好分裂,但是又無處不在。

在朋友圈,我們是盡職的下屬,有愛的父親,溫柔的媽媽,善良的朋友,積極上進的自己。

有那麼一剎那,我們會有這樣的錯覺:嗯,我就是這樣完美!

什麼時候的自己最完美?

可是現實生活中真的我們完美無缺麼?什麼時候,我們在刻意給自己備註幾個標籤了?

這不是標籤,這是人設。

你在朋友圈里不是人,是人设!

沒有人可以脫離人設魔咒

何為人設?

簡單講,就是角色設計。

是的,你腦海中想到的是正確答案——明星。

明星太需要人設了,為什麼呢?因為人設可以展現他們正面、積極、優秀的一面。但是稍一不注意,就會被觀眾認為是人設崩塌或者放飛自我。

最典型的人設崩塌,我想起了薛之謙。

薛之謙大紅大紫之時,前腳在演唱會上為前妻唱歌,在微博上演深情復婚大戲,後腳被前女友踢爆各種內幕。

他善良、專情的好男人形象全面崩塌。以人設成名,也因為人設敗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你在朋友圈里不是人,是人设!

最典型的放飛自我,肯定是鄭爽。我們心目中的柔弱鄭爽,應該是可愛的鄰家女孩,溫柔秀氣,知書達理。

可是鄭爽抽菸,素顏,想哭就哭,發脾氣對待綜藝,貼著痘痘貼就給粉絲簽名……真實,不做作,任性反而成了一種新人設。

你在朋友圈里不是人,是人设!

我們每個人都有人設,還不止一個。

你從來都是父母的乖女兒,領導的好員工,朋友的好閨蜜,細心的合作商,善良的陌生人,友善的同學,體貼的愛人,熱心的鄰居。

苦心營造的朋友圈人設就像給自己的緊箍咒,我們深深害怕一不小心,就把它給毀掉。

你在朋友圈里不是人,是人设!

是誰催生了朋友圈人設?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在意朋友圈人設?

西方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曾指出過這樣一個現象:

每個人都有一副“人格面具”,這副

“人格面具”是人經過對自我人格的偽裝向社會展示出來的。

榮格把“人格面具”解釋為個體和社會的一種折衷產物。

比方說,一個人在辦公室裡可能扮演主管的角色,回到家裡又要扮演丈夫、父親或兒子, 走在馬路上,他的行為舉止要符合一個公民的要求。

你每一條精心編制的朋友圈,都是一張美好但可能並不真實的“面具”。

榮格認為,人格面具的本質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你拼命地塑造好的形象,最根本的目的是得到認可。

不要扯什麼朋友圈虛偽了,說到底,這是一種動物的本能。

我們想融入這個社會認同的每一寸,也想在別人心目中不是異類。

於是,先在別人心裡面立個flag:這就是我,也是我想要成為的樣子。

你在朋友圈里不是人,是人设!

咱們發的每一條朋友圈,心中早就預設了一個“觀眾”。

Ta可能是領導同事,可能是你頗有好感的一個新朋友,當然,也有可能是遠在家鄉,時刻掛念你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然後,每當宣誓了一個“政治正確的自我”之後,我們每隔半分鐘就要點開朋友圈,看看“預設觀眾”有沒有到場鼓掌。

如果沒有,雖然有點失望,末了還要裝模作樣地統一回復個“謝謝各位親”,“表演”才算落幕。

然而,心理學家也指出:一個人過度掩飾自我,反而會讓你在面對真實的自我時無所適從。反而,最終讓自我評價越走越低。

於是,我們是朋友圈裡最完美的人,卻成了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你在朋友圈里不是人,是人设!

不要讓朋友圈人設,

埋葬了最真實的自己

還記得“香奈兒穿一次就扔”的出處嗎?它來自一個乾洗店妹子的一個朋友圈。

畫風是這樣的:

你在朋友圈里不是人,是人设!

乾洗店妹子真誠又可憐的吐槽,讓幾百萬網友笑到肚子抽筋。大家似乎瞬間明白了——承認自己的虛榮和無知,似乎也沒什麼可丟臉的呢。

卸下了包袱,反而一身輕鬆。

這讓我記起年初,我到上海出差,空暇之餘,約了一位多年不見的初中同學。

在朋友圈裡,我這位同學是個五星級的美食家。滿屏都是米其林,Whisky,精品咖啡……

果不其然,拜訪她那天晚上,她帶我吃了一家號稱米其林三星的餐廳。實話說,味道差強人意。當然,也可能是我段位太低,品不出來。

回家的路上,我們穿過舊街區,她突然指著一個冒著白煙的檔口,“哎,這家的小籠包特別好吃,我去看看還有沒有。”

5分鐘過後,她提著一個塑料袋的小籠包蹦蹦跳跳地回來了,“運氣真好,最後一份!“

就這樣,我們兩個人,穿著高跟鞋,站在路邊用一次性筷子吃起了小籠包,味道果真不賴!

我有點意外地說:“真沒想到,你也會吃路邊攤啊!“

她有點為難地笑了

:”咳,朋友圈都是發給同事領導還有合作商看的。公司剛起步,需要不斷去試吃高端餐飲嘛~“

“這麼好吃的小籠包,就不值得試吃啦?”我半開玩笑打發她。

她猶豫了兩分鐘,提著塑料袋拍了一張,配文髮圈:

10塊錢的張姐小籠包,我給101分。

接著,她鬆了一口氣,“天啊,我居然在吃路邊攤,難以置信!”然後自個兒笑得前俯後合。

後來,聽說他們公司還真和這家張姐小籠包談了合作,把小籠包做出了高端氣質又不失地氣兒,開業以後一直是招牌產品。

小籠包也能完勝米其林充分說明,真實,往往是另一個維度的力量所在。

其實,被所謂的朋友圈人設榨乾了最真實的自己。這樣的人生蠻累的。

有點糟點,其實也不失可愛。

記住:你就是你,不一樣的煙火,無可替代,也沒必要粉飾太多。

你在朋友圈里不是人,是人设!

小維の叨逼叨:

“粉飾”,說到底就是裝嘛。論裝,你們都別跟我兒子比,人家現在都不愛用中文跟我說水果了。我帶個西瓜回來,他大喊Watermelon!我帶個芒果回來,他大喊Mango!直到有一天我帶了幾個蓮霧回來……沒聲兒了。

今天留言談一談,你覺得朋友圈裡面做真實的自己難嗎?留言區點贊第一名的朋友送書一本哦!

-END-

馬上關注「維小維生素」

回覆888即可獲得

PPT模板,免費微課、職場秘籍等

超級大禮包

置頂「維小維生素」不再錯過有料文章

猜你還想看

你在朋友圈里不是人,是人设!

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你在朋友圈里不是人,是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